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542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542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542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一、判断题:对的√,错的×。1.青蛙的头为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为白色,皮肤上有黏液,这些都与水中和陆地的两栖生活相适应。 (判断对错)2.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增长期,为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需要加大开采矿产资源的力度。 (判断对错)3.冰川坚硬无比,呈现固体状态,所以它不是地球上的水体。 (判断对错)4.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判断对错)5.企鹅虽然有翅膀,但它不会飞,所以它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判断对错)6.植物的茎能够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 (判断对错)7.有些压力容器中装有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事故。 (判断对错)8.一人发生溺水,多人去救人导致群体溺亡的现象近年屡次发生,“学生救学生”的高危行为会让更多人陷入险境,所以,当我们发现有人溺水,应当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或拨打报警电话,不能下水施救。 (判断对错)9.沙漏是一种测体积的仪器。 (判断对错)10.实验室里所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它们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判断对错)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探究技能: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究技能。A.调查 B.做模拟实验 C.讨论交流12.鸟类通过迁徙,在换季时往返于不同地区进行繁殖或越冬,来应对环境和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大约有19%的现存鸟类存在迁徙行为。例如,我们熟悉的燕子就是这样一种候鸟。下列动物中过冬方式与燕子相同的是( )A.鸡 B.大雁 C.鹅13.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其实一般农林作物的地下部分要比地上部分多出5~10倍。据研究,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尤其发达。如沙漠中的苜蓿,它的根大约有12米长,你认为影响沙漠植物形成这一特点的因素应该是( )A.气温太高 B.土壤太松 C.严重缺水14.工人师傅在移栽植物时,往往会剪掉一些枝叶,这是为了( )A.增强蒸腾作用 B.减弱蒸腾作用 C.加强根对水分的吸收15.姐姐发现植物缺水枯萎了(图1),她将花盆浸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几个小时,然后移至阴凉处,植物就恢复生机了(图2)蔫了的植物为什么恢复“精神”了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叶子吸收了水分 B.植物的根吸收了水分 C.植物的茎运输了水分16.在观察岩石时,不能( )A.用指甲刻画,看能否留下痕迹 B.用水泡,看是否会冒气泡 C.用舌头尝它的味道17.酒精灯使用完毕,应( )A.用嘴吹灭 B.直接用灯帽盖灭 C.用灯帽盖灭后打开,再盖上18.沙漏里的沙子也会流动,沙子是( )A.固体 B.液体 C.气体19.下列关于固体、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B.所有液体都是无色的 C.液体有流动性,但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20.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可以流动,空气不能流动 B.水是有质量的,空气没有质量 C.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21.在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的实验中,在水量、土壤量相同的情况下,2号瓶土壤中渗下来的水最多,这说明2号瓶中所装的土壤是(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22.2022年11月29日,中国空间站迎来全面建造关键一役,我国首次实现空间站6个型号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6+6”太空会师的伟大壮举。当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遥望我们的家园时,看到的是一颗蔚蓝的星球。这是因为( )A.太空中光的折射作用 B.地球表面全部被水覆盖 C.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所占比例大23.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通过电风扇解暑,这是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A.质量很轻 B.没有固定的形状 C.能流动24.鱼的体表有黏液,可以( )鱼游动时的阻力,提高运动速度。A.减小 B.增大 C.无影响25.当我们把一块玻璃敲碎,它的质量( )变化。A.会 B.可能会 C.不会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6.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 植物的作用。27.研究土壤的成分时,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里有 ;将土块放进水里,水中出现了气泡,说明土壤里有 ;在金属盘里放一些土,用酒精灯加热,有烧糊的味道,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 。28.当一个人迷失在野外时,获得干净的水源是当务之急。幸运的是我们利用图中的办法获得淡水非常容易,只需将塑料袋包裹在暴露在阳光之下有茂盛枝叶的树枝上,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淡水。这种方法是利用了植物叶的 作用。29.在做“根的吸水实验”时,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在水中滴入植物油。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其中在水中滴入植物油是为了 。30.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 ,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31.有些动物冬天会钻进土里“睡觉”,这种现象就是 。32.小明把两只完全一样的气球充气后吊在小木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当剌破A气球时,木棍会向 方向下沉(填A或B),通过这个小实验,说明空气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3.据调查,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其他3%为淡水。其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土壤中,它们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文字等方式)表示出地球上总水量、淡水资源、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关系。34.一些人为的原因,导致土壤被污染造成土壤退化,后果极其严重。如: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袋的乱扔乱埋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五、实验探究: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5.如图所示:一个空的锥形瓶,瓶口处塞紧橡胶塞,漏斗从橡胶塞上的小孔插入瓶内。现在小明同学正在往漏斗内快速倒水。(1)他发现水难以流进瓶内,是因为 阻碍了水的流动。(2)要想使水很快地流进瓶内,应该 (紧、松)橡胶塞。(3)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判断题:对的√,错的×。1.青蛙的头为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为白色,皮肤上有黏液,这些都与水中和陆地的两栖生活相适应。 √ (判断对错)【分析】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的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经过变态而上陆生活。代表动物:青蛙,大鲵(娃娃鱼),蝾螈,蟾蜍,鱼螈,鳗螈,泥螈,洞螈,肥螈极北小鲵,蚓螈,虎螈,姬蛙等等。【解答】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和鱼相似。青蛙的头为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为白色,皮肤上有黏液,这些都与水中和陆地的两栖生活相适应。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栖动物,运用所学,准确作答。