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1-【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
卷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分50分)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钟乳石长大 B.桃树开花 C.火山爆发 D.铁锅生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桃树开花”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钟乳石长大”、“火山爆发 ”、“铁锅生锈”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AB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BD正确。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C错误。
故选C。
3.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更加细长,前端镜片直径更小,进入的光线更少。因此,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视野变暗。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所以,能够观察到选项中C的细胞最大,表示此显微镜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故选C。
4.结合概念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子房壁 B.花生油是从⑤中榨取的
C.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④内 D.葵花籽的外壳是由②发育而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所以图中①子房,②子房壁,③珠被,④胚,⑤胚乳,⑥种子。
【详解】
A.图中①表示的是子房,子房发育成果实,A错误。
B.花生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花生油是从⑥子叶中榨取的,B错误。
C.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⑤胚乳中,C错误。
D.葵花籽是果实,外壳是果皮,由②子房壁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D。
5.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 )
A.含钙、镁、磷的无机盐 B.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含硼、铁、钠的无机盐 D.含铁、铜、磷的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故选B。
6.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是( )
①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②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③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④设置对照实验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③消耗叶片原有淀粉。 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④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②去掉叶片的绿色。 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加碘液目的是①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选项是③④②①。
故选B。
7.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
A.森林资源贫乏 B.森林覆盖率低 C.森林呈现衰退趋势 D.过度放牧,沙化严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详解】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我们应积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所以,“森林资源贫乏”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故选A。
8.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主要通过生殖系统完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形成后在⑤中开始分裂形成胚泡
B.胚泡移入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C.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①分泌激素有关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如图:①是卵巢、②是卵细胞、③是精子、④是子宫、⑤输卵管,据此回答。
【详解】
AB.受精卵形成后在⑤输卵管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④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正确。
C.月经是由于卵巢分泌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而导致的阴道出血,正确。
D.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⑤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错误。
故选D。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脏属于消化系统,必定与食物直接相接触
B.胆囊分泌胆汁,促进脂肪消化为小分子物质
C.食物在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
D.唾液淀粉酶使淀粉消化形成葡萄糖,使食物在口腔中有甜味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详解】
A.肝脏属于消化系统,肝脏分泌胆汁,经导管流入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食物不与肝脏直接接触,A错误。
B.肝脏(不是胆囊)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食物在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C正确。
D.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吃饭时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将饭粒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不是葡萄糖)的缘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示意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上下径变小
C.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
D.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A.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顶部上降,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腔容积变小,A不符合题意。
B.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胸廓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均变大,B不符合题意。
C.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C不符合题意。
D.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零,因此,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11.“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用来治疗该病的危重病患者,当康复者的血浆经处理后输入患者上肢的静脉中后,这种含大量抗体的血浆随患者血液送到他肺部时,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上腔静脉 ②下腔静脉 ③右心房 ④右心室 ⑤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⑥肺动脉 ⑦肺静脉 ⑧肺部毛细血管
A.①→③→④→⑥→⑧ B.②→⑧→⑤→⑦→⑧
C.①→②→⑧→⑤→⑧ D.⑤→③→④→⑥→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人体的血液循环简图如下:
所以,在上肢静脉输含大量抗体的血浆,此血浆随血液输送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①上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⑥肺动脉→⑧肺部毛细血管→肺部组织细胞。
故选A。
12.2021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过60%,青少年用眼卫生刻不容缓。下列有关近视形成的原因和近视的预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近视患者眼球晶状体凸度变大 B.近视患者眼球成像于视网膜前方
C.近视患者恰当佩戴凸透镜矫正 D.坚持做眼保健操可有效预防近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
A.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A正确。
B.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B正确。
C.近视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C错误。
D.近视眼预防需要认真做眼保健操,D正确。
故选C。
13.如图是鸟的呼吸系统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气管
B.③是肺
C.②是气囊,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②的存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
2.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详解】
AB.结合分析可知,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AB正确。
CD.家鸽等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所以,②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D正确。
故选C。
14.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动物精彩的表演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狗算算术 B.狮子钻火圈 C.猴子走钢丝 D.蜜蜂采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狮子钻火圈、猴子走钢丝、小狗算算术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1年8月6日晚,烟台姑娘刘诗颖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一枪定乾坤,以66米34的成绩夺得金牌。如图是她在赛场中的部分精彩片段,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到图乙的投掷动作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由舒张到收缩
