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一、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2.场所: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3.公式 4.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6.影响因素:(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7.农业应用(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的吸收。(2)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3)延长果实储藏时间:通过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藏时间。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1.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升高。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不升高。(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2.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二氧化碳。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立刻熄灭。(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2.碳—氧平衡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3.碳—氧平衡的维持(预防)措施(1)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2)开展国际合作,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考向一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1.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淀粉
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
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D.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白天晚上都能进行【答案】C【解析】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图示中a表示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b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①表示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2表示呼吸作用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场所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淀粉),A正确;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可见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B正确;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均可。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C错误;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D正确。2.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答案】D【解析】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正确;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正确;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错误。故选:D。考向二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分析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你认同的观点是A.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与甲对照的实验装置应进行遮光处理B.乙装置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要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需要对丙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D.只要丁装置透明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就可以说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答案】B【解析】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无需设计对照,A错误;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把绿色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C错误;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D错误。4.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D.结论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正确;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C正确;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和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是相同的2.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有机物分解,储存能量 B.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C.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D.有机物合成,释放能量3.北方地区部分居民过冬,在自家修建的地窖中储存新鲜蔬菜。一个地窖密封较长时间后再次打开,进入前需先向地窖内通风,原因是( )A.增加地窖内氧气含量 B.降低地窖内氧气含量 C.降低地窖内温度 D.增加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4.阳光下,绿色植物的叶片所进行的生理作用( )A.只有光合作用 B.只有呼吸作用C.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5.公园里随处可见类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的爱心提示牌,践踏草坪会影响草的生长,其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6.下列措施中除哪一项外,目的都是抑制生物呼吸作用的( )A.小麦种子入仓前晒干B.农田水淹后及时排涝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贮存时间D.向储存水果蔬菜的冷库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7.孝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土壤板结,两者根的呼吸作用会受到影响 B.若施肥过多,两者会出现“烧苗”现象 C.两者一生中由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两者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8.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A代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C.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已经溶解在酒精中D.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9.下图为某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决定了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D.生产上欲使其增产,需要白天增强①过程,晚上减弱②过程10.小伟是七年级学生,他的爷爷经常早晨到公园的树林中锻炼,并且说是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但小伟上完一节生物课后,劝告爷爷早晨太阳未出来的时候最好不要到树木茂盛的地方去,你知道他当时学的哪节课吗?(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B.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1.遵义各地区都有部分农户利用大棚种植草莓增加收入。以下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温室大棚草莓产量的措施是( )A.适时松土 B.防治病虫害 C.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D.定期除草12.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_______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__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____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____________。(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__________作用逐渐减弱,原因______________。(3)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5)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间作套种、______________等。(6)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20•潍坊)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间松土能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与呼吸作用无关 B.用透气性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存 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D.零下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14.(2020•东营)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①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 D.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15.(2020•娄底)科技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奔小康。为了提高老高家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②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③适当多施有机肥④经常通风⑤喷洒膨大剂⑥阴雨天增加光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16.(2020•张家界)如图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条件下,测定其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况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 B.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光合作用 C.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D.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17.(2020•北京)京白梨是唯一冠以“京”字的北京特色果品。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图示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B.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 C.12℃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D.6℃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18.(2020•黑龙江)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1.D【解析】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是发生在叶绿体中,即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中,B错误;绿色植物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是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原料,D正确。2.【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故选C。3.【答案】A【解析】解: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为增加地窖内氧气的浓度,进入前要通风。故选:A。4.【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由上可知,在白天或光下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故选D。5.【答案】C【解析】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草的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呼吸作用减弱,不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而影响草的生长,C正确。6.【答案】B【解析】“小麦种子入仓前晒干”,是利用减少水分,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A不符合题意;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B符合题意;真空包装食品,减少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因此可以抑制它的呼吸作用,从而延长贮存时间,C不符合题意;“向储存水果蔬菜的冷库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可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D不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解:A、若土壤板结不透气,将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B、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B正确;C、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错误;D、水稻和小麦都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两者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D正确。故选:C。8.【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由图可知,A代表线粒体,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故C符合题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C【解析】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C错误;生产上欲使其增产,需要白天增强①光合作用过程,晚上减弱②呼吸作用过程,D正确。10.【答案】B【解析】树木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树林里氧气少二氧化碳多。因此早晨的时候最好不要到树木茂盛的地方去。所以他当时学的课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1.【答案】C【解析】解:A、适时松土是促进根的呼吸,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B、防治病虫害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流失,从而提高产量;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D、定期除草可减少杂草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可直接提高温室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是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故选:C。12.【答案】(1)呼吸 二氧化碳 光合 发热 (2)光合 缺少二氧化碳 (3)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4)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 (5)合理密植 (6)蔬菜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类争夺氧气【解析】(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量,所以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发热;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和种子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彼此无法进入,导致双方因缺乏原料而减弱。(3)由分析知道: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4)①从a或b曲线都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也不断增强,说明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②A点和B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不同,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5)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6)由于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所以黑夜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气变少,蔬菜与人竞争大棚内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13.【答案】B【解析】解:A、田间松土,保证土壤透气,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A错误;B、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B正确;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过呼吸作用较弱,C错误;D、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如冰箱冷藏2℃左右,D错误。故选:B。14.【答案】D【解析】解:A、①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②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B、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如叶肉细胞在有光的条件下会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B错误;C、光合作用所需的a二氧化碳是由②呼吸作用提供的,水是由根吸收的水分提供的,C错误;D、②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正确。故选:D。15.【答案】D【解析】解:①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正确;②喷洒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错误;③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因是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④经常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⑤喷洒膨大素,草莓单重大幅增加,但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错误;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阴雨天增加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目的。正确。故选:D。16.【答案】B【解析】解:A、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A正确;B、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表示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B错误;C、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D、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叶绿体不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从大气中吸收部分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B。17.【答案】C【解析】解:A、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A正确;B、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可见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B正确;C、据图中曲线图可见:20℃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C错误;D、6℃条件下,果实的呼吸作用弱,利于果实贮藏,D正确。故选:C。18.【答案】B【解析】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它制造的有机物可以建造自身细胞,为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A错误;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考点17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及植物的呼吸作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37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19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30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备战2019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