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重庆B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地理·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6月23日,河北省公布,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如下图所示),桥东区更名为襄都区,桥西区更名为信都区,撤销邢台县、任县、南和县,设立邢台市任泽区、南和区。这将对邢台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邢台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能反映的城市化特征是( )
①乡村气候转为城市气候 ②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③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④城市边缘区的用地规模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邢台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全面提高城市等级 B.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C.改善城市景观结构 D.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答案】1.B 2.D
【解析】1.气候属于自然区,邢台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会导致气候的变化,该地仍然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错,故A、C、D错误;邢台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撤销邢台县、任县、南和县,设立邢台市任泽区、南和区,原本的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边缘区的用地规模扩大,②③④正确,故选B。
2.邢台市行政区划调整不会全面提升城市等级,A错;调整城市区划可以扩大城市面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其主要目的不是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和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对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由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4.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地区气压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北移 B.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南移
C.高压中心北移、低压中心南移 D.高压中心南移、低压中心北移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图1中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A正确;N地处等压线由密变为疏,N地风速变小,B错误;图2中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C错误;N地处等压线由疏变为密,N地风速变大, D错误。故选A。
4.由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低压中心靠南移动,冬季高压中心向北移动,C正确。故选C。
产业链凑组、技术凑组、市场凑组是我国海外投资项目的三种主要模式。产业链凑组是根据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对产业链进行完善、整合、升级所形成的凑组。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交通极度不发达。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产业链凑组投资模式对老挝而言,能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禀赋,完善与升级产业链,实现与全球价值链的接轨。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中老铁路老挝段是由中国公司为投资建设主体的投资项目,该投资项目中,属于产业链凑组模式的是( )
A.建立老挝铁路培训中心 B.在铁路两端建立经济园区
C.建设老挝段铁路搬迁安居村 D.建设铁路工程信息化平台系统
6.推测产业链凑组模式在老挝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 )
A.精密仪器和机械制造 B.电子装配和汽车制造
C.水电和矿产开发 D.金融和餐饮服务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题意可知,产业链凑组是根据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对产业链进行完善、整合、升级所形成的凑组。结合选项,培训中心和铁路工程信息化平台都不是完善产业链,AD错误;搬迁安居村是老挝铁路对当地居民居住方面的有利影响,C不符合题意;而在铁路两端建立经济园区,可以利用中老铁路进行物资运输,是对产业链的完善,B符合题意。故选B。
6.老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差,因此精密仪器和金融及汽车制造都不符合布局在老挝,ABD错误;老挝地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落差大,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合开发水电和矿产;C符合题意。故选C。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思路,投入3.2亿元,强力推进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30万亩优质饲草、200万只榆阳湖羊、20万头优质肉牛等“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强了农业,富了农民。下图示意榆林市和榆阳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榆阳区“3+2+X”新兴主导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B.建立复杂食物链,恢复生态功能
C.发展循环农业,减少环境污染 D.植被覆盖率高,减少水土流失
8.“3+2+X”新兴主导产业合理的布局是( )
A.大漠蔬菜种植——地势平缓地带 B.优质牧草种植——山谷地带
C.优质肉牛、湖羊放牧——山顶地带 D.优质果树栽培——半山坡地带
【答案】7.D 8.A
【解析】7.因大力发展果业、牧业等产业,植被覆盖率高,可有效防御夏季暴雨引发的水土流失,D正确;果树、蔬菜、饲草、牛羊组成的食物链并不复杂,生物多样性并不算丰富,AB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循环农业,C错误。故选D。
