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堂检测
展开1.3盛唐气象课时训练
知识点一 经济的繁荣
1.“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
2.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农耕情景?( )
A.汉朝 B.唐朝 C.隋朝 D.五代
3.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 )
①唐三彩 ②白瓷 ③青瓷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4.唐朝时,以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而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是 (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5.不同时代的购物方式、地点各不相同,唐朝时,长安市民要想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必须去的地方是 ( )
A.坊 B.东市、西市C.瓦子 D.勾栏
知识点二 民族交往与交融
6.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的范围是( )
A.东北地区 B.西藏
C.天山南北地区 D.南诏
7.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8.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唐太宗
材料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材料三 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表明唐朝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被周边各族尊奉为什么。
(2)材料二中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的皇帝是谁?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入藏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这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0.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11.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12.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
A.奢侈浪费 B.单一保守
C.多元开放 D.繁荣创新
13.以下关于唐朝社会风气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②人们多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④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不能从事骑马、打球、拔河、骑射等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面是从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 )
论点:
论据:(1)唐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
(2)卖胡饼的店铺兴盛
(3)武则天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被选入宫中参政议政
A.社会经济繁荣 B.社会风气开放
C.文化繁荣昌盛 D.科举制度完善
1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貂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易混点]
16.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李白 B.杜甫C.李贺 D.颜真卿
17.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可以得出他最推崇的唐朝诗人应是( )
A.白居易 B.李白C.杜甫 D.王勃
18.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
A.唐朝 B.宋朝C.元朝 D.汉朝
19.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下列作品属于颜真卿的是( )
20.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临摹唐代大书法家的字帖,应该选择( )
A.王羲之和颜真卿
B.阎立本和吴道子
C.颜真卿和柳公权
D.王羲之和欧阳询
能力点一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的做法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虚心纳谏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加强边疆管理
2.下图为国家博物馆“大唐风华展”的一件展品,其可用于研究( )
①社会风气 ②手工技艺
③农业发展 ④对外交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籍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唐太宗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史称“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摘编自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材料四 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
——2018年“长安与世界的对话”部分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皇帝恢复“籍田之礼”的目的,并写出唐朝发展农业的另一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朝前期社会的特征。
能力点二 唐朝的民族关系
5.“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
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
B.文成公主入藏后
C.金城公主入藏后
D.唐蕃会盟后
6.“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出自唐诗《陇西行》,它反映了当时的唐蕃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7.下列图片文物(遗址)反映了唐朝的( )
A.中外交往 B.建筑艺术
C.唐蕃友好 D.民族关系
能力点三 透析唐诗风格的特点
-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9.在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更是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范畴,与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给予了杜甫极大的认可。杜甫的诗( )
A.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B.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C.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D.充满报国情怀,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参考答案
【知识点训练】
1.B 2.B 3.B 4.C 5.B 6.C 7.B 8.C
9.(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唐太宗。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期。
(4)看法: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提倡的政策。启示:只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才能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C 11.C 12.C 13.B 14.B 15.A 16.A 17.A 18.A 19.A 20.C
【能力点训练】
1.C 【解析】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做法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故选C项。
2.A 【解析】由“骑马俑”可知唐代手工技艺水平高,由“女子骑马”可知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故选A项。
3.A【解析】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故选A项。
4.(1)表示对农桑的重视;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2)迅速增长。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3)长安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繁荣与开放。
5.B【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
6.B 【解析】材料中“贵主和亲”指的是唐朝和亲的史实,因而可以排除C、D两项;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A项不符合史实;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故选B项。
7.D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根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渤海三彩带盖熏炉产于唐代渤海国,是我国出土的渤海三彩器中的珍品,这都体现了唐朝民族关系的融洽。故选D项。
8.C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其诗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他被后人尊为“诗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故选C项。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故选B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 盛唐气象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 盛唐气象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