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19年宁夏仁存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满分28分)
1.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我市进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B.为减少塑料污染,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
C.生活中尽量少用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
D.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各项活动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
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
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
4.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是氧化物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B.取用固体药品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8.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
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
9.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B.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C.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B.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
11.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O3固体
CaO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HCl气体
H2O
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收集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D
MnO2
NaCl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12.(3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化合反应C+O2CO2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C+2CuO 2Cu+CO2↑
④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
①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②人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④用洗洁精除去餐具油污﹣﹣利用乳化作用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7.8 g铁粉
②用50 mL量筒量取47.25 mL水
③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A.A B.B C.C D.D
13.(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14.(5分)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草有浓烈芳香的气味,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辟邪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抗菌、平喘、止血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 (填“混合物”“有机物”之一)
(2)黄酮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质量是 g
(4)黄酮素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对于黄酮素和艾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黄酮素是碳、氢、氧原子构成②黄酮素有很高的利用价值③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可用来驱蚊,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15.(4分)甲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 (填“A”或“B”或“C”)固体物质。
16.(6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 法收集氧气。
(3)若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先向锥形瓶里加入 ,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 。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选填“①”或“②”)端进入,检验氧气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制得的氧气用来完成如图G所示的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
(7)若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选择装置D除去杂质时,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C试管的铁钉未生锈的原因是 .如向B试管持续几天通入氧气,则产生的现象是 ;
②为防止菜刀生锈,通常的做法是 ;
③为防止轮船外壳生锈,经常在船体外悬挂一块 .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
18.(5分)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 (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9分)
19.(9分)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包白色粉末加入鱼缸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产生了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选用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组合进行实验。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的组成做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推测白色沉淀是 ,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由此得出猜想 不成立。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得到了和小明相同的结论。加人稀盐酸时,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再次取溶液M,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取上层溶液,加人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证明猜想 成立。
【交流反思】
(1)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原因是 。
(2)该实验中的CaCl2溶液可用 溶液代替。
【拓展应用】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 。
(2)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检验的物质是 ,后检验的物质是 。
20.(10分)两位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在标有“单质”的药柜中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A,在标有“氧化物”的药柜中发现另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B.
【提出问题】这两瓶黑色粉末A和B分别是什么物质?
【猜想】
甲同学:A是铁粉,B是二氧化锰.
乙同学:A是炭粉,B是氧化铜.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A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有气体产生.
A粉末一定不是 .
②取少量B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溶液显蓝色.
B粉末是氧化铜.
【反思与拓展】
(1)将这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2019年宁夏仁存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满分28分)
1.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我市进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B.为减少塑料污染,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
C.生活中尽量少用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
D.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各项活动
【分析】A.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可减少空气污染;
B.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C.生活中尽量少用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D.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各项活动,利用环境保护。
【解答】解:A.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主题;
B.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主题;
C.生活中尽量少用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主题;
D.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各项活动,利用环境保护,符合主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
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
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是氧化物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B.取用固体药品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解答;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C、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
A、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错误;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发生改变,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
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空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
B、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B错误。
C、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
D、煤块粉碎后燃烧,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
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
【分析】A、根据黄曲霉的毒性分析;
B、根据甲醛的危害分析;
C、根据小苏打的性质分析;
D、根据人体与营养素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不能食用,所以A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很容易生成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对人体无害,所以C正确;
D、维生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要合摄取,不是越多越好,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B.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C.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分析】要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即是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混合物中还有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插入铁片,仍有氧化铜则可以看到铁片的表面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解答】解:A、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若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氧化铜不足,铝粉没有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但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气泡也不能一定说明氧化铜有剩余,也可能是铝粉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铝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后会能生成铜和氧化铝。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氧化铝,也可能含有氧化铜或者是铝。往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红色不溶物质,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化铜,故不符合题意;
D、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取反应后固体加硫酸时,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插入的铁片表面会有红色物质生成,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两物质发生反应时,充分反应后若有一种反应物剩余,则另一反应物一定完全反应;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反应中各种情况的分析,培养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B.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考虑;
B、根据酸雨的定义考虑;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考虑;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虑。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故A错误;
B、酸雨的pH值为5.6,故B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C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O3固体
CaO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HCl气体
H2O
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收集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D
MnO2
NaCl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固体均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足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Cl固体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3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化合反应C+O2CO2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C+2CuO 2Cu+CO2↑
④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
①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②人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④用洗洁精除去餐具油污﹣﹣利用乳化作用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7.8 g铁粉
②用50 mL量筒量取47.25 mL水
③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常识来分析。
【解答】解:A.①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②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③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④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完全正确;
B.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②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③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点燃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无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④用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除去餐具油污,故完全正确;
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用50mL量筒不能量取47.25 mL水;pH试纸测出的值是整数,所以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不可能为3.2,故不完全正确;
D.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完全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3.(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
【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总质量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①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③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错误;
⑤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故说法正确;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⑦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故说法正确;
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水的组成和构成情况,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14.(5分)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草有浓烈芳香的气味,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辟邪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抗菌、平喘、止血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 有机物 (填“混合物”“有机物”之一)
(2)黄酮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18:1 (填最简整数比)
(3)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质量是 0.5 g
(4)黄酮素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对于黄酮素和艾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
①黄酮素是碳、氢、氧原子构成②黄酮素有很高的利用价值③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可用来驱蚊,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分析】(1)根据混合物和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黄酮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纯净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填:18:1;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1.1g×=0.5g.故填:0.5.