8.蔬菜种植业需要布局在坡度较小的平坦地带,A正确;优质牧草种植对地形的要求不高,不仅可以种植在山谷地带,也可以种植在梯田、山坡,B错误;优质肉牛、湖羊放牧的地方应是牧草丰富的地方,不会在山顶,C错误;果树载培不一定限制在半山坡上,山麓和低矮的山地均可以载培和种植,D错误。故选A。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可分为东部的四川盆地、西部的青藏高原和两者之间的横断山脉,流域内长江干流和嘉陵江、沱江、岷江阶地发育。图左和图右分别为四川省内江市长坝山一带的阶地空间分布图和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清水河郭北镇—小河沟河段河床的发育特征是( )
A.地形平坦,河床侧向发育 B.地形陡峭,以下蚀为主
C.北岸较缓,南岸较陡 D.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10.A-A'剖面线沿线地区( )
A.河流径流量小,下蚀作用弱 B.河流搬运能力弱,砾石磨圆度低
C.河流流速缓慢,河漫滩发育 D.地壳抬升次数多,河谷阶地发育
【答案】9.A 10.D
【解析】9.由图可知,清水河郭北镇一小河沟河段南岸河漫滩发育,说明该河段地形较为平坦,河床以侧蚀为主,河床侧向发育,A正确,B错误;河床北岸侵蚀,南岸堆积,北岸较陡,南岸较缓,CD错误。故选A。
10.图中A-A'剖面线沿线地区为长江上游,降水丰富,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下蚀作用强,A错误;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BC错误;结合图片可以看出,地壳抬升次数多,河谷阶地发育,D正确。故选D。
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协调减排及能源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此,某研究中心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下图为该模型中2021~2060年各代表年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对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度最大的行业是( )
A.钢铁 B.建材 C.电力 D.化工
12.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调整产业结构 B.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C.减缓资源枯竭进度 D.化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答案】11.C 12.B
【解析】11.读图可知,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最大,在2030年达到最大比例;之后比例大幅度下降,说明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涉及能源利用及排放,A错误;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B正确;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代表资源使用的减少,C错误;能源紧张只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且碳中和主要目的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D错误。故选B。
13.江苏省东台市近海分布着由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条子泥是其中一条巨型沙洲,地处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条子泥沙洲适宜( )
A.发展海滨会展中心 B.围垦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C.开辟建设海滨浴场 D.作为候鸟栖息地保护区
【答案】D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条子泥沙洲是近海地区由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沙洲,其地质较为松软,易受海水侵蚀,不能建设大型建筑,A错误。由于身处海洋边缘,受海水影响较为显著,不适宜将其改造为农田,B错误。由于该沙洲处于大陆架边缘地区,其生物多样性较多,开辟海滨浴场会破坏该地自然生态平衡,C错误。从材料中可知该地是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型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可作为候鸟栖息地建设自然保护区,D正确。故选D。
赤道式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时辰或时刻的仪器,主要由一根指向北极星并用于投射太阳阴影的指针(晷针)、承受指针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器面上有刻度线)组成,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关系。图1示意赤道式日晷的放置及部分节气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2为河南郑州某广场上的赤道式日晷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关于赤道式日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盘面与地平面夹角越大 B.纬度越高,晷针与地平面夹角越小
C.纬度越低,南盘面的使用时间越长 D.二分日晷面上难以读取时数
15.图示该广场日晷晷针的影子朝向(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答案】14.D 15.B
【解析】14.赤道式日晷的基本原理,晷盘面与地平面(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90°-Φ,(Φ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因为晷针与晷面垂直,所以晷针与地平面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Φ。所以当纬度越高时,晷盘面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小,晷针与地平面夹角越大,AB错误;由图1 可知,该日晷为赤道式,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时间用北盘面(朝上的一面)记时,左东右西,日影呈顺时针移动;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则用南盘面(朝下的一面)记时,左西右东,日影呈逆时针移动,因此,南北盘使用时间相同,C错误;春分和秋分日前后几天,太阳光和晷面平行,难以从晷面上读数,日晷无法使用,日晷的使用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关,与纬度高低联系不大,D正确。故选D。
