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B卷)(考试版)版(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B卷)(考试版)版(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一种光催化半导体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山东B卷)高三化学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Cu 64 Se 79 Re 18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从古至今都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耐压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黄白第十大》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C.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干冰属于分子晶体D.中国天眼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酸液溅入眼内,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送医院诊治B.滴定管和移液管均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C.可用试管夹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烧杯D.变色硅胶干燥剂中含有,当颜色呈蓝色时,可以烘干变粉红色后继续使用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液氯中既含有氯气分子又含有氯离子 B.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C.工业制硫酸用75%的硫酸吸收 D.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4.根据如图给定的仪器或装置,可达到目的的是A.获取纯酒精 B.灼烧碎海带C.从海水中直接萃取溴 D.过滤海带灰悬浊液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消毒剂需科学使用,84消毒液不能和医用酒精混用的原因是4NaClO+CH3CH2OH=CHCl3+HCOONa+2NaOH+NaCl+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2 NaClO溶液中含有ClO-离子数为0.2NAB.23g CH3CH2OH中含有σ键数为3.5NAC.标准状况下,2.24L CHCl3中含有原子数为0.5NAD.每生成1mol HCOONa,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8NA6.已知α()、β()分子式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的二氯代物一共有5种B.β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1mol α的任一同分异构体最多能消耗3mol D.γ()和α、β互为同分异构体7.顺铂为一种配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心离子为。已知X、Y、Z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不同短周期元素,X、Z的原子核外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Y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大,a分子是由X、Y元素组成的四原子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顺铂的空间结构中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B.a分子的VSEPR模型是正四面体形,其键角为C.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D.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也可能不含离子键8.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Cu与浓硝酸反应混合液呈绿色的原因。实验Ⅰ: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粉,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将溶液分成两份于两支小试管中。实验Ⅱ:向其中一支小试管中加入铜粉,振荡,充分反应,溶液变为蓝色。实验Ⅲ:将另一支小试管稍微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实验Ⅳ:取2 g硫酸铜粉末溶于蒸馏水中,溶液为蓝色,继续加入无色的亚硝酸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变为绿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B.实验中溶液为绿色是因为硝酸铜浓度变大C.向实验绿色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可能发生反应D.Cu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不稳定的亚硝酸铜导致溶液呈绿色9.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又能同时制得氢气,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膜反应器中HI在500℃可以完全分解为H2和I2B.H2、I2、H2O2都含有非极性键C.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的操作为蒸馏D.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为20℃~100℃,温度过高会使I2升华,减少SO2的吸收10.是一种光催化半导体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光照时,光催化材料会产生电子()和空穴(),能实现和的资源化转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光催化材料实现了太阳能→化学能B.图1和图2物质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共有2种C.转化的反应为D.每消耗22g,能产生1mol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某学习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与,能否反应产生,已知的升华温度为315℃。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点燃酒精灯,加热ⅰ.试管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将固体产物分离得到固体和溶液ⅱ.稍后,试管A中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ⅲ.试管B中溶液变蓝A.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应另设置加热的对照实验B.黄色气体中可能含有氯化氢、氯化铁和氯气C.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应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D.若实验证明A中产生,则其化学方程式为12.紫草主要用于治疗烧伤、湿疹、丹毒等,其主要成分紫草素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能与NaOH反应,且1mol紫草素能消耗3molNaOHB.紫草素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两个苯环C.紫草素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氮但应原理不同D.紫草素与苯酚互为同系物13.钯(Pd)是航天、航空领域的重要材料。工业用粗钯制备高纯钯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和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3+H2PdCl6=(NH4)2 PdCl6↓B.1mol(NH4)2 PdCl6中有8mol配位键C.酸浸时可用浓H2SO4代替浓盐酸,提高反应速率D.热还原生成的气体冷却后生成的固体和剩余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214.相同金属在其不同浓度盐溶液中可形成浓差电池。如图所示装置是利用浓差电池电解Na2SO4溶液(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可以制得O2、H2、H2SO4和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过程中,Cu(1)作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B.b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C.c、d离子交换膜依次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D.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电解池理论上可制得160gNaOH15.某温度下,分别向和溶液中滴加溶液,滴加过程中(M为或)与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B.M点溶液中:C.