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对前人,他是诗歌情怀与技艺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他也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几十年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他缘事而发、表现民生疾苦的情怀。韩愈、孟郊、李贺继承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追求。一百年后,李商隐学习他的七律技艺,并走出了独特的道路。五百多年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派“江西诗派”将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三宗”,而将杜甫尊为“一 祖”。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他坚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35岁以前读书漫游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见面了。
(二)、35至44岁仕途不顺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透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44至48岁战乱流离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贬华洲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48至58岁西南漂泊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中。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郞》、《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也不解人事,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诗歌概括性地历数了诸葛亮的哪些生平事迹?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杜甫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凭吊诸葛亮吗?
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该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杜甫在《壮游》- -诗中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在此基础上,他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的诗歌成就,是博采众家之长的结果。 秦观曾评价说"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学习目标,概括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关于“沉郁顿挫”,七言律诗,明体裁,咏史怀古诗,明题材,常见的主题情感,明情感,创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