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01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02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知识链接,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成语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论语》十二章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知识链接

    孔子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20,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质朴。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不亦(同“,愉快)

    (2)吾十五而志于学(同“”,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人不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动词,得到)

     

    人谋而不忠乎(介词,)

    可以师矣(动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形容词,快乐)

      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快乐)

     

    人不知不愠(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温故知新(连词,表承接,)

    博学笃志(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文中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而知(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4)饭疏,饮水(名词用作动词,)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2)饭疏食,(古义:冷水。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应为“回也,贤哉”)

    (2)省略句

    ①人不知而不惧(“知”后省略代词“之”,可译为“我”或“自己”;“不愠”前省略代词“我”)

    ②可以为师矣(“以”后省略代词“之”,可译为“这)

    6.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很快乐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三十而立:三十岁能有所成就。指人开始走向成熟。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指应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箪食瓢饮:一箪饭,一瓢水。指清贫的生活。

     


     

    课文研析•精解读

    文本解读

    原文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       习之,不亦      说乎?1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 有朋自     远方

    说。时习:按时温习。:同“悦”,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来,不亦  乐乎?  不知    而不   ,不亦 君子乎?2

    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   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乎?3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心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wú):人称代词,我。: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与朋友交 而不     ?4                 ?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诚信。(chuán)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而》)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而不  ,五十            命,六十  而耳  顺,七十   从心所欲,不逾矩5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文句

     

    1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

    2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和反问。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3从此句可以看出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

    4同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古已有之,今人更应如此。

    5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

    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

    (《为政》)

    第三章: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温          新,  可以为 师矣。”6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做老师了。”

    :温习,复习。:学过的

    知识。:凭借。:,当。   (《为政》)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学  而不思     罔,    思而   不学   则殆”7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dài); 疑惑。

    (《为政》)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贤哉,    回也!一單食,一瓢饮,在    巷,人  不堪    忧,回也不  改其   乐。8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能忍受。  (《雍也》)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知           不如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

    ,            不如     乐之者。”9

    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者:代词......的人。(hào):喜爱,爱好。(《雍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快乐。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6“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

    7“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8顾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9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一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 枕之, 亦在 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名词用作动词,吃。(gāng):  不义      富且贵,

    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于我   如浮云10                   :介词,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对,对于。(《述而》)

    第八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三       行,           我师焉。11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走路。:一定。焉:  12其善 者而从之,    其不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

       者而          之。”                 善者:好的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方面,优点。(《述而》)

    第九章: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子在川上  :“逝者    如斯夫,   不舍昼夜。”13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川上:河边。:往、离去。:代词,,指河水。  (《子罕》)

    (f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弃,放弃。

    第十章: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  夺帅也, 匹夫不可    志也。”14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  (《子罕》)

    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第十一章: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子夏曰:“博      而笃      志,        切问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

    而近     ,     在其     矣。”15

    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dǔ):坚定。:切。:仁德。(《子张》)

    第十二章: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0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诚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11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

    12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13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

     

    14“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15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篤志”“切问”“近思中产生,

     


    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整体归纳•巧借鉴

    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

    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学习是

    《论语》    个人修养——、二、三、六、八、   为了更好

    十二章                   十一、十二章            地做人

    珍惜时间——第十章


     

    内容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写作特色

    (1)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虽然每一章语录都是寥寥数语,但其中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句式多变,如以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以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高频考点易突破

    “之”字用法变化多,归纳总结解难题

    “之”字,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对“之”字用法的考查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因此,熟记之”的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但是“之”字的用法比较多,所以平时要加强积累,打好基础。本课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之”都是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考点解读

    文言虚词“之”除可以作代词,还可以作助词、动词,是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常见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选出下列词语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选出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技法点拨

    “之”字的主要用法

     

    作代词

    1.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译作“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如“下车引之”中的“之”,就是代词,译作“他,指代元方

    2.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

     

    作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作动词

    可译为“到”“往”。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就是“到”的意思

    备考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之”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之”,要注意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真题链接

    (广西桂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言志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各言?”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无施。”子路曰:“愿闻子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论语公冶长,标题系编选者所加。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  )

    A.盍各言(助词,无义)                 B.(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日             D.无施(功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  )

    A.友人惭,下车引              B.愿闻子

    C.学而时习                   D.择其善者而从

    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窺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答案

    1.A解析:A项,“尔”,代词,你们的。

    2.B解析:ACD三项中的“之”都是 代词:A项,“之”指代“元方”;C项,“之”指代“学过的知识”; D项,“之”指代“善者”。B项,“之”是助词“的”。

    3.对老年人加以安抚,对朋友加以信任,对少年加以爱护。(“安”“信”“怀”“老”“少”0.5分,句意通顺1)

    4. 示例一:子路的一答一问,表现了他的豁达大方(1)和率真朴实(1)

    示例二:颜渊的简短一答,表现了他的谨慎(1)和谦逊(低调)(1)

    示例三:孔子的一问一答,表现了他耐心引导、循循善诱或有问必答)的师风(1)和与人为善的思想境界(行仁政的政治思想)(1)

    [参考译文]

    孔子弟子颜渊和子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把车马、穿的衣服跟朋友一起享用,即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能不夸耀自己所擅长的才能,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对老年人加以安抚,对朋友加以信任,对少年加以爱护。”

     

    传统文化之窗

    古代年龄称谓

    垂髫 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古代指孩子下击的安发。

    总角 古代未成年者扎在 头顶两旁的发型,借指幼年。

    豆蔻 语见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正脆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束发 男子十五岁左右。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故称。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泛指男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土。”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 语出(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爱速惑。后来用“不想”指人四十岁。

    知命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用“知命”指人五十岁。

    花甲 指人六十岁。古代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耳顺 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古稀之年  语出社前曲江》: 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作为七十岁的代称。

    耄耋(mào dié) ,指入九十岁的年纪。,七八十岁的年记,指者年:高龄.

    期颐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月“期顾指人一百岁。

     

     

    语法一点通

    趋向动词和判断动词

    还有一类表示动作趋向的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另外,还有一类表示判断的动词,主要是一个“是”。例如: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人家不了解(),()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

    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 一箪食,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

    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5,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上主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方法上主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示例:我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体会很深。如果只一味地埋头苦学

    而不进行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就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只是一味地埋头苦

    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不对知识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

    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

    [积累拓展]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2.;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3.:合乎正义。

    4.:仁德。

    四、背诵全文。

    提示:背诵要建立在准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海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示例: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 、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综合训练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详解 四、常考文言知识荟萃-【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品综合训练题,共2页。

    教材详解 三、常考词语辨析-【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夫—功夫,应和—附和,宽敞—宽广,理想—幻想,莅临—光临,诀别—分别,委屈—委曲,信服—佩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