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一 部 分(1——3题 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礼赞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为国家栋梁、时代 kǎi ①(A. 楷 B. 措)模【甲】(A.分发 B.颁发)国家助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体现了泱泱大国以“礼”正国、以励率民的国家态度。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用行动证明, , , , 。他们以卓②(A.zuō B.zhuó)越功勋和崇高精神,【乙】(A.感召 B.感动)亿万国人竖起珍爱英雄、尊敬英雄的社会风向标。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 分)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四句出自文中的空缺部分,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寂寞中坚守理想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伟大
③只有在平凡中耐住寂寞④在理想中不懈奋斗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枯藤老树昏鸡,___,古道西风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自古逢秋悲寂察,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论语雍也》)
(6)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
3.名著阅读,完成填空。(8分)
(1)《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又在________(填人名)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___在孙悟空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其他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不同心理,认为"进退两难"的是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缀,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急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选段中“小孩童”是谁?(1分)他吊在那树上的目的是什么?(2分)他的最终结局如何?(2分)
第 二 部 分(4——18题 4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不悲叹自己年迈孤苦的境遇,表现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B.第二句写诗人还想为国家守卫边疆,“轮台”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C.第三句写诗人夜深不能成眠,“风吹雨”既写风雨交加,同时也是时局写照。
D.第四句写诗人在睡梦中重返边疆,铁马铮铮踏破冰面。驰骋沙场,奋勇杀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5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呕,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斯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吸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停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②!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俟:等待。②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隐蔽"之意。④贻患:留下祸患。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屠暴起
(3)再就枕将寐
(4)乃伪睡以俟
- 下列对文中画被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B.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D.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9.四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2分)细读结尾,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4题。(14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若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巫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我国留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③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0.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2分)
11.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3分)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3)离开时“砰”的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12.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亲情?(3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3分)
14.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③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会流泪的鹅
①在海岛舟山渔村,人们对于过年很是讲究。除了鸡鸭鱼肉、干果糕点、油盐酱醋,我家过年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只雄性大白鹅。
②有一年中秋刚过,母亲托人从外乡的农村亲戚家,用十几斤鱼干换回了六只毛茸茸的雏鹅,交与我们兄弟几个好好饲养,说是要用来过年。为了防止野猫和黄鼠狼价袭,我们用破渔网和竹片编做了一间鹅舍,拿嘛絮做褥垫。白天把鹅圈在院子里,晚间就搬进卧房。几天后,大哥去了县城的一家船厂学车工,饲养大白鹅的重任全然落在二哥和我的头上。
③我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割鹅草。起初,雏鹅的食量较小,需要将草料剁碎了,细心喂养。转眼,嫩黄色毛茸茸的雏鹅背上长出了白色的羽毛,胃口也渐长。深秋,田野上的草渐渐泛黄了,农家的菜地里也少了废弃的菜叶子。放学后,除了要赶着鹅群四处放牧,还得割上一大筐鹅草,以备夜食。
④冬至将临的时候,六只小鹅长成了大白鹅。“昂昂”的叫声荡漾在院子里,每每我们放学回家,它们准会冲着我们哥俩呜叫。田野上已几乎找不到青草,用不着赶鹅放牧了,母亲从农家购买的米糠饲料也所剩无几。有一天放学回家时,院子里只剩一只大公鹅在悲切地鸣叫,看它的样子很是孤独,眼角依稀有泪痕。我与二哥急了,问过母亲,才知晓另外的五只鹅被赶着捕冬至带鱼的渔船老大买走了。
⑤后来的日子里,再也不用到处张罗鹅的料草,大白鹅成了独苗,对它的礼遇自然升格了。自家屋前屋后菜园子里的菜叶子随它享用,每逢周末,大哥从县城步行回家的路上,见到农家菜地里有剩菜叶也总能捡回一大网兜。大白鹅也奇怪,就喜欢吃大哥带回的菜叶,久而久之,养成了周末引颈等大哥的习惯。随着腊月的到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每逢周末,大白鹅仍在院子外的雪地里,伸着脖子等大哥回家。
⑥转眼到了腊月二十,父亲的渔船回家过年了。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欢饮气氛-发觉大白鹅常常待在鹅舍里,没了昔日里的趾高气扬,也没了“昂”的四帆声。后月二十五的那天上午,大白鹅进食少了许多,头朝院门,“品昂”的叫鸣吹声十分刺耳,夹带着一种凄惨。父亲已准好了杀鹅的小刀子,和一碗加了少许盐巴的清水,要把大公聘宰杀作祭品了。我和二哥老早就躲到别处玩去了,不忍目睛。母亲找了我俩好久,说是要我俩帮父亲忙,硬是把我俩揪回了家。当我和二哥逮着又壮又肥的大白鹅时,发觉它不住地在流泪,脖子一直扭曲着,朝着院门外撕心裂肺地狂”。二哥怔地看着大白鹅,说:“它是不是在等着吃大哥的菜叶啊?”
