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4* 三月桃花水当堂检测题
展开《三月桃花水》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桃花水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②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④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⑤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⑥它看见燕子飞上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⑦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哪一个词语写的不是三月桃花水?( )
A.竖琴 B.明镜 C.丝绸 D.长发
2.作者把春水叫做“桃花水”,你能从哪个自然段中找到说明原因的语句?( )
A.① B.② C.④ D.⑥
3.与第①自然段中的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⑦
4.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A.总结上文 B.总起下文 C.总起全文 D.总结全文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属于哪一种?( )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 C.正面描写 D.侧面描写
6.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桃花水的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7.你觉得第四自然段中所运用的句式写得好吗?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D 2.B 3.B 4.B 5.A
6.《三月桃花水》从流水的清澈美、流水的动态美、桃花水滋润万物,给万物以生机三个方面来描写桃花水的美。
7.写得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月的桃花水动态美。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可以得出“长发”并不是写三月桃花水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可以得出作者把春水叫做“桃花水”的原因,因此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第①自然段中的两个问句是“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可以得出分别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来说的,所以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分别是②③④⑤,分别写了声音和光芒。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可以得出第四自然段是承接上文的主要内容的特点来描写的。所以作用是总起下文。
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抒情方式的分析。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内容“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可以得出这是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非常优美,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主要从从流水的清澈美、流水的动态美、桃花水滋润万物,给万物以生机三个方面说桃花水的美。
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第四自然段的加点字是三个“那”,这是一组排比句,这三个排比句,通过点点桃花和溪溪流水,将春天的生机勃勃描绘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月的桃花水动态美。
(二)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呵,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柔软________ 督促________
9.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________ ________
10.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_____ 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
11.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12.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1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答案】
8.绚丽 轻柔 催促
9.夜如水 月如盘
10.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1.①美在有声②美在有色③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2.惊喜、高兴、激动。
13.燕子直冲云霄; 垂柳吐露新芽。
【分析】
8.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美丽:意思是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与文中“舞动着绚丽的朝霞”的“绚丽”互为近义词。
柔软:软和;不坚硬。与文中“都是一根轻柔的弦”的“轻柔”互为近义词。
督促:监督催促。与文中“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的“催促”互为近义词。
9.本题考查了学生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平时要多注意积累。
本题例词“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在仿写词语时要用上比喻手法即可。如:月如钩,夜如水等等。
1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完成此类题目结合比喻、拟人的特点来具体分析。
①阅读第一自然段可知,文中“像一串小铃铛”、“像一匹明洁的丝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
②通过阅读语句“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三月的桃花水与人的动作,写出了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答。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一、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桃花水美在有声;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桃花水美在有色;文章第七、第八、第九自然段写了桃花水金贵,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答。
通过阅读第二、第四、第六自然段对桃花水的具体描绘和最后自然段直接抒情可知,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水,作者是的心情是:惊喜、高兴、激动。
13.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完成此类问题不难,通过阅读全文,可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文中“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语句就是从明镜中看到的景物,据此回答,即看见了“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等。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短文。
大美天目湖
赵日超
①时值仲春,我们来到天目湖,纵情山水、净化心灵,远望天目湖,但觉湖区群山环抱,岗峦叠翠,湖岸逶迤(wēi wí)曲折,如泼墨痕,更有那烟波浩渺、万顷碧波的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不觉使人心旷神怡。
②山清水秀的天目湖,水是它的灵魂。站在湖边,举目远眺,湖水无垠,波翻浪涌,水绕山,山含水,水天一色。白鹭、野鸭时而漂浮水面,时而掠水疾飞。乘坐游船向湖心进发,湖面上碧波荡漾,荡人心旌(jīng)。水肤相亲,甚是惬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天目湖水格外具有如此的神韵。