(4)①黄酮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黄酮素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故正确;
③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可用来驱蚊,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正确.
故选②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4分)甲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 C (填“A”或“B”或“C”)固体物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C,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解:(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C,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6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可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
(3)若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先向锥形瓶里加入 二氧化锰 ,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 过氧化氢溶液 。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① (选填“①”或“②”)端进入,检验氧气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②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5)制得的氧气用来完成如图G所示的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 防止燃烧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6)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7)若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选择装置D除去杂质时,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溶液 。
【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以 排水法或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填:A; 2KMnO4K2MnO4+MnO2+O2↑; 排水。
(3)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先向锥形瓶里加入 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 过氧化氢溶液,故填: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4)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氧气应 ①端进入,检验氧气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②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②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5)制得的氧气用来完成如图G所示的实验,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是为了 防止燃烧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故填:防止燃烧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Fe+2O2Fe3O4。
(6)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7)选择装置D除去杂质二氧化碳时,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C试管的铁钉未生锈的原因是 未与水接触 .如向B试管持续几天通入氧气,则产生的现象是 铁钉生锈 ;
②为防止菜刀生锈,通常的做法是 洗净擦干 ;
③为防止轮船外壳生锈,经常在船体外悬挂一块 锌 .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没控制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的表面积不同 .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有盐类物质或酸类物质的环境中能加速铁的锈蚀,据此解答.
【解答】解:(1)①C试管的铁钉未生锈的原因是没有与水接触.如向B试管持续几天通入氧气,则会发现铁钉生锈,故填:未与水接触;铁钉生锈;
②为防止菜刀生锈,可以在菜刀使用后洗净擦干,故填:洗净擦干;
③为防止轮船外壳生锈,经常在船体外悬挂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比如金属锌,故填:锌.
(2)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与酸的反应速度也不同,所以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颗粒大小不同,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也会受到影响;故填:没控制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的表面积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8.(5分)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23.3 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 H+、Cl﹣、Ba2+ (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 变大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根据硫酸钡质量可以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是200g+100g﹣276.7g=23.3g;Q点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故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H+、Cl﹣、Ba2+;
(2)反应的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溶液的酸性不断变弱,故pH会不断变大;
(3)设氯化钡质量为x,
BaCl2+H2SO4═BaSO4↓+2HCl,
98 233
x 23.3g
x=9.8g,
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9%,
故答案为:(1)23.3;H+、Cl﹣、Ba2+;(2)变大;(3)答: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9分)
19.(9分)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包白色粉末加入鱼缸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产生了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选用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的 BD (填字母序号)组合进行实验。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的组成做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推测白色沉淀是 碳酸钙 ,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 ,由此得出猜想 二 不成立。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得到了和小明相同的结论。加人稀盐酸时,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再次取溶液M,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取上层溶液,加人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证明猜想 一 成立。
【交流反思】
(1)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原因是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
(2)该实验中的CaCl2溶液可用 氯化钡 溶液代替。
【拓展应用】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 密封防潮 。
(2)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检验的物质是 碳酸钠 ,后检验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 。
【分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实验1】
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故填:B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实验2】
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推测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此得出猜想二不成立。
故填:碳酸钙;碳酸钠;二。
【实验3】
加人稀盐酸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4】
静置,取上层溶液,加人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一成立。
故填:一。
【交流反思】
(1)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2)该实验中的CaCl2溶液可用氯化钡溶液代替,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并且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故填:氯化钡。
【拓展应用】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密封防潮。
故填:密封防潮。
(2)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检验的物质是碳酸钠,后检验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碳酸钠;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0分)两位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在标有“单质”的药柜中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A,在标有“氧化物”的药柜中发现另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B.
【提出问题】这两瓶黑色粉末A和B分别是什么物质?
【猜想】
甲同学:A是铁粉,B是二氧化锰.
乙同学:A是炭粉,B是氧化铜.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A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有气体产生.
A粉末一定不是 铁粉 .
②取少量B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黑色粉末溶解 ,溶液显蓝色.
B粉末是氧化铜.
【反思与拓展】
(1)将这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
(2)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分析】【实验探究】①根据铁粉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②根据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进行分析;
(1)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回答.
【解答】解:【实验探究】①黑色粉末不溶解,没看到气体产生,一定不是铁粉,因为铁粉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②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现象为:黑色粉末溶解,溶液显蓝色;
(1)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铜是红色的.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实验装置如图),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种黑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2Cu+CO2↑;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①铁粉;
②黑色粉末溶解;
【反思拓展】(1)2CuO+C2Cu+CO2↑.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的成分,熟悉常见的黑色物质、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生成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山东省济南市南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山东省济南市南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