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22·连云港)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B.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D.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
2.(2022·临沂)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2022·达州)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民俗谚语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生殖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物影响环境
C.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4.(2022·达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下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5.(2022·德阳)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生长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6.(2022·南充)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于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7.(2022·自贡)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兔→孤狸 B.草→昆虫→青蛙→蛇
C.剑水蚤→蜻蜓幼虫→鱼 D.黄雀→螳螂→蝉→树
8.(2022·自贡)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C.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9.(2022·云南)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蜜峰采蜜 C.桃树开花 D.冰雪消融
10.(2022·云南)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草原生态系统
11.(2022·云南)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雨污分流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12.(2022·重庆)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B.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13.(2022·随州)下列诗句及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追肥在雨前,一枝长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2022·随州)2021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在唤醒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和谐共生美丽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一定不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
B.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15.(2022·衡阳)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请找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B. C. D.
16.(2022·衡阳)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体内的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 C.小鱼 D.大鱼
17.(2022·衡阳)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18.(2022·衡阳)“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B.参与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促进植物生长
19.(2022·邵阳)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杂草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20.(2022·邵阳)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兔→细菌 B.鼠→蛇→鹰
C.鹰→兔→草 D.草→兔→鹰
21.(2022·岳阳)风调雨顺,草木茂盛,兔繁殖加强,狼数量随后增多,关于此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对生物产生了影响 B.上述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C.狼的数量增多对草有保护作用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被打破
22.(2022·岳阳)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23.(2022·盐城)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电视长时待机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书本循环使用
24.(2022·盐城)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A.鹰 B.鸟 C.虫 D.草
25.(2022·泰安)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甲树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
C.甲、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6.(2022·成都)“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口号,“三”指三星堆,“九”指九寨沟,“大”指大熊猫(如图)。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宣传教育 B.法制管理 C.就地保护 D.易地保护
27.(2022·成都)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8.(2022·乐山)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绿心公园 B.一块农田 C.一条河流 D.池塘的鱼
29.(2022·乐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30.(2022·怀化)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31.(2022·怀化)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园内现已迁入保护植物1.5万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C.迁地保护
D.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二.非选择题
32.(2022·临沂)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下图1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之称。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鹭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______________。
(3)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4)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湿地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3.(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当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与材料中合成乙酸不同的是,传统制作食用醋利用的是________(填“乳酸杆菌”或“醋酸杆菌”)发酵,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3)实现“碳达蜂”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人人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一种做法)
34.(2022·德阳)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图1还缺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1中的生物通过图2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它们进行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3所示的__________(填字母)。
(3)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2的__________(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就“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22·泸州)今年4月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为了进一步延长宇航员的驻留时间,科学家尝试构建“太空生态系统”,里面包含了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光、水等非生物都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____________吸收利用。
(3)受火箭运载能力限制,“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均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填“强于”“弱于”或“等于”)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
36.(2022·南充)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环。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环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__________。
(3)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__________(用图二中文字表示)生物的数量也会明显减少。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4)“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措施。
37.(2022·云南)我国“消失”了多年的珍稀物种黑腹蛇鹈再次被发现,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在瑞丽弄莫湖湿地公园内拍摄到了它们的真实模样。黑腹蛇鹈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湖泊及大型河流的净水段,对栖息环境的水质要求较高。
(1)上图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________是生产者,黑腹蛇鹈与鱼的关系是________。
(2)下图是黑腹蛇鹈准备飞行的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联系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导致黑腹蛇鹈濒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8.(2022·重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__________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__________到大气中。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__________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4)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__________。
A.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39.(2022·重庆)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对棉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请结合棉花的一生及新疆某棉区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__________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__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七星瓢虫和棉蚜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捕食”或“竞争”)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请结合棉区的食物网,利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选择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简要说出理由。
A.生物防治:合理引入棉蚜、棉长管蚜的天敌七星瓢虫或草蛉
B.农药防治:大面积喷洒灭虫农药
你选择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0.(2022·岳阳)图1玉米套种大豆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种植模式,能实现同一地块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图2三种类型以叶片向外伸展程度划分的。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为保障套种的大豆能充分利用光能,玉米需选取图2中的______品种最好。而大豆宜选叶片颜色较深的品种,这样通过______捕获的太阳光的效率更高。
(2)根瘤菌与大豆属于______关系,此关系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利于玉米生长。以严格意义来定义,图3中属于果实的有______。
(3)近年来,国内大豆年产量约2000多万吨,每年需要进口近亿吨的大豆,请为我国大豆增产、减少对进口依赖,提两点建议______。
41.(2022·盐城)盐城被誉为“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为根输送氧气,稻谷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我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体内具有发达的气道体现了生物能______一定的环境。
(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3)稻谷晒干后贮藏,这是为了抑制其______(选填“光合”或“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贮藏时间。
(4)水稻有高茎,也有矮茎。科研人员用高茎水稻和矮茎水稻进行遗传实验,结果如下图:
由实验二可以判断水稻的______茎是显性性状。从理论上推算,实验二的子代中性状表现为高茎的概率为______。
42.(2022·泰安)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______。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______。
(2)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______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______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43.(2022·成都)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成都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
(2)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______,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______进行的。
(3)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4.(2022·成都)如图是一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示意图:
该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