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第1页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第2页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共11页。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江苏B卷)化学·全解全析1D【解析】A.墨汁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属于胶体,故A错误;B.宣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砚石的成分为无机盐,故C错误;D.狼毫为动物的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B【解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8+10=18,所以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A项错误;B.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晶体,B项正确;CHClO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H-O-Cl,所以其电子式为:C项错误;D.氯原子核电荷数为17,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Cl-结构示意图为:D项错误;故答案为B3B【解析】ANa+O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Na+)r(O2-);对于电子层结构不同的离子,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就越大。Na+O2-只有2个电子层,Cl-核外有3个电子层,Cl-核外的电子层数最多,故Cl-半径最大,则离子半径:r(Na+)r(O2-)r(Cl-)A正确;B.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大,但由于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失去电子消耗的能量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I1(O)I1(N),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I1(Na)I1(O)I1(N)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O,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2OC正确;D.物质分子中非羟基O原子数目越多,该相应酸的酸性就越强。HNO3的非羟基O原子数目是2HClO4的非羟基O原子数目是3,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ClO4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4B【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亚硫酸钠与70%硫酸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装置乙中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稀硫酸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氯气体,为防止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氯反应,干扰二氧化氯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通入的二氧化硫必需适量,不能过量,装置丙中盛有的碘化钾溶液与二氧化氯气体反应生成单质碘,溶液变蓝色用于验证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装置丁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A.由分析可知,装置甲为二氧化硫的制备装置,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装置乙中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稀硫酸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氯气体,为防止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氯反应,干扰二氧化氯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通入的二氧化硫必需适量,不能过量,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装置丙中盛有的碘化钾溶液与二氧化氯气体反应生成单质碘,溶液变蓝色用于验证二氧化氯的氧化性,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装置丁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B5C【解析】ANi2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故A错误;B1[Ni(NH3)6]2+ 含有6N→Ni配位键,配位键属于σ 键,含有3×6=18N-H共价键,共价键也属于σ 键,即共含有24σ 键,所以1mol[Ni(NH3)6]2+ σ 键的数目为24mol,故B错误;CNH3中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所以[Ni(NH3)6]2+H-N-H的键角大于NH3中的键角,故C正确;D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不一定相同,如N2是分子晶体,而Sb是金属晶体,故D错误;故选:C6D【解析】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生成NaNO3NaN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2NO2=++H2O,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已知2mol NO(g)反应放出116.4kJ能量,则N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力程式为:NO(g)+O2(g)=NO2(g) H=-58.2kJ·mol-1,故B错误;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NONO2约为11通入石灰乳生成Ca(NO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Ca(OH)2=Ca(NO2)2+H2O,故C错误;D.电解法脱硝时,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HNO2在阳极失电子,氧化生成,电极反应式为HNO2-2e-+H2O=3H++,故D正确;故选:D7B【解析】A.根据自由能公式得到该反应能够自发的原因是△H0△S0,故A错误;B.工业上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以提高NO2的生产效率,故B正确;C.升高温度,该反应v()增大,v()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根据2NO(g)+O2(g)=2NO2(g)    △H=−116.4 kJ∙mol−1,得到2molNO(g)1molO2(g)中所含化学键能总和比2molNO2(g)中所含化学键能总和小116.4 kJ∙mol−1,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8A【解析】ASiO2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良好的光学特性,与其熔点高、硬度大无关,A错误;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可用作制溴工业中溴的吸收剂,B正确;C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正确;D.燃煤中加入氧化钙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当煤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硫,就会与氧化钙反应,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正确;故选A9B【解析】A.