⑦看着一直在流泪的鹅,我与二哥真的不忍心将它宰杀了,就对父亲说:“等会儿再杀不迟。”父亲就依了我们:“好,等你哥回来了,叫他帮忙。”
⑧临近中午时分,大哥回家了。大白鹅老远就冲向大哥,一路欢叫着,鹅嘴使劲地磨蹭着大哥的双腿,缠绕着跟进了家门。
⑨“鹅也通人情啊,”大哥说,“这样的鹅,谁下得了杀手呢?”
⑩父亲有些发火了:“明早要过年啦!大白鹅要作供品呢!”
⑪大哥的胆子比我们还小,他见血就会头晕,忙摆着手道:“我可不敢下手!”父亲只能独自抓住鹅,绑了脚掌,绑了翅膀,大白鹅先起狂叫着,过了一会儿便不再发出声响。当父亲抄起小刀子的那一瞬间,大白鹅“呜”了一声,眼泪哗哗地流淌下来。我们哥几个纷纷在一边求父亲放了这只大白鹅。父亲丢下小刀子,对母亲说:“放放放!难得孩子们有善心,今年破例不杀鹅啦。”
⑫那年,我家过年的供桌上少了一只雄性大白鹅,我也少喝了一碗鹅肉卤汁+羊糕汤。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我家过年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只雄性大白鹅”一句有开门见山和设置悬念的作用。
B.第②段“交与我们兄弟几个好好饲养”一句成了“我们哥几个纷纷在一边求父亲戚了这只大白鹅”的伏笔。
C.第⑤段“久而久之,养成了周末引颈等大哥的习惯”中“引颈”一词理解为“伸长脖子”。
D.第⑪段“父亲丢下小刀子”“破例不杀鹅”只是因为大白鹅流泪打动了父亲。
16.木文以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分别写了:①五只鹅被买走,大公鹅依稀有泪;②__,大白鹅不住地流泪;③___,大白鹅眼泪哗哗地流淌。(3分)
1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3分)
(1)白天把鹅圈在院子里,晚间就搬进卧房。(赏析加点词语)
18.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第三部分 作文(19题 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欢喜无处不在。田野里,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是欢喜;悬崖边,迈出一小步的成状况8,是欢喜;百草园中,翻断砖寻蜈蚣的雀跃,是欢喜。欢喜是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点赞的拇指,是读书时的一次心领神会……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欢喜。
请以“欢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七年级语文答案
1.. (1) ①A ②B (2) 甲 B 乙 A (3) B
2.(1)小桥流水人家 (2) 回乐烽前沙似雪 (3)我言秋日胜春朝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树木从生 百草丰茂
3. (1)太上老君 火眼金睛 沙僧(沙和尚)
(2)红孩儿(圣婴大王);目的是迷惑唐僧,想吃唐僧肉得以长生不老;最后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意思答对即可)
4. A
5. 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答出一点即可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6.(1)像狗一样 (2)突然 (3)睡觉 (4)假装
7. A
8.(1)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2)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温顺)。(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9.共同点:阴险 狡诈 凶狠(答出一点即可)。
甲文讥讽嘲笑狼奸诈狡猾的本性;乙文揭露(掩斥、憎恨)狼的野心,凶恶狠毒的秉性不改。 (意思答对即可)
10.写“我”从关门声中来读人。(或:着重写了几类关门、叩门人)(意对即可。)
11.(1)细心,体贴。(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有礼貌)
(2)粗心,不太体贴。(或:欠些细心、体贴)
(3)粗鲁,不顾他人感受。(意对即可。)
12.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并且关门特别轻。②八九岁时的一天,“我”到父亲卧房取书,小手攥紧了门把手想轻轻关门不惊忧午睡的父亲,不料关门声还是异常响。③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意对即可。)
13.示例: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短诗中的清脆的句点来作比),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那轻轻一合的清响着实令人回味。(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若只品味词语,最多得2分。)
14.示例:不赞同。因为此段拓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赞同(有此同感)。因为文章标题及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的,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技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也很连贯,整个行文更显得一脉相通。
15. D
16.鹅的流泪 当我们逮住他时(或预感被宰杀时或即将被宰杀时) 父亲抄起小刀子杀鹅(意思答对即可)
17.“圈”“搬”是我们兄弟的动作(举动),体现了几兄弟照顾鹅群的细心,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小鹅的重视(或喜爱)。(意思答对即可)
18.最后一段中“那年,我家过年的供桌上少了一只雄性大白鹅”与第一段“总少不了一只雄性大白鹅”首尾照应;文章主要内容为从“养鹅过年”到“不杀鹅”,最后一段结尾让读者更有回味空间(或余味更浓); 最后一段中两个“少”凸显了人性化、人情味的“多”,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围绕“首尾呼应”“更有余味”“主题鲜明”回答,表意清晰,表达通顺,意思答对即可)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1,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完成名著阅读, 欣赏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 按要求回答问题,按要求填空,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把句子补充完整,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