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磁体与磁场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477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1 磁体与磁场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477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磁体与磁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16.1 磁体与磁场一.选择题1.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针的S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棒有磁性,A端为S极 B.钢棒有磁性,A端为N极C.钢棒无磁性 D.不能 判定钢棒原来是否具有磁性2.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将指南针分为“水针”和“旱针”两类。在图所示装置中,条形磁铁左方的水盆中悬浮的“水针”和正上方悬挂的“旱针”在静止时其N极分别指向( ) 第1题 第2题 第4题3.老式鼠标下面有个小球,为使鼠标使用更灵活,市场上出售了“磁性鼠标垫”。由此,我们可以判断( )A.小球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铁只能吸引铁B.小球是铝做的,磁铁也可能吸引铝等金属C.可能是磁铁的磁性太强,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小球里面有磁性材料被磁化了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吊一铁球,当它们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上方沿水平直线从左端移到右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5.用钢条的A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发现N极被排斥,则( )A.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S极 B.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N极C.钢条一定没有磁性 D.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6.关于磁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把它悬挂起来,自由转动,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北B.它的磁性是两端最强,中间最弱C.把它分成二段,每段都有两个磁极 D.把它分成二段,每段只有一个磁极7.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1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8.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棒a和b,如果按图甲那样,用手拿a时b 不会掉下;若按图乙那样,用手拿b时不能吸住a,这说明 ( )A.a有磁性,b没有磁性 B.a没有磁性,b有磁性C.a.b都没有磁性 D.a.b都有磁性9.如图弹簧测力计下端吊一铁球,当它们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上方沿水平直线从左端移到右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第8题 第9题10.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将甲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 B.将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C.将丙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D.将丁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向右移动11.早在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就认识了地磁的存在,并据此做出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若把地磁场假想成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条形磁铁产生的,下图的四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条形磁铁的是( )A. B. C. D.12.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②光线表法光的传播方向;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在一根条形磁铁附近平行放置一根与磁铁形状完全相同的棒状物体XY后,其周围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将XY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情况未发生改变,如图乙所示.则棒状物体XY可能是( )A.软铁棒 B.条形磁铁,其中X端为N极 C.铜棒 D.条形磁铁,其中Y端为N极二、填空题14.放在支架上水平静止的小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这说明磁体具有____性,当用条形磁体的N极与小磁针指南的一端靠近时,它们会相互___(排斥/吸引)。15.电冰箱门上装有磁性密封条,是利用了磁体具有_____(吸铁性/指向性)的原理;而磁带和磁卡则是利用了它们能够被______的原理制成的。16.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没有磁性的铁棒,它们互相靠近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_____棒是铁棒。17.小娴不小心将甲.乙两磁铁棒各摔成两半,破裂情况如图所示,若将两磁铁棒按原状自然接合,则甲棒两半将互相____,乙棒两半将互相____。18.地球是个大磁体,在地球上,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的作用。人类将在本世纪登上火星。目前,火星上的磁场情况不明,如果现在登上火星,你认为在火星上宇航员能依靠指南针来导向吗?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知道”)。19.磁感线是用来形象地表示____分布情况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极出来,从___极进去,构成闭合的曲线。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部分,通过此实验发现,当两个磁体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21.甲、乙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甲是 极,乙是 极。22.用磁体隔着塑料尺、玻璃板、木板、纸去接触一元硬币时,观察到磁体对一元硬币 (填“有”或“无”)作用,对玻璃板 (填“有”或“无”)作用。磁体的这种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三、作图题23.根据下列四个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黑端为N极),标出对应磁体的N、S磁极。 24.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6所示,画出小磁针所在处磁感线及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磁体的N、S极(小磁针黑色端是N极). 四、实验探究题25.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1)请根据图甲实物电路将图乙的电路图补充完整.(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没有超出量程,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定值电阻________.(3)排除故障后,重新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测出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据. 第3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___A,此次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456电压U/V0.61.01.52.02.42.8电流I/A0.120.20 0.380.50.56(4)进行实验时,该小组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无法使电压表示数为0.5 V,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26.小明和小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利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电阻箱R1规格“0~999.9 Ω”,滑动变阻器R2规格“100 Ω 1 A”.(1)图乙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图中补画一根导线,使之成为完整实验电路.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2)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变阻器的阻值至最大并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示数均为零,若电表和导线均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R1和R2的阻值,分别记录电表示数.接下来需要改变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4)小华进行测量时,保持开关闭合且R2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R1的阻值,一共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他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通过R1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小明指出小华的操作中存在两个问题:①调节电路时开关未断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4电压U/V3.04.04.55.0电流I/A0.300.200.150.10(5)小华对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巧妙地处理,不用重新测量数据,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小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磁体与磁场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精品第1课时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磁体与磁场讲义教师版doc、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磁体与磁场讲义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磁体与磁场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磁体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