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写作-【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5页。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写作指导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如何突出中心? 1.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线索明晰且完整,那么中心思想便突出。设置全文线索可以从“事”“物”“时空”“情感”等角度思考。如郑振铎写《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2.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一篇记叙文,需要交代的事情往往比较多。一般而言,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内容得详写,力求在一言一行中展示人物性情,在一叶一花中感悟生活哲理。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如《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3.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1)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不同的形态、“性格”。(2)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3)抑扬对比。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可以是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也可以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如《猫》一文,将第三只猫可有可无的地位与前两只猫深受家人的喜爱进行对比,就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等技巧,突出中心。 写作实践 (一)作文目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思维图
范文析我是书包我是书包,长得不算出众。我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他,这就是我痛苦的开始。①我很单薄,但他却把我当成了一个“载重机”,在我的肚子里装了很多用不着的东西。每天都要带着很多的东西奔跑,我很疲惫。而他到了学校后,不是把我小心地放进课桌,而是直接扔到地上。他心情好时,还会随手把我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我被他扔得头晕目眩,很不舒服,当然,他不会理解我的痛苦。他考试没考好时,我就成了他的“出气筒”:他会狠狠地踢我、踹我。他不知道我的疼,他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②于是,我开始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好像对我大不一样了,变得温柔起来。他破天荒地给我洗了一个澡,让我恢复了清秀的容颜。③从那时起,他每天,上学,很小心地把我放到他的背上,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这让我感到温暖。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开始认真整理我肚子里的东西,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这让我非常感动。虽然现在,他的年级越来越高,书本也越来越多,但我不觉得重了,因为我觉得他的后背越来越有力量。我和他像朋友一样形影不离。他高兴时,我在;他哭泣时,我在。我见证了他成长中的痛苦和快乐.....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他对我改变态度的原因:他的妈妈因为车祸突然离世,而我,是他妈妈送给他的礼物。我是他奋发学习的动力,因为有我在,妈妈的爱便在。④时光荏苒,他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气勃发的青年;而我老了,旧了,现在躺在他的衣柜里回忆往事。⑤ 品析①开篇点题: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设下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内容翔实:详写他对待“我”的方式,写出了“我”痛苦的根源。 ③对比手法:“突然”二字写出了他对“我”态度上的转变,同时也让读者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④交代原因:交代他对“我”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照应第一段的“礼物”,深化了文章主旨。 ⑤精彩结尾:用拟人手法写他和“我”的变化,似乎是妈妈看着孩子长大后的感慨,让人回味无穷。
名师点评:1.线索清晰,详略得当。故事以书包的感受为线索,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集中描写了“他”对书包前后不同的态度,结尾简略交代了促成“他"态度转变的原因。全文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主题。2.想象丰富,反映生活。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发挥想象,构思了这个与书包有关的成长故事。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对于书包的态度中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二)作文目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思维图
范文析餐桌前的谈话“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的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①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西红柿炒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②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照顾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你爸爸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下班后我和同事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送一边说:“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③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光了,那还吃不饱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④说完又夹了一大口。爷爷看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后来改革开放,人们生活 品析 ①开篇设置情境: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一餐桌前,引起下文。 ②运用对比:“我”对着丰盛的饭菜“发呆”,与下文抢着吃野菜形成鲜明对比。 ③动作、语言描写:通过爸爸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了野菜很受欢迎。 ④语言描写:通过奶奶的话,写出野菜在不同时代受到的不同待遇,为下文做铺垫。 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岔五弄些鱼啊肉啊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看看现在,生活条件更好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啊! ⑤”“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⑥“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饭也吃得更加香了! ⑤点明主题:通过爷爷的话,点出本文的深层含义——因为党的富民政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⑥“我”总结发言,点出不同时代的饮食差异,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名师点评: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全文围绕一家人吃野菜展开叙述,叙写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赞美了党的富民政策,小中见大,中心突出。2.描写生动,语言风趣。叙事之中,把一家人的语言、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使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三)作文目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思维图
范文析我身边的风景线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线。其实,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文风景线也处处皆是。①最感人的背影看!马路上,一个清洁工骑着一辆三轮车正在上坡,看样子是上不去了。我正想上前去,却看见了一个背影,他双手扶住三轮车后板,头埋在两臂之间,奋力向上推。②上坡后,清洁工一脸疑惑地向后看,此时那个背影早已混进了人群当中。 品析①精彩开篇:由自然风景引出人文风景,领起下文。 ②动作描写:生动地描写了“他”奋力推车的情景。 虽然别人可能认不出,但我肯定能找到那个最美的背影——他的背影虽然消失在了人海中,却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最美丽的微笑我走上天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一不小心,我撞到了别人身上。唉!这下可惨了,肯定会挨一顿臭骂。正当我想着怎样道歉时,她却转身给了我一个微笑。她的笑容是那么美,那么甜,如一泓清澈的泉水,从中我看到了宽容、理解、大度、善良。③我也忙回以微笑。那微笑,被我的大脑拍成了照片,永远存放了起来。最甜美的声音下了天桥,来到繁华的街道上,到处是车,到处是人。“现在环卫搞得真好,地面上真干净!”我心里想着,却被地上那个刺眼的饮料瓶给惊呆了。正当我慢慢靠近时,它却被一个小女孩拾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小女孩高兴地一蹦一跳,后脑勺上的两个小辫在空中一上一下,那么可爱、纯真。她跑到妈妈身边,仰起头对妈妈说:“我是不是好孩子?”妈妈抱起她,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说:“好孩子,好孩子,妞妞是个好孩子!”小女孩高兴地伸出双臂大喊:“我是好孩子,我是好孩子!”④她的声音是那么稚嫩,那么美。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朋友,你是否也发现你的身边到处都是风景线呢?快快睁大你那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去品味、去感悟、去歌颂身边的美吧! ⑤ ③神态描写:描写“她”的微笑,表现了“她”美好的性格。 ④细节描写: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天真、美好的心灵,生动传神。 ⑤前后照应:对朋友发问,发出呼吁,由己及人,既照应开篇又升华主题。
名师点评: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本文选取“他”帮人推车,“她”不介意“我”撞了她,小女孩捡拾饮料瓶三件小事,赞美了人物美好的心灵,同时开篇点题,结尾又再次强调,使中心鲜明突出。2.形式新颖,线索明晰。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以“我”的视角为落笔点,在地点转换、时间推移下,描写了三个感人的场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