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正常跳动3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2.(3分)同学在公路上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他后面疾驰而过,若以汽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  )A.由东向西运动 B.由西向东运动 C.静止的 D.无法判断3.(3分)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 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4.(3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5.(3分)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6.(3分)20206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8.(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a2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9.(3分)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D.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10.(3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其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也一定大 C.把一杯水倒去一半,则水的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不同物质的密度肯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11.(3分)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2.(3分)某同学在大街上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的大型电子钟的显示如图所示,那么实际的时间是(  )A2115 B2105 C2015 D2005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多选)13.(3分)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多选)14.(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多选)15.(3分)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固态氢固态氦熔点/391064108315153410259272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进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也可以使用 D.在﹣256℃时氢气是固态(多选)16.(3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B C D三、填空题(共3题共6分)17.(2分)如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     的,汽车从20s时到40s时的平均速度是     m/s18.(2分)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19.(2分)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特征。四、作图题(共2题共4分)20.(2分)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1.(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五、实验题(共3题共24分,24题每空一分其余每空2分)22.(10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     9698999999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23.(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4.(6分)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      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      g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      cm3,小矿石的密度是      kg/m34)小伟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六、计算题(共2题共18分)25.(8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m的桥梁,火车长600m。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26.(10分)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中学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正常跳动3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合理;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合理;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C合理;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D不合理。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3分)同学在公路上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他后面疾驰而过,若以汽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  )A.由东向西运动 B.由西向东运动 C.静止的 D.无法判断【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分别以这位同学为参照物和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分析此题即可。【解答】解: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当他看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时,是选择了自己为参照物;因为汽车的速度较大,当以这辆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是向后退的,即自西向东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3分)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 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3)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用力吹细管空气振动产生声音,不断剪短细管,空气柱减小,频率增大,音调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4.(3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晶体的熔化过程是指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这段过程。4)本实验中只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即可。【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整体而言是上升的,但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平行的线段(从第10min开始,到第25min结束),这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故B错误。C.图线中与横轴平行的线段对应的温度为80℃,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80℃;该线段的起始点是第10min,终点是第25min,所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5min。故C正确。D.物质的多少并不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只会影响熔化时间等,对实验目的而言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做此类实验时并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如分析本题所给的图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或想到以下信息:10min前,该物质处于固态,1025min处于固液共存态,25min后处于液态;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有了这些认知,这类试题就不难解答了。5.(3分)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3分)20206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分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的太阳的光线射向地球形成的;月食是由于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的太阳光射向月球形成的。【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着而照射不到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就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环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等,虽然现象不同,但是原因是相同的。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就要学会使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分析】1)若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10cm40cm,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45cm5cm,则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35cm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光屏上呈现的像和像距都变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8.(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a2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ab的密度分别为:ρa0.5×103kg/m3ρb2×103kg/m3所以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9.(3分)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D.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3)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如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就发生了光的折射;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等。【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到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与像到小孔的距离间的关系有关,故A错误;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方向和观察像的角度、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B错误;C、人们看到的是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从水中经过水面折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故人眼逆着光线来看时,看到的是鱼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D、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10.(3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其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也一定大 C.把一杯水倒去一半,则水的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不同物质的密度肯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同种状态),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大多数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解答】解:A、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密度大,说明单位体积的质量也较大,故A正确;B、由mρV可知,质量大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系,密度大的物体,体积不一定,质量就无法判断,故B错误;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ρ是密度的定义式,根据公式判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同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根据ρ,判断ρmV三个量的关系。11.(3分)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2.(3分)某同学在大街上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的大型电子钟的显示如图所示,那么实际的时间是(  )A2115 B2105 C2015 D2005【分析】实际时间和镜子中的时间关于竖直的线成轴对称,画出相关图形可得实际时间。【解答】解:实际时间和镜子中的时间关于竖直的线成轴对称,所以实际的时间是2105故选:B【点评】考查镜面对称的知识;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点是作出相应的对称图形;注意25的关于竖直的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是52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多选)13.(3分)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河水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B、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和河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B说法不正确。