苯环、醛基中碳原子为sp2杂化,1X分子中含有7 sp2杂化的碳原子,故A正确;BY与足量 H2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不含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CY中含有的羟基、羧基都是亲水基团,Z中只有羟基是亲水基团,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Z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C正确;DXYZ分别与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得芳香族化合物都是,故D正确;B10A【解析】A.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ΔH=-23.5 kJ·mol-1的反应热ΔH0,要使反应自发进行,ΔG=ΔH-TΔS0TΔSΔH,则该反应的ΔS0,故A正确;B.升高温度使反应物活化分子数增多,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能提高反应速率;但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会导致CO平衡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C.增加炼铁炉高度,延长CO和铁矿石接触时间,不改变其它外界条件,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不能改变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故C错误;D.制备的生铁中若含少量FexCFeFexC及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使Fe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比纯铁快,故D错误;故选A11D【解析】A.未告知醋酸和盐酸的浓度,只比较pH值大小,无法判断醋酸为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A错误;B.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指部分溶解,则说明沉淀中有硫酸钡,则说明亚硫酸钠被空气氧化为硫酸钠,B错误;C.氯水过量,溶液变为蓝色,有可能是过量的氯水将碘化钾氧化成了碘单质,无法比较出溴单质和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C错误;DKSCN溶液可用于检验Fe3+,滴加氯水后,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2+被氧化成了Fe3+,可以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正确;故选D12C【解析】由电离常数可知,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常数Kh==Ka2,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可能得到亚硫酸氢钠溶液,由分析可知,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c(HSO)> c(SO) > c(H2SO3),故A错误;B.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H+)+ c(H2SO3) =c(OH)+ c(SO),故B错误;C.亚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分步水解,以一级水解为主,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SO)>c(OH)>c(HSO),故C正确;Dc=0.1mol•L-1溶液为亚硫酸氢钠溶液,由分析可知,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c(SO) > c(H2SO3),故D错误;故选C13D【解析】A570℃之前,随着温度升高,CO的体积分数增大,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CO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570℃之前,以反应为主,即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A错误;B.无论反应还是反应都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Fe(s)的产量不变,故B错误;C.根据A选项分析,570℃后,随着温度升高,CO体积分数减小,以反应为主,温度越高,四氧化三铁的还原产物主要以FeO为主,温度越高,四氧化三铁的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高,故C错误;D1040℃,以反应为主,CO的体积分数为20%,则CO2体积分数为80%,此温度下K==4,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K4,故D正确;答案为D141将铁元素全部氧化为,后期可充分转化为黄钠铁矾    2pH2.2后,形成胶体,吸附溶液中的,造成镍的损失率增大    3pH值过小,会结合形成HF,导致Mg2+沉淀不完全;pH值过大,会生成沉淀    4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F,若无沉淀产生,则反应完全    5边搅拌边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最后一次洗涤液加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向滤渣中边搅拌边加入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蒸发浓缩,控制温度在30.853.8间冷却结晶,趁热过滤【解析】【分析】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含少量MgO和铁的氧化物等)中加入硫酸酸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含有Ni2+Mg2+Fe2+Fe3+等,二氧化硅不溶,形成滤渣,滤液中加入H2O2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再加入沉铁,得到黄钠铁矾沉淀,向滤液中加入MgO调节溶液pH,再加入NaF溶液沉镁,所得滤液Y中含有,经分离提纯得到1根据上述分析,沉铁步骤是将Fe3+变为沉淀,因而预处理中加入的目的是将铁元素全部氧化为,后期可充分转化为黄钠铁矾,故答案为:将铁元素全部氧化为,后期可充分转化为黄钠铁矾。2开始沉淀的pH值分别为2.27.5,沉铁步骤中,若用作为除铁所需钠源,由图像可知,当pH2.2后,不仅有Fe(OH)3沉淀,同时还可能产生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附Ni2+,使镍的损失率会增大,故答案为:pH2.2后,形成胶体,吸附溶液中的,造成镍的损失率增大。3沉镁步骤中,若pH值过小,会结合形成HF,导致Mg2+沉淀不完全;若pH值过大,会生成沉淀,因此,沉镁前,应保证MgO已将溶液pH值调节至5.56.0,故答案为:pH值过小,会结合形成HF,导致Mg2+沉淀不完全;pH值过大,会生成沉淀。4沉镁步骤中,加入NaF溶液沉镁,则判断沉镁已完全的操作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F,若无沉淀产生,则反应完全,故答案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F,若无沉淀产生,则反应完全。5滤液Y中主要含有,还含有等杂质,为除去杂质可加入NaOH溶液,使Ni2+转化为Ni(OH)2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检查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向沉淀中加硫酸溶解,蒸发浓缩,控制温度在30.853.8间冷却结晶,趁热过滤,即可得到,故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及溶解度曲线,设计由滤液Y制备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最后一次洗涤液加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向滤渣中边搅拌边加入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蒸发浓缩,控制温度在30.853.8间冷却结晶,趁热过滤。