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16题)北京时间2019年11月7日上午10:00,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停靠在澳大利亚的霍巴特港,与先行靠港的“雪龙2号”会合。右图为霍巴特港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1.该日,北京(40°N,116°E)与霍巴特港可能( )A.几乎同时日出 B.几乎同时日落 C.同时正午 D.昼长相等2.此时,与霍巴特港处于同一个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5/12 B.3/4 C.7/12 D.5/8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若甲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日( )A.大连正值樱花盛开 B.该地日出方位全年最偏北C.该地昼长全年最长 D.沈阳正午日影全年最长4.太阳位于甲点时的北京时间是7:57,位于乙点时的地方时为17:05,则该学生所在地最接近于( )A.上海(30°N,121°E) B.沈阳(41°N,123°E)C.成都(30°N,103°E) D.拉萨(30°N,91°E)瑟尔塞岛位于冰岛南部,该岛是由1963年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最高处超过150米。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km2,当前岛屿面积仅剩约1.4km2。下图为该岛屿照片,据此完成5~6题。5.推测瑟尔塞岛及其附近海城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6.推测瑟尔塞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熔化陆地 B.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C.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流水的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包括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如右图所示,推移是物质颗粒在流水的作用下沿河床底面滑动和滚动,跃移是物质颗粒沿河床底面跳跃前移,悬移是物质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被搬运。流速不同、被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机械搬运方式也不同。据此完成7~8题。7.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中,三种搬运形式同时存在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3月 C.8月 D.10月8.不同流速作用下,关于同一粒径的砾石搬运形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流速快时,以推移为主 B.流速慢时,以推移为主C.流速慢时,以跃移为主 D.流速慢时,以悬移为主右图为某区域2020年1月4~5日,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导致的最大降雪厚度图,据此完成9~10题。9.据降雪厚度推测,此天气系统中冷锋中心位置可能位于( )A.连云港市 B.扬州市 C.镇江市 D.苏州市10.根据降雪厚度判断,此区域温度变化幅度由南向北的变化趋势是( )A.越来越小 B.先变大后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越来越大右图反映了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11.该月份最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2.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地势起伏 ④植被覆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点位于陆地,完成13~14题。13.P地的天气状况是( )A.电闪雷鸣 B.阴雨绵绵 C.晴朗天气 D.寒风刺骨14.N点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终年炎热干燥 B.终年温和多雨 C.终年寒冷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按照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冰川可划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种类型。我国西藏南部同时分布有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对当地河流的补给至关重要。下图为当地两类冰川的融水月径流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据图解析,海洋性冰川比大陆性冰川( )A.消融期持续的时间短 B.全年的平均融水径流量小C.融水径流极大值滞后 D.夏季融水径流分配比例高16.观测表明,冰川融水径流量会在当地发生降水期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这期间(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地表蒸发增大C.地表下渗量增加 D.当地气温降低 二、综合分析题(据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三道大题,52 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2021年5月14日傍晚,我国苏州和武汉出现龙卷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材料二 下图为龙卷风及其物理模型。(1)读图文材料,指出该地龙卷风形成过程中,导致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指出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是什么。(8分)。(2)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龙卷风春季多发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是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4分)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6分)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6分)
(4)指出考察期间(11月)当地牧民游牧迁徙的方向,分析迁徙目的地该季节适宜放牧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潮湖区。湖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马拉开波湖早期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解释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4分)
(2)据图说明马拉开波湖周边河流的水系特征。(4分)
(3)分析马拉开波湖湖区“热”的自然原因。(4分)
(4)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5 BCDCB 6-10 DCBCB 11-16 ADCACD17.(1)抬升原因:从南方输送的暖湿空气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6分)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分)(2)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中低纬,春季升温快;(2分)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2分)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2分)18.(1)巴塔哥尼亚地处西风带,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进入(2分);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且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2分)(2)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2分);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2分);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2分)。(3)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之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受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2分);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2分);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2分)。(4)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草场)(2分)。当地11月份以后进入夏季,安第斯山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2分);山地牧场海拔高,气候凉爽(2分)。19.(1)该湖北部与外海相通,受海水影响,盐度高,湖水咸(2分);南部多入湖径流,湖水稀释作用明显,湖水淡(2分)。(2)发源于周围山地,注入湖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向心状)(2分);河网密布,湖泊东部密度较大(2分);河流流程较短,落差大(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3)纬度低,气温高(2分);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易散失(2分);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4)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2分);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某纯净物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