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学期《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022年同步练习卷东西湖区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学期《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022年同步练习卷东西湖区,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Ba,某实验小组将B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学期《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022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能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洗碗筷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C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D
用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3.常温下,分别向四份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Zn、MgO、NaOH溶液、BaCl2溶液至过量,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图象正确的是( )
A.加入Zn B.加入MgO
C.加入NaOH溶液 D.加入BaCl2溶液
4.向装有一定量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该图象可知该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70s时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反映溶液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7.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呈碱性 B.b点的溶质是硫酸钡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9.某校同学在做“某些酸、碱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2.4%的盐酸溶液,2.3%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I]
(2)甲小组利用酚酞指示剂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①:向稀盐酸中滴入3~5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呈无色。
步骤②:滴入1~2滴NaOH溶液时,试管中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溶液呈无色。
步骤③:振荡。
步骤④:静止,溶液呈无色。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Ⅱ]
(3)乙小组从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实验,并利用手持温度传感器测定并记录了试剂1与试剂2混合后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试剂1
试剂2
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1
2.4%盐酸50mL
2.3%氢氧化钠溶液50mL
实验2
2.4%盐酸50mL
蒸馏水50mL
实验3
2.3%氢氧化钠溶液50mL
蒸馏水50mL
①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 。
②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酸和碱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为了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需要选择下列哪些试剂组合进行实验: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
D.盐酸和纯碱溶液
1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①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小红是将 溶液滴向 溶液中,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点的阴离子有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C点溶质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H2SO4和KOH
其他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选用BaCl2溶液、生锈铁钉,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加入生锈铁钉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相关化学方程式
溶液中有H2SO4
小芳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有一个方案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反思交流)小花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她很想知道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你能帮她设计实验方案吗?方案: 。(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图3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实验探究二】实验目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后,可以加入 (填字母)来证明两者一定发生了反应。
A.Fe2O3
B.NaCl溶液
C.Fe
D.酚酞溶液
1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 。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 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13.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小组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来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探究Ⅰ)
相同条件下往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以上3个实验的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往装有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大家认为猜想三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的原因是 。
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学期《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能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洗碗筷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C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D
用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洗洁精洗碗筷,洗洁精能乳化油污,故A错误;
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故B错误;
C、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故C正确;
D、用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解答】解: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不是因为CO2是酸,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推理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3.常温下,分别向四份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Zn、MgO、NaOH溶液、BaCl2溶液至过量,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图象正确的是( )
A.加入Zn B.加入MgO
C.加入NaOH溶液 D.加入BaCl2溶液
【分析】A、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
B、根据氧化镁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
C、根据不加氢氧化钠,稀硫酸也是溶液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
【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Zn,生成了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完后不再增加,故A图象不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氧化镁,由于硫酸逐渐会被加入的氧化镁完全反应,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最终变为0,故B图象不正确;
C、当加入的氢氧化钠质量为0时,稀硫酸是溶液,所以溶液的质量不会从0开始,故C图象不正确;
D、向份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BaCl2溶液至过量,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图象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4.向装有一定量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该图象可知该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70s时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a点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D、根据70s氢氧化钠有多,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变蓝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密闭隔热容器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该图像可知: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温度下降,选项A错误;
B、a点所示溶液中,容器中还有未反应完的盐酸,所以溶质有NaCl和HCl,选项B错误;
C、b点时刻温度达到最高,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选项C正确;
D、70s时的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pH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但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反映溶液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钡元素的质量先为0,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质中钡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B、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D、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减少至0;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呈碱性 B.b点的溶质是硫酸钡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b点时溶质质量为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c点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溶液是稀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点时溶质质量为0,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点时溶质质量为0,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c点溶液的溶质为氢氧化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时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根据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过程分析;
B、根据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分析;
C、根据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分析。
【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9.某校同学在做“某些酸、碱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2.4%的盐酸溶液,2.3%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实验探究I]
(2)甲小组利用酚酞指示剂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①:向稀盐酸中滴入3~5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呈无色。
步骤②:滴入1~2滴NaOH溶液时,试管中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溶液呈无色。
步骤③:振荡。
步骤④:静止,溶液呈无色。
该实验 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Ⅱ]
(3)乙小组从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实验,并利用手持温度传感器测定并记录了试剂1与试剂2混合后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试剂1
试剂2
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1
2.4%盐酸50mL
2.3%氢氧化钠溶液50mL
实验2
2.4%盐酸50mL
蒸馏水50mL
实验3
2.3%氢氧化钠溶液50mL
蒸馏水50mL
①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
②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酸和碱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为了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需要选择下列哪些试剂组合进行实验: AB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
