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5372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5372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5372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537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537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学业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由材料二第三段“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可知;先秦是“肇始”,并未形成重行的传统。) (3分)B.(A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是假设条件,无论转换成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陈述,都与原文表意不符;“只要……就”表述太绝对。C项,原文表述为“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并没有“平衡”。D.“发生质的改变”于文无据。)3.(3分)D.( D项重点强调的是“实践”。)4.(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结构上:文章开端引出论题,接着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概述中国文化的重行传统,然后转向论证和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分)论证层层递进,脉络清晰。(1分)(2)方法上:通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梳理了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和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说服力。(1分)5.(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重视理论。(1分)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我们要从实践经验出发,使理论不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1分)(3)坚持实践。(1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去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1分)(4)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分)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1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不说在山里工作的艰辛”不准确,文中父亲告诉儿子路远、时长,翻岭爬坳难行,工作累人、辛苦,还要早起。)7.(3分)C.(原文:狗“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谈不上满意不满意。)8.(4分)(每点2分)“到时候了”,催促儿子早起启程赶路,①刻画出父亲经验丰富、对工作尽心负责的形象。②刻画出父亲既热爱工作,又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③刻画出父亲对工作的不舍,塑造了父亲坚韧勤劳、刚强不服输的形象。(答出两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9.(6分)(每点2分,答题要点应从父亲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①父亲一生都在默默地工作,勤勤恳恳,在邮路上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将平凡的工作做成了与“山里人”息息相关的伟大壮举。②常年的艰辛,让父亲落下一身的病痛,但他默默地忍受着疼痛,磨炼出了人性中的坚毅品质,父亲完成了平凡生活中战胜病痛坚韧顽强这一伟大壮举。③父亲默默地老去,又默默引导儿子接班,默默邮路上演绎了平凡的新老更替;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更是文明的庚续,父子完成了薪火相传的伟大壮举。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D.(“也”用在句中表语气停顿,“后”是动词,“宿寄”即“寄宿”,动词。)11.(3分)A.(“日百而舍”的“舍”指投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舍”指放弃。)12.(3分)A.(“天下局势”,应为赵国局势;苏秦拜见李兑主要目的是寻找机会来解决生计,进而施展抱负。)13.(8分)(1)(4分)臣暗中(私下)观察您与苏秦的谈话,他的辩才和博学都在您之上,您能听取苏秦的计谋吗?(译出大意给2分;“窃”(暗中、私下)、“过”(超过),每译对一处给1分。)(2)(4分)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恶行而勉励人们相爱呢?(译出大意给1分;判断句,1分,“恶得”(怎么能)、“劝”(勉励),每译对一处给1分。) (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动之以情。想用自己的贫寒和苦难打动李兑。②顺势而为(将计就计)。从李兑喜欢的鬼故事入手,直指其陷入弑主危机。③由粗到精。灵活机动、见机行事陈述自己主张。【参考译文】苏秦游说李兑道:“洛阳乘轩里苏秦,家境贫寒双亲年老,连个劣马拉的、桑木轮子、草编车箱的小车都没有,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卷,担着口袋,顶着飞扬的尘土,冒着寒霜和露水,越过了漳水、黄河,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天走一百里才投宿,来到您的宫门外,希望拜见您,亲口谈谈天下大事。”李兑说:“先生拿关于鬼的事情讲给我听倒可以,若拿人事来游说,我全部知道了。”苏秦回答说:“臣下本来是拿鬼故事来见您的,不是拿人的事。”李兑接见了他,苏秦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天色已晚,是在外城城门关闭以后,连个草席都没找到,只好借宿在人家的田地里,旁边有一个丛祠。半夜的时候,土偶跟木偶斗嘴说:‘你赶不上我,我是土做的。假如我遇到暴风淫雨,被毁坏了,就又回到土里。而你不是树根,就是树枝罢了。你遇上暴风淫雨,就会被漂到漳水、黄河里,向东流入大海中,飘浮游荡没有安身立命之处。’