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
展开4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观沧海》“沧海”即大海。诗题交代了事件“观沧海”,简洁明了。此诗写的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所观赏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量有此寄》“闻”,听说。“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作者的朋友。“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诗题交代了写作本诗的缘由。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诗题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秋”是特定季节,“思”是题眼,“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2.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
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著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使其诗歌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最著名的诗即《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不久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5种。最能反映他创作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 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 首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王湾长期漂泊异乡,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在外,难免有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作品情调低沉,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4.知识链接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代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出现之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近体诗是唐代时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律诗(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课文研析•精解读
文本解读
原文注
观沧海
曹 操
东 临 碣石,以观 沧 海。1 东:名词作
向东行进,我登上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状语,向东
文句读
1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线索,以下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方。临:到达,登上。碣(j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恒时曾路经这里。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何:副词,多么。澹(dàn)澹:水
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波荡漾的样子。竦峙(sǒng zhì)
耸立。竦、峙,都
是耸立的意思。
树木丛生, 百草丰 茂。3 丛生:(草木)聚集
(山岛上)树木葱笼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在一处生长。百
草:极言草的种类之
多。丰茂:丰美茂盛。
秋风 萧瑟, 洪 波 涌起。4
秋风飒飒吹来,林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
萧瑟(se):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
日月之行,若 出 其 中: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
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行:运行。若:好像。
其:代词,指代沧海。
星汉 灿烂,若 出 其 里。5 星汉:
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银河。
幸 甚 至哉, 歌以咏 志。6 幸:幸
幸运得很,好极了,写一首诗歌来抒发我的壮志吧。 运。
甚:很。至:达到极点。哉:叹词,表感叹。歌:诗歌,这里是名词
用作动词,写诗歌。以:来。咏:歌唱,抒发。志:志向,志趣。
2写观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静态描写,写出了山岛上树木、百草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4画面由静转动,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为下文展开想象做铺垫。
5这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生动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考点:赏析诗中
景物描写的作用]
6最后两句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本诗中却与诗境融为一体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 子 规啼,闻道 龙标过五溪。7
杨花落尽,杜鹃鸟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杨花: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我寄 愁心与 明月,正随君直到夜郎 西。 8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
与:给。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
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 青山 外,行舟 绿水前。9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青山:当指北圖山。
潮平 两岸 阔,风 正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和风顺江吹
一帆悬。 10 11
来,船帆高高挂起。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面与两岸齐平。两岸阔:由于潮水上涨,江面显得更加开阔。阔,开阔。风正:指风顺江吹
来。帆:船
帆。悬:挂。
海日生 残 夜, 江 春 人旧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
年。12 海日: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生:升起来。
春已来。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入:进入。
乡 书 何处 达? 归 雁
给家里写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
7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了暮春环境,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次句点题,“过五溪”,表明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8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9首联点题。“客路”,暗含羁旅漂泊之感,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颌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颈联“江春”一语做铺垫。
洛阳边。13 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何处达:用什么办法
家书到洛阳。转达,寄回去。洛阳:指诗人的故乡所在地。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枯藤:干枯的藤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蔓。昏鸦:黄昏
时将要回 小桥 流 水 人家,古 道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旁边有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
西风 瘦马。14 古道:古旧 夕阳 西 下,
萧瑟的西风中走着一匹瘦马。的道路。太阳就要从西方落下,
断肠 人 在天涯。15 断肠:形容悲
(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还漂泊在天涯。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
离家乡的地方。
1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所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考点:描绘诗歌画面]
12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一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13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看到归雁之景,引起思乡之情,希望归雁传书。这一联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14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全曲有何作用?
诗人选取九种极具特色的景物,描绘出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为后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15结尾一句揭示主旨。“断肠”形象地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因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考点:
分析诗歌情感]
疑难探究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情怀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体现,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接着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诗人运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逼有此寄》一诗是怎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的?