③泛舟湖上,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湖边青山,白帆点点,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挂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之感。
④静坐天目湖畔,顿感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青山含黛。万物生灵是不能离开水的。有了水,山才绿;有了水,花才艳;有了水,茶才香;有了水,鱼才鲜;有了水,景才美。青山绿水给人以精神、智慧。尤其是碧水,更教人心静神宁,胸襟开阔。
⑤登上龙兴岛,踏进乡村田园,一幅幅宁静、美妙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舒展。沿途安放着的石磨、石臼(jiù)木杵(chǔ),好像让人回到远古时代。先祖们磨粉、舂( chōng)米及与自然抗争的画卷历历浮现在眼前。那架在塘边的龙骨车,似乎在唤起人们对远古农耕年代的记忆,踩一踩龙骨水车,推一推农家石磨,看一看穿着清一色漂亮衣衫的茶姑,真叫人浮想联翩。
⑥天目湖,山与水相亲、水与水相融、心与心相通的人间仙境。
14.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观赏了天目湖的美景:远望天目湖、___________、_________、静坐湖畔、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天目湖区的山多、山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天目湖的水多、水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则写出了天目湖的水清。
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句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7.读了短文,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站在湖边 泛舟湖上 登上龙兴岛
15.群山环抱 岗峦叠翠 烟波浩渺 万顷碧波 晶堂剔透 清澈见底
16.读起来朗朗上口,将天目湖水描写得细致入微,赞美了水滋养万物的高尚品格。
17.对天目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园风光
春季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而霞光将它的眷念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
乡村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览 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把美丽的画卷点缀(zhuì)得绚丽多彩、光彩耀人的却是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大自然。黄昏,耕耘(yún)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的田埂上走来,霞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落日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当落日把最后的霞光带回家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那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ǎi)交融在一起,宛如给屋脊、墙头、树木和田野(朦胧 笼罩)了一层轻纱,此刻的乡村也变得若隐若现,神奇异常。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着旋儿静静地流过,水中还映有树的倒影!偶尔,有些鱼儿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水中,鱼儿的嬉闹使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lián)漪(yī),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着蠕(rú)动。
夜幕降临,乡村、田野、树木、小河也渐渐地模糊不清。偶尔从乡村中传来一阵阵小孩的喧闹声,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渐渐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弥漫的夜色笼罩。
啊,好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18.用“\”将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19.这篇短文按照___顺序,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20.你觉得下面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①那些树的影子,在水中弯曲着蠕动。
②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着蠕动。
21.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2.有人说乡村的美景是一幅画,画中有落日的余晖,有广阔的田野……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乡村美景这幅画中还有什么?
【答案】
18.展览 朦胧
19.时间 乡村 田野 人们 落日 树木 小河
20.第二句更好,因为把树的影子比喻成大蛇,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树的影子在水中的动态。
21.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2.示例:有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河中嬉戏,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儿童的欢笑声。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啦!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②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③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23.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三至四个能表现“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词语。
2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挤”和“扯”表现了什么?
25.描写景色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 A.描绘形状;B.描摹声音;C.描写颜色。说说文中画“ ”的句子中①②③三处分别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的。(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6.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27.第4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3.衰竭、融化、流、冲、响、酥、软。
24.拟人。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5.A B C
26.B
27.春天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阅读短文
金秋的桂花
①金秋时节,丹桂飘香。金黄的、细碎的桂花一夜之间挂满枝头。远远望去,满树繁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桂花的样子十分好看!椭圆形的叶子,衬托着一簇簇“十”字形的小花。每朵花都由四瓣金灿灿的花瓣组成,小小的、碎碎的,可爱得如同一个个小精灵。桂花总是挨挨挤挤,一团团、一簇簇地开。金黄色的桂花和深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③桂花不仅样子好看,而且味道也很好闻。它那浓郁的幽香,几乎渗透到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熏得人都要醉了。秋风起,秋意渐浓,满城桂花香,我觉得那是秋天里最迷人的味道。
④桂花的花期很短。九月,桂花相继盛开,整个树冠都金灿灿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但这样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仅仅十几天过后,一树的桂花纷纷飘落。满地的桂花,好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
⑤桂花,虽然没有玫瑰的艳丽动人,也没有百合的高贵淡雅,但是它却以弱小的身姿,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淡淡的幽香洒向人间,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这小小的桂花,平凡却不渺小!