2.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增长期,为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需要加大开采矿产资源的力度。 × (判断对错)【分析】矿物资源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且不可以再生的,岩石是用来维护地基基础,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岩石也不是再生的,岩石的形成过程很漫长的,要保护岩石和矿产资源。【解答】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很多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国家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要合理开采矿产资源,而不是加大开采矿产资源的力度。故答案为:×。【点评】掌握保护矿产资源等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3.冰川坚硬无比,呈现固体状态,所以它不是地球上的水体。 × (判断对错)【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解答】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冰川是陆地表面主要的水体类型之一,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故答案为:×。【点评】掌握陆地上的水体等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4.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 (判断对错)【分析】砸开岩石后,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划。指甲刻划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划没有痕迹,铜钥匙刻划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划没有痕迹,小刀刻划留有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划也没有痕迹的岩石硬度非常大。【解答】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题意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岩石的方法。5.企鹅虽然有翅膀,但它不会飞,所以它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 (判断对错)【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解答】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鹅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翅膀退化不能飞翔,但是短小的翅膀用于划水游泳,适应水中的生活,也能感知环境,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所不同。6.植物的茎能够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 × (判断对错)【分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解答】根据对植物茎的认识,植物的茎具有支撑和固定植物,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掌握植物植株器官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有些压力容器中装有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事故。 √ (判断对错)【分析】像压力锅、液化气罐这样盛装气体或液体,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称为压力容器。【解答】压力容器中的压缩气体具有能量,瞬间释放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有些压力容器中装有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事故。题干正确。故答案为:√。【点评】了解压力容器的危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一人发生溺水,多人去救人导致群体溺亡的现象近年屡次发生,“学生救学生”的高危行为会让更多人陷入险境,所以,当我们发现有人溺水,应当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或拨打报警电话,不能下水施救。 √ (判断对错)【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游泳的安全防范。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做危险的事,熟记游泳安全防范知识。【解答】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拨打报警电话,或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不能下水施救,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游泳的安全防范,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9.沙漏是一种测体积的仪器。 × (判断对错)【分析】沙漏的型号不同,沙漏计时的时间不同,另外沙漏正置和倒置的计时长度有细微差别。【解答】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装置,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不是测量体积的工具。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沙漏,运用所学结合实际分析作答。10.实验室里所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它们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判断对错)【分析】根据对体积测量工具的认识,常用的工具有量筒、量杯、容量瓶、滴定管等。【解答】量筒和量杯是常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的底部和顶部的粗细程度是一样的,而量杯一般是底部比较细,越往上面越粗。它们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结合对量筒和量杯的认识解答。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探究技能: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究技能。A.调查 B.做模拟实验 C.讨论交流【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解答】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模拟实验。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模拟实验,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12.鸟类通过迁徙,在换季时往返于不同地区进行繁殖或越冬,来应对环境和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大约有19%的现存鸟类存在迁徙行为。例如,我们熟悉的燕子就是这样一种候鸟。下列动物中过冬方式与燕子相同的是( )A.鸡 B.大雁 C.鹅【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解答】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由于四季的变化,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迁徙、冬眠、换毛、备粮等方法。大雁、燕子利用迁徙过冬,鸡、鹅换毛过冬。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13.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其实一般农林作物的地下部分要比地上部分多出5~10倍。据研究,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尤其发达。如沙漠中的苜蓿,它的根大约有12米长,你认为影响沙漠植物形成这一特点的因素应该是( )A.气温太高 B.土壤太松 C.严重缺水【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与其运动器官和生活环境有关。【解答】一切的生物体结构都和环境息息相关,根系的生长和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沙漠地表水分极少,植物的根要伸到地下数米深,才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因此沙漠地区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所不同。14.工人师傅在移栽植物时,往往会剪掉一些枝叶,这是为了( )A.增强蒸腾作用 B.减弱蒸腾作用 C.加强根对水分的吸收【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动力。