151    2加成反应    3    4    5【解析】【分析】AHCHO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CH3N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LiAlH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EEX反应生成F,结合F的结构,可知XF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GNH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据此解答。1由分析可知,反应AHCHO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且是酚羟基的邻位氢断键和甲醛的碳氧双键加成,若两个邻位氢都反应,则生成分子式为C9H10O4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2转化C分子中醛基和CH3N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转化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C7H6O,不饱和度==5,因苯环有4个不饱和度,则说明还有1个不饱和度,EX反应生成F,结合F的结构,可知X4E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属于α-氨基酸,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CH(NH2)COOH、酚羟基;分子中含6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E的结构较为对称;E中共有12C原子,不饱和度为5,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5参照有机物H的合成路线,以CH3NO2为原料制取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N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NH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具体路线为: 161    ①. a    ②. 加快冷却水的流速    ③. 4S+6KOH=3H2O+2K2S+K2S2O3    2取沉淀后上层清液,向清液中滴加醋酸铅溶液,生成极少量的沉淀,说明(CH3COO)2Pb溶液略微不足    3Ba(OH)2溶液可以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且使溶液显碱性利于生成KSCN,若选用BaCl2溶液会引入氯离子杂质    4量取20.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加入1.0mol·L-1HNO3溶液为调节pH0~1,加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使用溶液A滴定硝酸银溶液至最后一滴溶液A加入后溶液显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解析】【分析】硫磺与KCNKOH混合溶液反应生成硫氰化钾,加入醋酸铅溶液除去硫离子,过滤滤液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硫氰化钾晶体。1冷水从a端通入b端流出可以有更好的冷却效果。若反应温度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有:减慢滴加KCNKOH混合溶液的速率、加快冷却水的流速等。硫磺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2SK2S2O3,根据质量守恒还会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S+6KOH=3H2O+2K2S+K2S2O32硫离子和铅离子生成硫化铅沉淀,取沉淀后上层清液,向清液中滴加醋酸铅溶液,生成极少量的沉淀,说明(CH3COO)2Pb溶液略微不足;3选用Ba(OH)2溶液可以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且使溶液显碱性利于生成KSCN,若选用BaCl2溶液会引入氯离子杂质导致引入KCl4溶液pH介于0~1时,用KSCN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AgNO3溶液来测定KSCN纯度,发生反应为SCN-+Ag+=AgSCN↓;结合题干实验操作可知,实验为用溶液A滴定20.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SCN-能和铁离子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则使用NH4Fe(SO4)2溶液为指示剂、1.0mol·L-1HNO3溶液为调节溶液的pH,操作为:量取20.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加入1.0mol·L-1HNO3溶液为调节pH0~1,加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使用溶液A滴定硝酸银溶液至最后一滴溶液A加入后溶液显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71    ①. 阳极    ②. N2+6H++6e-=2NH3    2    ①. BC    ②. 提高苯的利用率    ③. 氢气在金属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氢原子,氢原子和苯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反应生成环己烷    ④. 金属催化剂会与H2SCO反应从而失去催化活性或者H2SCO导致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活性    ⑤. b【解析】【分析】1)该电池电极a通入的是氮气,电极b通入的是氢气,其总反应,可知a为阴极,b为阳极。2)提高平衡体系中环己烷体积分数,需要主反应正向移动,副反应逆向移动,但主要受主反应的影响。实际投料时,增大氢气的量是为了提高苯的利用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氢气在金属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氢原子,氢原子和苯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反应生成环己烷,如果有硫化氢或一氧化碳等杂质时,杂质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导致反应I的产率降低。1氢气中b极放电生成氢离子,故电极b为阳极,氮气在电极a即阴极放电生成氨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A.升温之后,主反应逆向移动,环乙烷转化率降低,A错误;B.降温之后,主反应正向移动,环乙烷转化率升高,B正确;C.加压之后,主反应正向移动,环乙烷转化率升高,C正确;D.加压之后,主反应逆向移动,环乙烷转化率降低,D正错误故选BC实际投料时增大氢气的量增大了苯的转化率和环乙烷的产率,即为了提高苯的利用率。氢气在金属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氢原子,氢原子和苯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反应生成环己烷。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杂质会使催化剂中毒从而反应I的产率降低。已知酸性中心可结合孤电子对,即中心原子有空轨道,AlSiO三种原子只有Al原子有空轨道,所以选b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天津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辽宁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辽宁B卷)(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螺环烃的结构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B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解析】A,B 【解析】A,A 【解析】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