诗的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内心悲愁,无处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他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让它伴随友人一同奔赴夜郎之西。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份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3.试从炼字的角度探究《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旬写景的妙处。
这两句是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用得极妙。“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宏阔大。而“悬”又是“风正”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面用“风正”是因为“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可见诗人炼字的精妙。
4.《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情是否一致?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致。“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是一种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更能够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孤寂和思乡的悲愁。“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一个图景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了悲凉的色彩。自然景物本无感情,但作者将这些客观景物纳人特定的审美意境中,它们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感情色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整体归纳•巧借鉴
结构脉络
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海水、山岛
观沧海 写实 树木、百草 壮丽 统一北方
秋风、洪波 景象 建功立业
日月 博大
想象 星汉 胸怀
杨花落尽
写景叙事 子规啼鸣
闻王昌龄左迁 已过五溪 同情、关切
龙标遥有此寄 托月寄情
借景抒情 随君赴远
首联:点题——客路青山、行舟绿水
次北固 颔联:写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游子
山下 颈联:写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思乡
尾联:思乡——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净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游子思乡 羁
沙•秋思 古道 西风 瘦马 旅
抒情 夕阳西下 之
肠断天涯 游子之叹 思
内容主旨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
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写作特色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而是把情完全包含在景物描写中。描写海上实景,写出了大海的辽阔与壮美,透露出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写虚景,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无论是实景,还是虚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
(2)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人在写景中,注意结合景物的状态进行描写。如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映,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另外,诗人在写景中,把写实和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如海水、山岛、树木、百草,属于眼前的实景,日月、星汉属于想象中的虛景,有实有虚,创造了虚实相生的开阔
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句写景,独选飘忽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点明了特定的时令,又含有飘零之感、离恨之意,切合当时的情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关怀之情,于是突发奇想,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付明月把自己的关心和同情带给远方的友人,想象新颖奇特。
《次北固山下》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本诗写景富有特色,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两句既描写了江南早春特有的景色,又蕴含着因光阴似箭而引发的思乡愁绪。另外,在景中还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天净沙•秋思》
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有朴合成一个意象群,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意境,对天涯游子的孤寂和羁旅愁思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恰到处。
高频考点•易突破
如何再现人、事、物、景?——描绘诗歌画面
诗歌需要通过意象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来表情达意,而意境往往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一组典型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对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悲起到了很好的供托谊染作用。
考点解读
描绘诗歌画面,是指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情景。这是中考古诗词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中“......”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技法点拨
描绘诗歌画面,一般的思路是:
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所有景物。
第二步,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把握景物的特征。如由“枯藤”中的“枯”,可知藤的特点是干枯。
第三步,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景物连缀成西面。
注意事项:
1.描述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诗句。
2.要忠实于原诗,不能脱离原诗的情境或主题。
3.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真题链接
一、(云南曲靖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甘肃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 ;翻滚,滚动,特动。
3.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2分)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呈现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答案
1.C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2分)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时,不能简单地翻译诗句,要发挥想象,写出其意境。可联系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把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悲愁体现在画面中。
3.江面绿 飞絮 (每空1分,共2分)
4.示例: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描述景象,突出诗句中春天百花争艳和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特点,1分,语句通顺、优美,1分,共2分)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传统文化之窗
经典古诗赏析
春兴①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②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③。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④。
[注释]
①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②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③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④洛城:洛阳,诗人的家乡缑氏县(今河南偃师东南)在洛阳附近。
[翻译]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淋洗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诗作。前两句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两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串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于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而惆怅之情。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反复通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示例:这首四言古诗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现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
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
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
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情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风正”对“潮平”,“一帆悬”对“两岸阔”,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示例:秋日的黄昏中,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古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古道上,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缓缓行走。身处这种情境,我会感到凄凉和孤独,会产生一种思乡之情。
[积累拓展]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答案:1.“三五”“二八”分别指农历十五、十六两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农历十
五、十六月亮正圆时,我们共赏普照千里的明月。诗人借圆月表达了怀人之思。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更加怀念家人,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天下共有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照入窗户。明月本
是无情的自然物,不了解人的离恨之苦,只顾光照人间,它原很自然,却遭到人无理的怨恨,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由外界事物引起的惆怅。
4.“婵娟”在这里代指明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希望世上的人都能平安长久,即便相
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世
人的美好祝福。
诗句示例: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
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提示:背诵时,要先理清每首诗歌的思路,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如《观沧海》一诗,可按照“观海地点一海水、山岛等(实景)一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想象)一收尾语”的思路进行诵读。默写时,不能遗漏诗句和写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