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解答】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移栽植物时,我们常常会去掉一些叶子,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植物的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解答即可。15.姐姐发现植物缺水枯萎了(图1),她将花盆浸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几个小时,然后移至阴凉处,植物就恢复生机了(图2)蔫了的植物为什么恢复“精神”了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叶子吸收了水分 B.植物的根吸收了水分 C.植物的茎运输了水分【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解答】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植物缺水枯萎了,将花盆浸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几个小时,然后移至阴凉处,这样有合适的温度、水分,植物的根吸收了水分,植物的茎运输了水分,植物可以正常生长,BC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植物的叶子不能吸收水分。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根、植物的茎,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6.在观察岩石时,不能( )A.用指甲刻画,看能否留下痕迹 B.用水泡,看是否会冒气泡 C.用舌头尝它的味道【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在观察岩石时,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一般情况下不能用舌头尝,否则影响身体健康。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岩石,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17.酒精灯使用完毕,应( )A.用嘴吹灭 B.直接用灯帽盖灭 C.用灯帽盖灭后打开,再盖上【分析】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解答】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酒精灯使用完毕后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8.沙漏里的沙子也会流动,沙子是( )A.固体 B.液体 C.气体【分析】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有密度;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粘稠度;有表面张力;没有固定的形状。沙子虽然会流动,但是具体到一个沙粒的时候,是有固定形状的。【解答】液体和气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沙子会流动但是有固定的形状,不符合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所以沙子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是固体。故选:A。【点评】掌握柜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下列关于固体、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B.所有液体都是无色的 C.液体有流动性,但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分析】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质量。【解答】解:A.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固体的形状,说法错误。B.水是无色的,其他液体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红色的,说法错误。C.液体具有流动性,但是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比如沙子,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固体和液体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可以流动,空气不能流动 B.水是有质量的,空气没有质量 C.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分析】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解答】A.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故A错误;B.水和空气都是物质,都是有质量的,只是空气质量比较轻,故B错误;C.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水和空气性质特征的认识,难度较小。21.在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的实验中,在水量、土壤量相同的情况下,2号瓶土壤中渗下来的水最多,这说明2号瓶中所装的土壤是(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分析】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到固相部分(土壤干重)的90~95%或更多,有机质约占1~10%,可见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解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在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的实验中,在水量、土壤量相同的情况下,2号瓶土壤中渗下来的水最多,这说明2号瓶中所装的土壤是沙质土。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土壤的分类,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22.2022年11月29日,中国空间站迎来全面建造关键一役,我国首次实现空间站6个型号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6+6”太空会师的伟大壮举。当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遥望我们的家园时,看到的是一颗蔚蓝的星球。这是因为( )A.太空中光的折射作用 B.地球表面全部被水覆盖 C.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所占比例大【分析】地球海洋占71%,陆地占29%.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解答】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家园大部分的面积被大海占据着,所以当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遥望我们的家园时,看到的是一颗蔚蓝的星球,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依据课本内容分析选择即可。23.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通过电风扇解暑,这是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A.质量很轻 B.没有固定的形状 C.能流动【分析】根据对空气性质的认识,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解答】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通过电风扇解暑,这是利用了空气能流动的特点,空气的流动快速带走我们身体上的热量,起到起到解暑纳凉的效果。故选:C。【点评】掌握空气会流动的性质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鱼的体表有黏液,可以( )鱼游动时的阻力,提高运动速度。A.减小 B.增大 C.无影响【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身体呈流线形。鱼的鳞片可以保护身体;侧线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变化;鱼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减小鱼游动时的阻力,提高运动速度。【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身体呈流线形。鱼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减小鱼游动时的阻力,提高运动速度,滑滑的身体也利于逃脱。故选:A。【点评】了解鱼类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当我们把一块玻璃敲碎,它的质量( )变化。A.会 B.可能会 C.不会【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解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玻璃被敲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变化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6.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 固定 植物的作用。