28.短文第②至④自然段围绕桂花分别介绍了 桂花的样子好看 、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内容。
29.阅读下面语句,仿照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批注,将自己的发现写出来。
(1)“金黄色的桂花和深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
我发现作者描写了桂花的
(2)“它那浓郁的幽香,几乎渗透到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发现作者描写了桂花的
30.在第⑤自然段中,作者将桂花与玫瑰花、百合花进行了对比,下列选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更喜欢玫瑰花和百合花。
B.作者认为玫瑰花和百合花不好看。
C.作者认为桂花平凡却不渺小,默默无闻,毫不张扬。
D.作者认为桂花平凡而渺小,生命力短暂。
31.作者在文章结尾表达了对桂花的_________之情。
32.仿照第④自然段画横线语句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事物。
【答案】
28.桂花的味道好闻 桂花的花期很短
29.颜色 味道
30.C
31.赞赏
32.满池的荷叶,好像给池塘穿上了绿色的衣裳。
【解析】
28.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次。
从第②至④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桂花的样子十分好看”“桂花不仅样子好看,而且味道也很好闻”“桂花的花期很短”中,可以看出该题答案,即:分别介绍了桂花的样子、味道和花期。
2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1)从句子中的“金黄色”和“深绿色”可以看出是描写了桂花的颜色。
(2)从句子中的“浓郁的幽香”可以看出是描写了桂花的味道。
3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从句子“这小小的桂花,平凡却不渺小”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将桂花与玫瑰花、百合花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桂花的默默无闻,不张扬。
3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
从句子“虽然没有玫瑰的艳丽动人,也没有百合的高贵淡雅,但是它却以弱小的身姿,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淡淡的幽香洒向人间,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这小小的桂花,平凡却不渺小”中,作者将桂花与玫瑰花、百合花进行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赞扬和赞赏之情。
3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分析例句“满地的桂花,好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可知,该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仿写出一个比喻句即可,如:满天的霞光,好像给天空披上了红披风。
(五)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美】马克·吐温
①黎明悄(qiǎo qiāo)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②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xíng háng),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③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①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②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dǎo dào)影。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
④太阳完全跃(yào yuè)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注】①岬(jiǎ)角:突入水中的尖形陆地。②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33.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联系短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一只鸟也看不见”?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了“歌声”怎样的特点?
(2)“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面_______的特点。
35.第③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看出来的。全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能表明这个顺序的关键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33.qiǎo xíng dào yuè
34.因为有黑幽幽的树林和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挡住了“我”的视线,所以一只鸟也看不见。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现了“歌声”热闹、悦耳、自然的特点。 比喻 平静、清激
35.由近及远 近处 再远处 最远处 时间 黎明悄然而至 天更亮了 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
36.我仿佛看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驱散了黑暗,洒在树丛中、河面上,给万物镀上了一层璀璨的金光。
【解析】
33.本题考查汉字读音。
“悄”读“qiāo”时,意思是偷偷,不让人知道;读“qiǎo”时,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因此,“悄然”的“悄”应读“qiǎo”。
“行”读“xíng”时,意思是走;读“háng”时,用于成行的东西。因此,“穿行”的“行”应读“xíng”。
“倒”读“dǎo”时,意思是竖立的东西躺下来;读“dào”时,意思是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因此,“倒影”的“倒”应读“dào”。
“跃”的意思是跳,只有“yuè”一个读音。
34.(1)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出现在第二段,上文是“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因此可知是黑幽幽的树林和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挡住了“我”的视线。文中画横线句子“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用“唱歌、音乐狂欢”形容鸟儿的叫声,写出了鸟儿“歌声”悦耳、热闹的特点。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把河面比作镜子,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镜子的特点是平滑、平静,“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说明河水清澈。因此,其作用是写出了河面平静、清澈的特点。
35.本题考查描写顺序。
读第③段,根据词语“近处”“再远处”“最远处”可以看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的。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有这些关键词句“黎明悄然而至”“天更亮了”“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因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36.本题考查想象画面的能力。
最后一段主要写了太阳跃处地平线,从灌木丛洒下粉红、洒下金光的场景,表现了早晨日出后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即可,注意语言通顺,画面要富有美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白鹅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白鹅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14 母鸡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14 母鸡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3 猫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3 猫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