15.赤道式日晷其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面上的刻度等分,晷针与地轴平行,两端分别指向南北极,晷针的仰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赤道日晷原理,在北半球,晷针上端指示北极星方向,晷针下端指示南方,根据日影朝向可以判断,故该广场日晷晷针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B对,ACD错。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粗木质残体(简称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枯立木、折断、拔根倒(连根拔起的死亡木)等表现形式。某高校地理研究团队在黑龙江伊春市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CWD的研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部,年平均气温-0.3 ℃,年均降水量676毫米,积雪期130~150天,无霜期100~120天。保护区的植被分布主要可分为山地阔叶红松林带和谷地云冷杉林带(喜冷湿针叶林)。研究发现,研究样地内不同类型森林CWD物质组成和不同形式的CWD腐烂程度均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保护区研究样地范围内不同类型森林的分布密度及CWD的分布特征。
| 分布密度(株/km2) |
冷杉林 | 532 |
云杉林 | 130 |
落叶松 | 47 |
红松 | 12 |
(1)分析保护区内云冷杉林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的原因。(4分)
(2)说明河谷CWD的形成对云冷杉林生长的促进作用。(6分)
(3)保护区内云冷杉林CWD组成主要以中小径级为主,红松落叶林CWD组成主要以大中径级为主,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答案】(1)谷地水源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湿润;谷地冬春季形成冷空气汇集地,(产生逆温效应,)气温低于山坡。(4分)
(2)CWD腐烂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涵养水源功能;促进云冷杉林的自然更新。(6分)
(3)云冷杉林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密度大,谷地林内光照条件差,低矮的小树因光照缺乏容易死亡形成CWD;红松落叶林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密度较小,容易受风力和积雪压迫等外力作用导致折断倒伏。(6分)
【详解】(1)云冷杉林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的原因主要从水分和热量条件分析。据材料可知,云冷杉林喜冷湿条件,山谷地带水源汇集,水源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湿润。谷地地势低,冬春季冷重的冷空气汇集在谷地,气温低于山坡。所以云冷杉林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
(2)河谷CWD的形成对云冷杉林生长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增加肥力、涵养水源和促进更新方面回答。增加肥力:粗木质残体(CWD)被微生物分解,腐烂之后可增加土壤的肥力;涵养水源:粗木质残体覆盖地面,使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增加下渗,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促进更新:河谷CWD的形成,促进云冷杉林的自然更新。
(3)云冷杉林CWD组成主要以中小径级为主、红松落叶林CWD组成主要以大中径级为主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各自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到、生长密度方面分析。据图文材料可知,云冷杉林分布在谷地,气候冷湿,光照条件差,云冷杉林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密度大,低矮的小树因光照缺乏容易死亡,形成CWD:所以云冷杉林CWD组成主要以中小径级为主。红松林带分布在山地,山坡上光热条件好,红松落叶林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密度较小,树木高大,容易受风力和积雪压迫,导致折断倒伏,红松落叶林 CWD 组成主要以大中径级为主。
17.(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铝土矿的出口是该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位居第二位的重要金属。几内亚的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且埋藏浅,大部分不需深挖即可开采。
材料二 图a为几内亚交通与矿产分布图,图b为几内亚主要河流水系分布图。
(1)指出几内亚铁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铁路对该国铝土开采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2)试分析几内亚铝土开采业发达而炼铝工业却非常落后的原因。(6分)
(3)有人担心几内亚大规模发展铝土开采业有可能加剧该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5分)
【答案】(1)特点:铁路线路少,密度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各铁路线孤立延伸,没有形成网络。影响:有利于加快内地铝土资源的开发,扩大铝土资源的出口规模;有利于进口开采铝土矿的设备和物资,提高铝土开采水平。(6分)
(2)铝土开采业发达原因:铝土资源丰富;埋藏浅,开采难度低;市场需求量大。炼铝工业落后的原因:经济落后,技术水平差;工业基础薄弱,国内铝产品需求少。(6分)
(3)赞同。作为“西非水塔”,大规模发展铝土开采业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周边国家河流水质变差;河湖淤塞,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破坏,会影响周边国家。不赞同。铝土矿埋藏浅开采对生态破坏较小;铝土矿分布区,离国界结远,对他国影响较小;可以加以治理,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5分)
【详解】(1)读图可知,几内亚铁路特点:铁路线路只有三条,线路少,密度低;仅连接内陆铝土矿产地和沿海港口,各铁路线孤立延伸,缺少彼此联系,没有形成铁路网络。铁路对该国铝土开采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据图可知,铁路线连接了铝土矿产地和港口,铁路建设有利于加快内地铝土资源的开发,扩大铝土资源的出口规模;同时,可以通过海运和海铁联动,有利于从国外进口开采铝土矿所需的设备和物资,不断提高铝土开采水平。
(2)铝土开采业发达原因:据材料可知,几内亚的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铝土资源丰富;且埋藏浅,大部分不需深挖即可开采,开采难度低;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位居第二位的重要金属,市场需求量大。炼铝工业落后的原因: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技术水平差;工业基础薄弱,国内铝产品需求少,故铝土矿主要用于出口,而非加工。