【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根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解答】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故答案为:固定。【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根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比较新颖。27.研究土壤的成分时,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里有 水分 ;将土块放进水里,水中出现了气泡,说明土壤里有 空气 ;在金属盘里放一些土,用酒精灯加热,有烧糊的味道,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 腐殖质 。【分析】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到固相部分(土壤干重)的90~95%或更多,有机质约占1~10%,可见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解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接着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最后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中有分层现象。在金属盘里放一些土,用酒精灯加热,有烧糊的味道,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腐殖质。故答案为:水分;空气;腐殖质。【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土壤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28.当一个人迷失在野外时,获得干净的水源是当务之急。幸运的是我们利用图中的办法获得淡水非常容易,只需将塑料袋包裹在暴露在阳光之下有茂盛枝叶的树枝上,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淡水。这种方法是利用了植物叶的 蒸腾 作用。【分析】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解答】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动力。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我们将塑料袋包裹在暴露在阳光之下有茂盛枝叶的树枝上,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淡水。故答案为:蒸腾。【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29.在做“根的吸水实验”时,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在水中滴入植物油。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其中在水中滴入植物油是为了 防止水蒸发影响科学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解答】试管中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蒸发影响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如果不加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试管中的水会因根的吸收和自然蒸发而减少。故答案为:防止水蒸发影响科学实验的准确性。【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植物的根,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30.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 矿产 ,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分析】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解答】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叫矿产,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故答案为:矿产。【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矿产资源,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31.有些动物冬天会钻进土里“睡觉”,这种现象就是 冬眠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解答】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所以有些动物冬天会钻进土里“睡觉”,这种现象就是冬眠。故答案为:冬眠。【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点。32.小明把两只完全一样的气球充气后吊在小木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当剌破A气球时,木棍会向 B 方向下沉(填A或B),通过这个小实验,说明空气 有质量 。【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解答】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小明把两只完全一样的气球充气后吊在小木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当剌破A气球时,木棍会向B方向下沉,通过这个小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故答案为:B;有质量。【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鱼油质量的特点。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3.据调查,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其他3%为淡水。其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土壤中,它们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文字等方式)表示出地球上总水量、淡水资源、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关系。【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如此,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地球资源,它哺育了众多古老的人类文明,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解答】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其他3%为淡水。其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土壤中,它们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所以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很少一部分。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34.一些人为的原因,导致土壤被污染造成土壤退化,后果极其严重。如: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袋的乱扔乱埋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要保护土壤。【解答】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故答案为: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等。【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土壤,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五、实验探究: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5.如图所示:一个空的锥形瓶,瓶口处塞紧橡胶塞,漏斗从橡胶塞上的小孔插入瓶内。现在小明同学正在往漏斗内快速倒水。(1)他发现水难以流进瓶内,是因为 空气 阻碍了水的流动。(2)要想使水很快地流进瓶内,应该 松 (紧、松)橡胶塞。(3)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析】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等。【解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等。读图可知:(1)小明同学正在往漏斗内快速倒水,他发现水难以流进瓶内,是因为空气占据了锥形瓶的空间,阻碍了水的流动。(2)要想使水很快地流进瓶内,应该松一下橡胶塞,使空气跑出锥形瓶。(3)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故答案为:(1)空气;(2)松;(3)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点评】了解空气占据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践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