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PPT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全册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二两位数乘两位数3连乘课件pptx、二两位数乘两位数3连乘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连乘◆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连乘◆ 教学提示1、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交流合作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本节主要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注意强调,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一定仔细分析数量关系,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书写格式、步骤无需多用时间,2、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试一试”时,可以让学生找到要求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而列式算出结果。在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熟悉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乘运算,能解答连乘计算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重点:认识连乘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思考角度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农村变化图,使学生了解农村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变化,引出西王庄电话增长情况,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例题。设计意图:观看农村变化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新课学习。二、探究新知1、学生读题。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出示“议一议”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后,自己尝试分步计算。3、全班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投影展示算式和结果,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解决了什么问题。①先求2005年固定电话有多少部。②再求2010年固定电话有多少部。 24×6=144(部) 144×2=288(部)1、教师说明: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出一个连乘算式解答,板书连乘算式完成脱式计算:24×6×2 =144×2 =288(部) 答: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288部。2、出示“试一试”,学生读题,(提示学生看清兔博士的要求)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后,自主计算,交流方法。3、投影展示不同方法,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方法一: 方法二:先求一共有几个单元。 先求1栋有多少户。再求一共住多少户。 再求一共住多少户。 5×8×12 12×5×8 =40×12 =60×8 =480(户) =480(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提取数学信息,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由自己独立思考,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在“试一试”中,学生尝试应用连乘计算,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三、巩固练习教材23页练一练1、2、3题。第1题,学生按要求自己做,全班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再自己解答。交流时关注学生不同的连乘算式。第3题,学生自己读题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得,怎样计算的。四、达标反馈1、脱式计算11×7×12 (530-458)×13 26×(24+18) 100+75×602、水果店运进30箱苹果,每箱25千克,每千克卖4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1)算式30×25×4是先求( ),再求( ).(2)算式 25×4×30是先求( ),再求( )。3、一个游泳池,长25米,爸爸已经游3个来回,算一算,他现在游了多少米?4、一人平均每月产生32千克垃圾。小明一家有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答案:1、924, 936, 1092, 4600.2、(1)先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再求一共可以卖多少钱。(2)先求每箱卖多少钱,再求一共卖多少钱。3、150米。4、1152千克。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什么样的解题方法感到熟练?设计意图:回顾总结,体验价值。六、布置作业教材23页4、5题。答案:教材第4题(1)240元(2)40元。5、(1)168吨(2)14×7=98(吨)98<100,不能。◆ 板书设计 连乘 ◆ 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华罗庚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二 分数乘法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核心素养24《分数连乘》课件pptx、核心素养24《分数连乘》教学设计doc、核心素养24《分数连乘》教学设计doc、核心素养24《分数连乘》导学案doc、核心素养24《分数连乘》导学案doc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第5课时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课件pptx、第5课时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案docx、乒乓球视频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探究新知,栋共5个单元,方法一,方法二,×2×45,×3×24,×9×8,从左往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