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湖北A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模拟考试卷(湖北A卷)
解析
1.D 2.B 3.C
【解析】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为2月4日20时,伦敦(中时区)为12时,A错误;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为夏季,东非高原的斑马在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还没有开始迁徙,B错误;康保在延庆西北方向,此时越往北白昼越短,因此康保的日出时间比延庆晚,C错误;此时180°经线为2月4日24时,全球此时都处于2月4日,D正确。故选D。
2.与北京冬奥会开幕日为立春,正午影长与其几乎相同的节气关于冬至日对称,即为立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与风能和太阳能无关,AB错误;白天利用太阳能较多,因此丰宁白天抽水蓄能;夜晚太阳能发电量少,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夜晚放水发电,来补充太阳能供电不足,C正确;只是满足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的用电需求,不是整个北京的主要发电端,不能持续向北京输送能源,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4.A 5.D 6.C
【解析】4.据图可知,甲河流入博斯腾湖,乙河流出博斯腾湖,由于甲河支流较多,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大,其它季节流量较小,乙河有博斯腾湖补给,受湖泊调节作用明显,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故甲河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均大于乙河,A正确,C错误;甲河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海拔较高,水温较低,上游落差大,中下游有农业区,河流含沙量较大,乙河上游有低洼沼泽,吸附沉积作用明显,河流含沙量较小,海拔较低,水温较高,BD错误;故选A。
5.甲河流域有城镇和大面积农业区,农业灌溉使得当地可能出现土壤盐碱化,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使得甲河流矿化度增加,博斯腾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加剧,再加上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得湖泊矿化度提高,乙河从博斯腾湖流出,承担博斯腾湖排盐作用,矿化度也会增加,故甲、乙两河矿化度均增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据图可知,博斯腾湖通过含水层渗入盐池,即盐池湖水的补给来源是博斯腾湖,根据材料“盐池目前盐度保持稳定”可推测盐池目前水量收支状况为收入等于支出,C正确,A错误;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大气降水不可能是盐池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地下水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如新疆、青海等地,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都是因为地下水埋深浅造成的,因为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地下水蒸发作用强烈,导致水中的矿物离子不断富集造成的。有的地方深层地下水矿化度也很高,这是因为深层地下水径流缓慢,局部出现滞留,也会造成矿物程度不断累积,所以矿化度也可能很高。
7.A 8.B 9.D
【解析】7.结合材料分析,红杉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说明其喜湿;由图可知,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时河心洲中部地势较高处红杉覆盖率显著增加,而覆盖率显著降低处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说明其不耐淹,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
8.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且迎着河流流水来向,受流水侵蚀严重,①④正确;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下降,②错误;地表物质大小无法判断,③错误。故选B。
9.由第1题可知,红杉喜湿,不耐淹。气候变暖和矿产开发与其入侵加快无关,排除A、C选项;降水增加虽然符合红杉喜湿的特点但被淹可能性增加,B错误;水坝建设能让水域面积增加也能调节径流量,符合红杉习性,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分汊之间的沙岛称为河心洲。河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如果有某个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将水流分向它的两侧,形成两股汊道。
10.A 11.D 12.B
【解析】10.由材料可知,数字孪生城市可以复现实体城市里建筑、道路等部件的实时状态。如果城市新,可以在建设实体城市时预留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所需要的条件,或是直接安装适应数字孪生城市的相关部件。而雄安新区2017年才设立,目前尚处于建设阶段,这是它的优势所在,A正确。城市小对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影响不大,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市场小、人才少,BCD错误。故选A。
11.数字孪生城市支撑并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数字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与居民收入、工业水平、城市道路密度无直接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数字孪生城市收集实体城市各部件的实时数据进而辅助城市管理,因此利用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实体城市各部件的实时数据快速地传输需要依赖5G基站等数据传输设备。B正确。钢铁产业不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对“工业机器人,特高压输电”、“新能源设备,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项。
【点睛】数字孪生就是将现实世界的物体,充分运用物理模型、传感器、各项运营数据等,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映射。从反应实体物理设备的整个过程。通俗的解释,数字孪生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复制到虚拟空间中。并且可以通过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孪生体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发布指令。两者之间双向映射、动态交互、实时联系。
13.B 14.D 15.C
【解析】13.根据材料“NDVI值为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可知,其NDVI值越高,说明植被覆盖率越大,因此由图可以看出,吉尔吉斯斯坦NDVI值最高,故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密度大,NDVI值小,说明植被覆盖率低,过度放牧,开垦荒地,最可能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D正确;年降水量较少属于自然原因,A错误;环保教育深入民心会使NDVI值较大,B错误;高技术产业发展与NDVI值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5.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中国新疆的NDVI值较大,说明其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是因为中国环保政策深入民心,且得到高效落实,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好,C正确;人口数量减少和气候异常加剧不符合实际情况,AB错误;城市规模缩小与此关系不大,且新疆城市规模一般不会缩小,D错误。故选C。
【点睛】NDVI可以用来表示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状况。NDVI数值介于-1和1之间:数值在0-1之间,越接近1,植被覆盖面积越大、植被生长状况越好(绿色树叶面积越多);数值是0的时候,可能是裸地或者建设用地;当数值是-1的时候,可能是水域。
16.(1)冬季:山顶气温较高,山谷气温较低;山谷气温日变化较大,山顶气温日变化较小。(4分)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较高,夜间山顶气温较高;山顶、山谷气温日较差都比较大,山谷日较差更大。(4分)