C、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小船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说法正确。D、河水和人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D说法不正确。故选:A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多选)14.(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分析】A、根据音色定义去分析;B、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C、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B错误;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解答此题应掌握以下知识点: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防治噪声的途径。(多选)15.(3分)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固态氢固态氦熔点/391064108315153410259272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进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也可以使用 D.在﹣256℃时氢气是固态【分析】能利用常见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来判断物质的状态;以及选择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则,测低温的时候,测温物质的凝固点低于被测温度。【解答】解:A、钨的熔点高,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故A正确;B、金的熔点是低于铜的熔点,金掉入铜水中,液态的铜的温度一定高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会熔化,故B正确;C、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8.5℃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所以不能使用,故C错误;D、由表格知道:氢的熔点是−259℃,在零下256℃时,氢已经熔化,所以是液态,故D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和掌握,以及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的认识,是一道中档题。(多选)16.(3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由图知,A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A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B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C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C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D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故选:AB【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填空题(共3题共6分)17.(2分)如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 不同 的,汽车从20s时到40s时的平均速度是 37.5 m/s【分析】1)分析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汽车的运动状态;2)确定汽车在20s40s内通过的路程,代入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汽车在做变速运动,即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不同的;由图知,从20s时到40s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则汽车在20s40s内的平均速度为:v37.5m/s故答案为:不同;37.5【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18.(2分)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  乙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分析】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视网膜上。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乙;照相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以及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9.(2分)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 音调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响度 特征。【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断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共鸣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频率影响音调,振幅影响响度,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4分)20.(2分)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分析】1)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2)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过光心的。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21.(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反射光线若经过特定的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利用数学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迅速做出反射光线,再补出入射光线是最快最准确的方法。五、实验题(共3题共24分,24题每空一分其余每空2分)22.(10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 94 9698999999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保持不变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分析】1)在实验时,为减少热量的损失,需在烧杯上加盖;2)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此题需要知道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4)掌握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知道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解答】解:1)实验时,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烧杯中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4℃;3)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5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是99℃;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当时沸点低于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294;(399;保持不变;(4)低于。【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读数问题,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实验中的注意问题,为减少热量散失,需给烧杯加盖;同时考查了液体的沸腾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3.(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使焰心、光心、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物距=像距=2f时,测焦距;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当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要靠近透镜,即蜡烛和光屏的移动方向相同。【解答】解: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图甲可知:物距=像距=2f20.0cm,则f10.0cm,即焦距为10.0cm3)图乙中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上;当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要靠近透镜,即向左移动。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0;(3)照相机;左。【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属于基本实验考查,难度不大。24.(6分)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  没有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  52 g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  20 cm3,小矿石的密度是  2.6×103 kg/m34)小伟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分析】1)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2)天平水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3)矿石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小矿石的体积相等;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4)分析小矿石测量体积的大小,再分析小矿石密度测量值大小。【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则小矿石的质量:m50g+2g52g3)如图丙,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矿石和水的总质量:V240mL,矿石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20cm3根据公式ρ得,矿石的密度:ρ2.6g/cm32.6×103kg/m34)小军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水和小矿石的总体积减小,求出小矿石的体积偏小,小矿石的质量测量是准确的,所以小矿石密度测量值偏大。故答案为:(1)水平;没有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52;(3202.6×103;(4)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质量测量、体积测量、密度测量值的误差分析等。六、计算题(共2题共18分)25.(8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m的桥梁,火车长600m。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分析】1)平均速度可以由v计算;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时通过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差,由v算出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解答】解:(1)由题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173073010h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2)火车过桥速度v144km/h40m/s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时通过的路程为:s′=LL1800m600m1200m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t′=30s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为30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时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差。26.(10分)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分析】1)瓶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2)利用公式ρ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瓶子的质量;3)已知液体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mρV可求液体质量,再加上瓶子的质量就是总质量。【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40g,即为瓶子的质量;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为100g40g60g则液体的密度ρ1.2g/cm33)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的质量ρ可得,m′=ρV′=1.2g/cm3×60cm372g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m72g+40g112g答:(1)空瓶子的质量是40g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2g/cm3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112g【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既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以下几种生活场景解释不合理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物理八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物理八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