B.由图甲到图乙的投掷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由舒张到收缩
C.投掷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
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由图甲到图乙的投掷动作中,是由伸肘到屈肘的过程,所以肱二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A正确。
B.由图甲到图乙的投掷动作中,是由伸肘到屈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收缩后先舒张,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两组肌肉的协调,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共同完成,D正确。
故选B。
16.下列食品中,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制作是( )
A.面包 B.酸菜 C.酱 D.腐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在生产生活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有的细菌如乳酸菌含有的酶则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另外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和腐乳要用多种霉菌。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制作面包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A符合题意。
B.制作酸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杆菌,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制酱要用多种霉菌,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制作腐乳要用多种霉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经济文化生活,全球掀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浪潮。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新冠病毒的存在,证明了病毒都是有害的
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D.能繁殖是病毒作为生物的重要标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正确。
B.病毒与人类的关系:①有害: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极大危害。②有益:研制疫苗、防治有害生物、转基因或基因治疗,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C正确。
D.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D正确。
故选B。
18.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已知D为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则B为蛹期
B.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B
C.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A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
D.若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C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详解】
A.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D为卵期,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A正确。
B.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则发育过程为D卵→A幼虫→C成虫,B错误。
C.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成虫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C错误。
D.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春蚕的发育过程,则A是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为了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A幼虫时期,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果皮的红色和豌豆果皮的黄色 B.生来惯用右手和生来惯用左手
C.山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 D.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及相对性状的判定。
【详解】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
A.番茄果皮的红色和豌豆果皮的黄色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B.生来惯用右手和生来惯用左手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C.山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D.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选:A。
20.某探究小组对三位不能卷舌同学的父母进行调査,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家庭
父亲
母亲
孩子
甲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乙
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丙
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
C.根据乙家庭的调查结果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
D.丙家庭父亲控制能否卷舌的一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故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B正确。
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故由乙家庭的调查结果“亲代:能卷舌×能卷舌→子代不能卷舌”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C正确。
D.丙家庭父母都是能卷舌(显性性状),生了不能卷舌的孩子(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a基因一定遗传自父亲和母亲,说明:父亲含有隐性基因a,故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D错误。
故选D。
21.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变异在生物界中是一种特殊现象
C.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变异属于有利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详解】
A.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的由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差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为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不是特殊的现象,B符合题意。
C.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所以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C符合题意。
D.对于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B.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详解】
A.具有保护色的昆虫不容易被鸟类发现,从而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具有锐利目光的食虫鸟能够快速发现并捕食昆虫,从而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所以,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存在的,并不是因为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才产生的;农药对害虫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害虫个体,B错误。
C.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肢和颈长能够吃到高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颈短个体,吃不到高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这样,长颈鹿一代代进化下去,就成今天上们看到长颈鹿。所以,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长颈鹿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肤色雪白的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此类现象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北极熊的身体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D错误。
故选A。
23.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传染病,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为了保护学生即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
故选C。
24.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以下急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C.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应立即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
D.当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后,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抢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急救方法。急救方法:遇到有人煤气中毒或溺水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
【详解】
A.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赢得救助时间,A正确。
B.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B正确。
C.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应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静脉出血才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C错误。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将病人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正确。