该温度下,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的和溶液,则曲线中N点移到Q点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镍锰酸锂(LiNi0.5Mn1.5O4)是一种成本低、原料丰富且环境友好的尖晶石结构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锂离子电池首选的正极材料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2)Ni2+可与丁二酮肟反应生成如下物质:①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填标号)。A.共价键 B.离子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②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3)[Ni(N2H4)2](N3)2是一种富氮含能材料,N2H4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写出一种与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数据表明键角NH3>PH3>AsH3,分析原因是_______。(4)氮与碳还能形成一种离子液体的正离子 ,为使该正离子以单个形式存在以获得良好的溶解性能,与N原子相连的-C2H5,不能被H原子替换,原因是_______。(5)研究人员设计了新款Li3SBF4快离子导体,具有良好导电能力,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晶胞图如下,其中BF位于体心,则位于_______(填“顶点”或“棱心”)。若该晶胞最近的与距离为apm,则晶胞密度为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17.(12分)科学家开发出的新型太阳能铜铟镓二硒()电池,光电转化率达到25%。某小组以硒化银半导体废料(含、Cu)为原料提取硒、铜、银,进而制备上述太阳能电池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2)下列事实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硒的强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溶解度:B.沸点:C.酸性:(3)“酸溶”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答1条即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电解”时,阳极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电解结束后,电解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在上述流程中,H2SeO3转化为Se的过程中,当生成23.7gSe时,理论上有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LSO2参与反应。(6)“沉银”时转化成AgC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8.(12分)铼是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金属。是制备高纯度的原料,实验室用 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Ⅰ.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与反应生成;有关物质的溶解度S见下表:温度/2075.46.13078.032.3Ⅱ.;;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反应开始前先向C中三颈烧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和水。关闭,打开,三颈烧瓶内生成。关闭,打开通入一段时间,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打开,滴入足量的氨水溶液,生成;反应结束后从溶液中分离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3)下列装置可用作装置单元X的是_______(填标号)。(4)取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产生的氨气用硼酸吸收。吸收液用浓度为的盐酸滴定,消耗盐酸。的纯度为_______(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8);下列情况会导致纯度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填标号)。a.未用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b.滴定开始时俯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c.加热温度过高,分解产生d.滴定结束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19.(12分)化合物H是合成雌酮激素的中间体,科学家们采用如下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2)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H的分子式为_______。(4)E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①发生银镜反应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其中两个为酚羟基(5)写出以苯和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20.(12分)氨气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品。回答下列问题:I. 在尿素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H3(g)+CO2(g)NH2COONH4(l)[CO(NH2)2](s)+H2O(g);已知第一步反应为快速反应,△H1=-119.2kJ·mol-1,第二步反应为慢速反应,△H2=+15.5kJ·mol-1,下列图像能表示尿素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历程的是_________(填标号)。A. B. C. D.II.工业上使用氨气生产尿素,在一个体积恒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4mol NH3的混合气体,经历反应1、2合成CO(NH2)2,经历如下两个过程:反应1;2NH3(g)+CO2(g)⇌NH2COONH4(s) ΔH1= - 159.50kJ·mol-1反应2:NH2COONH4(s)⇌CO(NH2)2(s) + H2O(g) ΔH2= + 72.50kJ·mol-1(1)能说明反应1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暂不考虑反应2) (填标号)。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相同时间内断裂3molN-H键,同时形成1molCO2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NH3的体积分数不变(2)混合气体中氨气体积分数及气体总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对于反应Ⅰ,A点正反应速率与B点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______(填“>”“<”或“=”),在B点氨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III.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2NH3(g)⇌N2(g)+3H2(g) 。测得在同种催化剂下分解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编号反应时间\min表面积/cm2020406080①a3.02.62.21.81.4②2a3.02.21.41.01.0(3)根据组①数据,随着反应进行,c(NH3)减小,平均反应速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该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4)在科学家推出合成氨反应在接近平衡时净反应速率方程式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代表各组分的分压,如,其中为平衡体系中B的体积分数,p为平衡总压强16MPa,以铁为催化剂时,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5mol N2和15mol的混合气体,平衡时氨气的质量分数为40%,试计算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A卷)(考试版)版(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设计所得结论可靠的是,可降解塑料的合成路线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山东B卷)(考试版)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一种光催化半导体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辽宁B卷)(考试版)(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螺环烃的结构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