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篇章资料包(素材)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展开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篇章资料包
1 古诗三首
中心思想: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初夏江南农村的自然景色和农民繁忙的劳动情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及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写作方法: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笔调清新,妙趣横生。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妙趣横生。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侧面反映出农民繁忙劳作的情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宿新市徐公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但富有画面感。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有动有静,在动与静的画面中透出了暮春时节农村清新的气息和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全诗的字里行间,达到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3.《清平乐·村居》口语入词,亲切可感。
词人归隐农村,与农人接触,耳濡目染,有感于心,写出的词也就贴近农村生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的“大儿”“中儿”“小儿”,仿佛脱口而出,极其自然,尤其是“亡赖”一词,是乡村里的习惯用词,近乎口语,显得亲切可感,词人笔下农家乐的意境如此新鲜,如此动人。
2 乡下人家
中心思想:
本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以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写法方法:
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如“探”出头的嫩笋,“从不吃惊”的鸭子,“唱起歌来”的纺织娘,这些装饰比“石狮子”或“大旗杆”可爱多了等等。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景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否则就会显得没有条理。如本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以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结构: 分——总
3 天窗
中心思想:
本文写孩子们借助天窗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同时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写作方法:
1.想象要大胆。我们在进行想象时,一定要大胆而有新意。如本文作者从雨点落到天窗上的情景想象到外面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扫荡”一词充满气势,展示了作者敢于大胆想象的一面。
2.想象要合理。想象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进行想象时,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那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是不可取的。如本文作者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和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些想象都非常合理,因为这些小动物都是夜里出来活动的,这些想象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
3.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想象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如果用朴素的语言直接表述,就少了很多趣味。本文第7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想象描写得生动形象,使文章变得丰富、有趣。如“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比喻成山、马、巨人,从而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天窗这篇课文运用形象、贴切的语言,工整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4 三月桃花水
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描写了三月桃花水声音动听、光芒耀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方法:
1.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设置疑问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设疑,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本文: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文章开头运用了两个疑问句,既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开头
结构:总——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