(2)①冬季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温),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②谷地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冷空气易集聚;③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6分)
(3)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有人工堆雪的物质基础;蓝莓植株较矮,人工堆雪的可行性高;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6分,任答三点给满分。)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温分布的时空差异、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大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图示曲线数值判断,图a为冬季气温日变化,图中显示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能很好地反映气温特征,图中显示山谷气温日较差较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图b为夏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中可以看出,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地形通过影响气温、降水等来影响农业生产。由材料“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再由题干半山坡比山谷更不易受到冻害,说明半山坡温度比山谷偏高(冬季)。该区域影响气温高低的局部环流应该是山谷风,冬季太阳辐射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上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并下滑至谷底,使谷底的气温降低,蓝莓易受冻害;且谷底地形比较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冷空气容易集聚,造成冻害的加剧。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且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半山坡,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3)本题主要从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角度出发分析,且要借助当地自身的优势条件采取措施。东北地区冬季以降雪为主,气温较低,冬半年积雪较厚,有人工堆雪的物质基础。从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以阻挡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存在大量孔隙,形成良好的保温层,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很好地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的发生。
17.(1)降温快,气温低;较冷的湖水;多大风天气;平坦的湖底地形(利于冰球的堆积、磨圆)(8分)
(2)位置:东南侧;过程:冬季冷空气南下,四海湖表层湖水先结成较小冰体,强烈的冬季风作用下,使较小冰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碎冰块;风浪进一步推挤、加之气温的快速降低,冰块团成冰球,并不断在湖里生长、磨圆;气温继续降低,湖水整体冻结,冰球被封冻在湖冰中,最终形成“冰汤圆”。(7分)
(3)提升景区的知名度;游客增多(客源市场扩大),增加景区旅游收入。(4分)
【分析】本题以吉林四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冰汤圆”景观为情境,涉及气候对水体的影响及形成的冰冻景观,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图文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由材料可知,“冰汤圆”是湖中的碎冰在风浪作用下,在湖中接受冰水冻结而不断生长、相互摩擦而磨圆。因此形成这种冰球最基本的条件是需要较低的气温、接近冰水状态的冷湖水、大风天气以及平坦的湖底地形以利于冰球的堆积、磨圆。
(2)由材料可知,“冰汤圆”形成后在风浪作用最终会被推到湖岸地带堆积,而吉林省此时处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出现“冰汤圆”的位置应在湖的东南岸。其形成过程为:冬季冷空气南下,湖水降温较慢,四海湖表层湖水首先结成较小冰体;强烈的冬季风使较小冰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碎冰块;风浪进一步推挤、加之气温的快速降低,冰块团成冰球,并不断在湖里生长、磨圆,并向东南湖岸涌动;气温继续降低,湖水整体冻结,冰球被封冻在湖冰中,最终形成“冰汤圆”。
(3)“冰汤圆”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其出现增加了四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可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增加旅游收入。
18.(1)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水汽充沛;陆地高压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山地、高原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6分)
(2)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气象灾害:南方持续高温、少雨,易发生旱灾。(4分)
(3)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植被覆盖率低,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损失严重。(6分)
【分析】本大题以某轮持续暴雨中某一时刻的局部海平面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山西出现强降水的原因、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特点、南方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强降水对山西造成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由图片可知,山西出现强降水是由冷锋引起的,而且次数比较多。因此,首先分析冷锋的形成,再分析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图片显示有一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气流辐散,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带来丰沛的水汽;图片显示山西的西北部有一陆地高压在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另外,山西省山地、高原地形,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了罕见的、由多场降雨组成的持续暴雨天气,而且强度大,历时长。
(2)由图片可知,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会导致夏季风势力增强,在北方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我国北涝南旱,南方地区晴热天气较多,持续高温、少雨,最终易发生旱灾。
(3)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植被覆盖率较南方低很多,而且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山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南方地区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山西省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强降水会造成文物古迹的损失严重。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湖北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湖北A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B 5,B 8,B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浙江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浙江A卷)(全解全析),共9页。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辽宁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辽宁A卷)(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地球上生物出现后,贵州乌江上游人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