D.盐酸和纯碱溶液
【分析】(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OH+HCl=NaCl+H2O。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向含有酚酞的稀盐酸中滴入1~2滴NaOH溶液时,试管中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溶液呈无色,振荡,静止,溶液呈无色,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消失,即溶液不呈碱性,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3)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即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③A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碱,稀盐酸是一种酸,两种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可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稀硫酸是一种酸,两种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可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正确;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是一种盐,氢氧化钠是一种碱,两种物质的反应是盐与碱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能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错误;
D盐酸是一种酸,纯碱溶液中的溶质碳酸钠是一种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能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
(2)能;
(3)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②放热;③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①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小红是将 KOH 溶液滴向 H2SO4 溶液中,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OH+H2SO4=K2SO4+2H2O ,为C点的阴离子有 SO42﹣和OH﹣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B点表示的含义是 KOH和H2SO4恰好反应 。
②C点溶质 K2SO4和KOH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H2SO4和KOH
其他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选用BaCl2溶液、生锈铁钉,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加入生锈铁钉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相关化学方程式 3H2SO4+Fe2O3=Fe2(SO4)3+3H2O
溶液中有H2SO4
小芳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有一个方案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 。
(反思交流)小花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她很想知道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你能帮她设计实验方案吗?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分析】(1)根据溶液pH曲线进行分析;
(2)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分析;
(3)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以及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pH变化曲线可知,溶液刚开始呈酸性,此时溶液应是H2SO4溶液,所以应是将KOH溶液滴入H2SO4溶液中,在逐渐滴加的过程中,此时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证明此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C点KOH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溶质有KOH和K2SO4,所以C点的阴离子有:
SO42﹣和OH﹣;
(2)①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点此时温度达到最高值,证明KOH溶液和H2SO4溶液恰好反应;
②随着氢氧化钾的不断增加,C点溶质为:K2SO4和KOH;
(3)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所以此猜想不合理;实验结论里显示溶液中存在H2SO4,向溶液中加入生锈铁钉,铁锈与H2SO4反应,反应现象为: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所以滴加BaCl2溶液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探究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故答案为:(1)KOH;H2SO4;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2KOH+H2SO4=K2SO4+2H2O;SO42﹣和OH﹣;
(2)①KOH和H2SO4恰好反应;
②K2SO4和KOH;
(3)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3H2SO4+Fe2O3=Fe2(SO4)3+3H2O;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在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应用的同时考查探究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2)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12 (填“6”、“12”或“16”)。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
A.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图3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实验探究二】实验目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 产生气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氢氧化钠过量时,加入镁条也无明显现象 。
(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后,可以加入 AC (填字母)来证明两者一定发生了反应。
A.Fe2O3
B.NaCl溶液
C.Fe
D.酚酞溶液
【分析】(1)烧杯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实验过程中pH逐渐减小,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HCl。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是因为V时,放热最多,恰好完全反应,pH=7。
(4)A.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显酸性)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B.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NaOH;
C.图3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图2中c→d(稀盐酸过量)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5)氢氧化钠不能和镁反应。
(6)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1)烧杯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实验过程中pH逐渐减小,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HCl。
故填:HCl。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是因为V时,放热最多,恰好完全反应,pH=7。
故填:12.
(4)A.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显酸性)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NaOH,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3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2中c→d(稀盐酸过量)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D。
【实验探究二】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产生气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产生气泡。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氢氧化钠过量时,加入镁条也无明显现象。
故填:氢氧化钠过量时,加入镁条也无明显现象。
(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后,可以加入Fe2O3或Fe来证明两者一定发生了反应,是因为加入氧化铁后,无明显现象,说明盐酸消失,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加入铁后,不产生气泡,说明稀盐酸消失,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填: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 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便于观察解答;
(3)根据反应若放出热量,则会使烧瓶中的气体受热而膨胀,从而将红墨水向右推移,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故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3)反应若放出热量,则会使烧瓶中的气体受热而膨胀,从而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
(1)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
(2)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3)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3.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小组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来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探究Ⅰ)
相同条件下往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以上3个实验的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小于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H+、OH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往装有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 滴加稀盐酸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大家认为猜想三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
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8.2~14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
【分析】Ⅰ.(1)依据曲线图分析;
(2)依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Ⅱ.(1)依据实验方案分析;
(2)作出猜想:依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实验验证:依据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原因分析:依据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分析。
【解答】解:Ⅰ.(1)分析曲线①②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放热,综合分析曲线①②③可知,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故填:放热;小于;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H+、OH﹣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故填:H+、OH﹣;
Ⅱ.(1)依据题意可知,往装有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故填:滴加稀盐酸;
(2)作出猜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猜想三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填: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实验验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有碳酸钠,猜想三错误;故填: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原因分析:依据题意可知,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8.2~14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故填:8.2~1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曲线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13 20:26:57;用户:微信用户;邮箱:orFmNt-OkTa4JIEYQpvPPtYK-Q5w@weixin.jyeoo.com;学号:42824312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2022年同步练习卷(6),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021年同步练习卷(13),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5 40,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