我私下以为土偶获得了胜利。如今阁下杀了赵武灵王灭了他的宗族,您生活在天地之下,正危如累卵。您听臣下的计谋就能生存,不听臣下的计谋就得死亡。”李兑说:“您到客舍住下吧,明天再来见我吧。” 苏秦出去了,李兑家臣对李兑说:“臣下暗中观察您与苏秦的谈话,他的辩才和博学都在您之上,您能听取苏秦的计谋吗?”李兑说:“不能。”家臣说:“您如果不能,希望您牢牢堵住两只耳朵,不要听信他的话。” 第二天苏秦又来拜见李兑,谈了一整天才离去。家臣出来送苏秦,苏秦对家臣说:“昨天我谈得粗略相国却动了心,今天我谈得详细相国却不动心,为什么呢?”舍人说:“您的计谋宏大而规划高远,我们的相国是不能采用的,此乃是我请他牢牢地堵住两只耳朵,不要听信你的话。虽然如此,您明天再来,我会请相国资助您大量的财物。”第二天苏秦来,李兑同他击掌畅谈。李兑赠送苏秦明月珠、和氏璧、黑貂裘、两千两黄金。苏秦得到这些东西便作为资用,一路西行进入秦国。【简析】苏秦刚开始企图以自己的贫寒和苦难打动李兑的心,没想到李兑不吃这一套,用鬼怪之事故意刁难苏秦。苏秦将计就计,用一个形象生动的类比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李兑危机四伏的形势。苏秦当时虽是一介寒士,却有着过人的胆识,敢于揭穿李兑的疮疤,刺中他心中的隐痛。如此一来反而得到了李兑的赏识。只可惜才高招人妒,李兑听了他人的谗言最终没有重用苏秦。但是就是那位进谗言的家臣,内心中也是对苏秦肃然起敬的,不然他是不会叫李兑资助苏秦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D.( D项“意志消沉”错。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明志,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对国事的操劳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16.(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满分,意思对即可)①愤报国无门。“世事艰”,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非常艰难;朝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作者报国无门。②愤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用典明志,以檀道济自比,忆年青时渴望像名将一样捍卫祖国、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请缨无路、壮志难酬。③愤年华空老。“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百姓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④愤统治者偏安一隅。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畏敌如虎,偏安东南,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失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6分,每空1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每空一分,成语意思对即可)①素未相识、素昧平生②油然而生③得心应手、左右逢源。19.(4分,要分写四个短句,每句1分;逻辑要通畅,否则,扣1分)①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时②在那里可以听到最亲切的家乡话③喝到最美味的家乡酒④我们会“两眼泪汪汪”20.(4分,构成和效果要分开赋分)①比喻:“乡情”是本体,“美酒”“云彩”和“灯塔”是喻体,(1分)生动形象的表现乡情带给游子的美好感受。(1分)②排比:使用了“乡情像……”的对称句式,(1分)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C.(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B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C表示解释说明,与例句的用法一样。D表示意思的递进。)22.(6分,每句2分,意思与上下文相扣即可)①动物和其它生物是人的缓冲;(后文有缓冲区这个关键词)②也可能污染水源;(前文提到渗透到水源;“也”和前文的“既”照应)③也会造成对人类的长期伤害。(此句为总领下文句,句式语义和前文的 “另一方面”相近,内容表达为过度消杀外部环境的副作用,“长期伤害”这关键词在后文“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转换取得)四、写作(60分)23.作文一、材料分析:本段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深度重构,也令一些坚守在打破中愈发牢固”。“重构”:就是面对新的问题和形势,重新构建,即对个人或社会行为重新规划、重新实践;重构者要有思想、有胆识、有目标、有计划、有理论、有实践;重构需要不断摸索尝试,不断打破重建,不断变革创新;其最终目的是改革原有的框架、模式,改变原有的状况,实现更优的个人目标,追求更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坚守”:就是坚决守护保卫,不放弃,即面对苦难艰辛,仍执着守卫着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坚守者要藐视一切困难,不言败、不言弃,在各式各样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取得非凡的成就;要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美德。“重构”与“坚守”辩证关系:“重构”更侧重于行为实践,“坚守”更侧重于理想信念;“重构”立足于“坚守”,“坚守”升华于“重构”;“重构”的成就靠“坚守”锚定,“坚守”的价值在“重构”中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反相生,相得益彰。立意行文时,最好从“重构与坚守”的思辨入手,由此引出对“重构”(“打破”)与“坚守”的思考,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感悟人生道理。行文要体现思辨性。思考全面,论述深入;要注意逻辑合理,例证贴切;能联系当下实际,体现当代青年不怕打破、勇于坚守的魄力。文章忌浅尝辄止,仅就现象谈现象,不作深入分析;忌走极端,只谈“重构”或“坚守”一面。二、立意参考:1.重构与坚守。2.重构,立足于有价值的坚守。3.坚守,更需重构来提升。4.在打破中坚守,人生才更有意义。三、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22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20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