故选C。
25.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克隆 D.法制管理
【答案】A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A正确。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以外,每空2分,共50分)
2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草食昆虫属于 ______者。
(2)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3)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杀虫剂,受害最大的是 ______。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______,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图中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答案】(1)消费
(2)草→鼠→猫头鹰
(3)猫头鹰
(4)自动调节能力
(5)捕食和竞争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草食昆虫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
(2)该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草→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杀虫剂,受害最大的是猫头鹰。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图中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此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7.水蜜桃以其具有“肉质细嫩、香甜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等优良品质而成为水果中的佳品。观察以下各图,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桃花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桃花开放后,很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会发现蜜蜂身上常沾有一些黄色的粉末,这些粉末是由甲图中[ ]____________产生的。
(2)从花蕊的有无来看,桃花属于____________。桃树开花后,要结出香甜多汁的蜜桃,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乙图中的水蜜桃果大味甜,其鲜嫩的果肉①是由甲图中的[ ]____________发育而来。要保持其优良性状,果农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繁殖,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花蕊(雄蕊和雌蕊) 5花药
(2) 两性花 传粉 受精
(3) 7子房壁 嫁接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的紧密结合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甲图中1是柱头、2是花柱、3是花瓣、4是胚珠、5是花药、6是花丝、7是子房壁、8是卵细胞;图乙中①是果皮、②是种皮。
(1)
花的结构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中含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因此,桃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桃花开放后,很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会发现蜜蜂身上常沾有一些黄色的粉末,这些粉末是由甲图中5花药产生的。
(2)
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是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叫单性花。因此,从花蕊的有无来看,桃花属于两性花。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上粘液的作用下,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进行有丝分裂并形成两粒精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内部后,顶端破裂,释放出两粒精子,其中一粒与卵细胞结合,另一粒与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完成双受精过程。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桃树开花后,要结出香甜多汁的蜜桃,需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
蜜桃果大味甜,其鲜嫩的果肉①果皮由甲图中的7子房壁发育而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要保持其优良性状,果农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繁殖,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8.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病与世长辞。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其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1800
0
2
有芒×无芒
898
902
3
无芒×无芒
450
1350
(1)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_的多样性。
(2)海水稻并不咸,是因为海水稻细胞的 _________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入。
(3)子代水稻与亲代水稻稻壳顶端不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4)根据第______组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无芒是显性性状。
(5)若控制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推测第2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Rr的植株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株。
【答案】(1)基因##遗传
(2)细胞膜
(3)变异
(4)3
(5) Rr 900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2)细胞膜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的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海水稻并不咸,是因为海水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出。
(3)子代水稻与亲代水稻稻壳顶端不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在第3组实验中,亲代的性状是无芒,子代中出现了有芒,因此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
(5)若控制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根据第(4)小题可知: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因此无芒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有芒的基因组成是rr,第2组中,子代出现了有芒个体,其植株的基因组成为rr,这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则亲代无芒个体的基因组成为Rr。第3组中,子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rr,分别由亲代各提供一个基因r,因此控制亲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Rr的植株理论上占三分之二,即1350株×=900株。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21年6月5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224亿例,累计死亡超过370万例。目前,我国已经为国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达7.63亿剂,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国外疫情依然严峻,并且出现多种传染性和毒性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
(1)新冠病毒是一种个体十分微小的生物,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____________,能有效清除入侵人体的新冠病毒。
(3)有些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____________。
(4)在新冠病毒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有些变异病毒传染性和毒性较弱,有些则变得更强,这是因为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5)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要严格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如果你从中等风险地区返回家中,按照防控常态化要求,你应该怎样做?(写出一种符合防疫要求的做法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遗传物质
(2)抗体
(3)易感人群
(4)不定向
(5)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并自主居家隔离。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1)新冠病毒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外部的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了淋巴细胞,机体能迅速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能有效清除入侵人体的新冠病毒。
(3)传染病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4)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即生物的变异可能对生物有利,也可能对生物有害。
(5)防控常态化要做到:戴口罩、不随意外出聚集、及时接种疫苗、注意室内通风卫生等。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2-【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2-【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1-【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1-【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7-【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7-【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