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时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飞向蓝天的恐龙》类文阅读一、课内阅读(一)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选段以( )再现了恐龙家族的发展过程。A.时间顺序 B.方位顺序 C.空间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2.作者围绕词语“_________”,介绍恐龙后代家族的_________。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地介绍了________性恐龙体态、习性等方面的变化。3.“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4.阅读选文,尝试着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1)我提出的问题是: (2)我的回答是: 【答案】1.A 2.形态各异 庞大 猎食 3.D 4.恐龙向鸟类演化大致有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世界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像鸟;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飞翔。【分析】1.本题考查了 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写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通过阅读语段可知,开头先描述“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形态,之后讲“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变化发展,所以选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再现恐龙家族的发展过程。故选:A。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短文选自课文《飞向蓝天的巩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空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故根据本语段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可知,作者围绕词语“形态各异”,介绍恐龙后代家族的庞大。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则生动地介绍了猎食性恐龙体态、习性等方面的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例子;②列数字;③打比方;④作比较;⑤分类别等。回答时分析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即可。阅读句子“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可知,句子将“恐龙”与“狗”作比较,描述了恐龙的大小。故这句话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D。4.本题考查了学生自我提问并回答能力。读者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的过程,属于阅读策略。自我提问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文章的意义,获得乐趣和信息。本题通过阅读选文后,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先提出问题,再结合文中内容作答即可。答案不固定,言之有据即可。示例:(1)我提出的问题是:恐龙能飞向蓝天,要具有什么条件?(2)我的回答是:要具备以下条件: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那样拍打。 (二)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①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5.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后代——( ) 描画——( ) 依据——( )7.读句①,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①中的( )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不能确定。8.读句②,联系选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了恐龙的画卷。B.喻指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2)“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9.文中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案】5.不仅 而且 6.后裔 描绘 证据 7.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应该 8.B A 9.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可能”表示学家们提出的假说在被证实之前是不确定的,去掉的话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5.本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与“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意思上是递进关系。根据语义应填“不仅……而且……”。6.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后代:后代的人,也指个人的子孙。文中的近义词是:后裔。描画:画;描写。文中的近义词是:描绘。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础。文中的近义词是:证据。7.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1)“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这句中的“这一假说”是指上一句的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的,“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这个句子中的“应该”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不能确定。8.(1)本题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故选B。(2)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从: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句话中的“‘点睛’之笔”指的是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故选A。9.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句子“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可知,“可能”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可能”表示学家们提出的假说在被证实之前是不确定的,去掉的话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类文阅读(一)课外阅读会“飞”的蛇在柬埔塞一些古老的丛林里,存在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称作是“会‘飞’的蛇"。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当猎物仓皇逃跑或者看到对面枝头有猎物在移动时,金花蛇会不假思索地径直扑过去,让自己“飞行”起来。金花蛇真的会飞吗?著名探险家奥斯河・史蒂文斯以一段探险视频证实了这一点:它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伸展开来,增加身体宽度,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最后,金花蛇会像一顶降落伞一样滑翔而下。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蛇会让身体保持波浪形,同时靠担动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由此,它们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因为它只能从一个高度下降到另一个高度,而不会走直线。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飞”起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加以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0.标题中“飞”的引号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否定或强调11.金花蛇真的会飞吗?它是怎么飞起来的?请用“~~~”画出相关句子。 12.金花蛇会“飞”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金花蛇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B.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C.金花蛇在“飞行”中身体会保持波浪形,同时靠扭动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D.金花蛇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答案】10.B 11.它不是真的会飞。它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伸展开来,增加身体宽度,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 12.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加以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3.A【解析】10.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等。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文中第三自然段解释了它不是真的会飞,只是巧妙地利用空中的浮力。1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文章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本文的主旨。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项以偏概全,原文中提到在柬埔塞一些古老的丛林里,存在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是其中之一。并不是说金银蛇是金花蛇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沥青湖的诱惑①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②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③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④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⑤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 14.用“ ”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15.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A.前后呼应 B.概括说明 C.承上启下 D.总结全文。16.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 )→( )→( )→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 17.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18.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答案】14.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涌进死火山口,满溢成湖。 15.C 16.鱼 鸟 狐狸 禁不住那湖里的美味的诱惑 17.“这个道理”指的是要抵制诱惑,知道很多诱惑是致命的。 18.示例:沥青湖为什么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我打算通过联系上下文并查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阅读《神奇的瓦片》,完成练习。神奇的瓦片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能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⑤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19.下列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汉瓦的价格较昂贵。 B.瓦片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C.传统的屋面瓦具有保温的特点。 D.瓦片的功能较之以前有所扩大。20.关于瓦片的功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屋顶建材 B.透风,挡雨C.防渗水,防火 D.敲击坚硬物品21.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22.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明语意未尽23.汉瓦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24.读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 这句话中的“多”字能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9.C 20.D 21.D 22.C 23.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24.不能删去。“多”字准确反映了瓦的历史悠久,但又没有确定、精准的年代数字。这样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符合事实情况。 (四)阅读铁①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②科学家又告诉我们:地壳本身就含有4.75%的铁。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③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④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⑤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岩石里大量的铁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豌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铁矿。⑥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25.如果把短文分为两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26.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1)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短文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用波浪线画出一个相关句子。27.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B.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C.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28.“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这句话中的“小至”“大至”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9.铁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25.C 26.列数字 地壳中所含的铁元素较多举例子 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 27.A 28.不能。“小至”“大至”表示范围,强调铁运用的范围广泛,去掉后体现不出范围的广泛性。 29.铁在工业上十分重要 铁与生物界的关系密切 (五)类文阅读寻找四翼恐龙(节选)徐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 30.【词语理解】下面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矢志不渝”的一项是(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A.舍生忘死 B.大公无私 C.奋发图强 D.坚持不懈31.【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描写顺序,试着给科学家们的论证过程排排序吧!①形成证据链 ②寻找证据 ③提出假说 ④得出结论( )→( )→( )→( )32.【思考质疑】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阅读问题清单(1)什么是“四翼恐龙”?(2)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寻找恐龙化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思考:(1) (2) (3) 33.【体会方法】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完成练习。再照样子运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1)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2)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告诉我们某种恐龙________的特点。(3) 34.【迁移运用】联系选文第1自然段,通过分析、概括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对于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拓展表达】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中国鸟龙化石,突出这块化石在古生物学方面的重要地位?请简要写一写。 【答案】30.D 31.③ ② ① ④ 32.从一些列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能推出关于恐龙的什么假说? “四翼恐龙”是一种四肢上都有羽毛,可以帮助它们飞行的恐龙。 科学家寻找恐龙化石,是为了证明其中一种恐龙飞向蓝天的假说。 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33.举例子 什么是“四翼状态” 作比较 身体很小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34.恐龙很可能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 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 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35.欢迎大家来参观中国鸟龙化石,古生物学家们在这块化石上有了许多重要发现:中国鸟龙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它体型很小,后腿上有非常粗大的羽毛,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白鹅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14 母鸡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3 猫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