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452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452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解度曲线,固体溶解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期 课型复习课课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启示,总结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2.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1.有关溶解度曲线与物质之间的联系 2.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衔接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1)概念: (2)影响因素: 、 。2.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 。考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意义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Q表示: 线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为: 、如:M点表示: 。考点3:结晶及其运用1.结晶的方法及使用范围结晶方法使用范围举例蒸发结晶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物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物质 2.结晶的应用: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 (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 二.考点梳理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 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 g碳酸钙,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6.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7.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考点一:例一: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例二: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例三: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例四: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2.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3. 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4.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状态措施A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B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CX、Y都是饱和溶液。 DX、Y都是不饱和溶液。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的方法。(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KNO313.320.93245.86485.5110138169202246NaCl35.735.83636.336.63737.337.838.439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②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g/100g水。③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个人修订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学生看课本复习知识点,并试着画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连接。(10分钟) 教师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抽查部分同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做知识点梳理部分,PPT出示答案,同桌互批,2分钟时间看错误知识点并记忆 学生自做,PPT出示答案,同桌互批。自纠。小组合作,相互解决错题。班级交流,解决都不会的问题。 学生一坐一蹲,完成达标部分,做完后上交。 板书设计1.溶解度(固体、气体) 2.溶解度曲线课后反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2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31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5 500,0%,5 79 8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2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学生版),共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