(3)赞同。作为“西非水塔”,西非大量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大规模发展铝土开采业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周边国家河流水质变差;含沙量增大后,河湖淤塞严重,洪涝灾害危害程度加剧;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破坏问题也会影响周边国家。不赞同。材料显示,铝土矿埋藏浅,开采难度低,对生态破坏较小;图示显示,铝土矿分布区,距国界线较远,对他国影响较小;可以加强防范和治理,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减轻对他国的影响。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林河属于内蒙古草原典型内陆河,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全长268千米,自东南流向西北,最终自然消失在查干诺尔湿地。锡林河流域以高平原为主,多种地形地貌共存;流域内植被以草地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89%。调查发现,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下图示意锡林河流域概况及流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1)概括锡林河流域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4分)
(2)分析锡林河流域M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峰值区形成的原因。(4分)
(3)请你为遏制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流失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案】(1)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分布都具有块状和带状分布特点(或者分布不均);流域南部边缘、东部以及东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北部、西北部以及中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4分)
(2)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水分相对充沛,植被覆盖度较高;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地表残积物积累较多,减少了有机碳的流失并利于积累。(4分)
(3)划区轮牧,控制载畜量;通过播种等形式恢复草原植被;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地区禁止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等。(6分)
【详解】(1)读图可知,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分布不均匀;流域南部边缘、东部以及东北部土壤颜色更深,有机碳含量较高,北部、西北部以及中南部颜色更浅,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
(2)该地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河流上游,深林茂密,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对土壤破坏小,地表残积物积累较多,有机碳积累多。
(3)该地区过渡放牧,加剧土壤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划区轮牧,控制载畜量,保护草场;减少土壤水土流失,要保护植被,可以通过播种等形式恢复草原植被;该地区过渡放牧,严重地区可以禁止禁止放牧;该地区气候较干旱,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植被等。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第19~2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1道题计分。
19.(8分)【选修3:旅游地理】
西杨邑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文化资源丰富,相传宋朝杨家将曾在此处打退辽军,至今“闸住金龙口,破了杨邑寨”的故事还在村内流传,除此之外,村内还有10多栋明清建筑,30多座古窑洞,可惜因岁月侵蚀,这些建筑渐渐衰败。在2016年之前,西杨邑村还是省级贫图村,因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村民纷纷外出谋生,村庄空心化严重。2016年以来,该村依托传统粗布纺织技术和明清古建筑,引进外来文创产品,兴建特色温泉度假小镇,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唤醒+文创赋能+文旅融合”的独特乡村振兴致富路,吸引了不少村民回流。
简述西杨邑村大量村民外出谋生对当地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并为该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不利影响:不利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当地旅游业发展缺乏劳动力。
建议:加强对传统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培养传统粗布纺织技术的接班人。(8分)
【详解】不利影响:大量村民外出谋生,不利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大量村民外出谋生,传统民俗文化缺少年轻人的传承,可能导致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当地劳动力不足,服务旅游业人口不足,不利于发展旅游业。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合理化建议:材料显示,明清建筑、古窑洞因岁月侵蚀,这些建筑渐渐衰败,传承民俗文化,首先要加强对传统建筑的维护和修缮;该村依托传统粗布纺织技术发展旅游业,故要培养传统粗布纺织技术的接班人,以传承织布技术。
20.(8分)【选修6:环境保护】
国产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5~8年。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迅速放量(成交量比前一段时间明显增大),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开启第一次规模化退役。2021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步伐再度加快,预计到2030年需报废处理的退役动力电池总规模或将达到237.3万吨。
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方式有两种:一是元素回收,用于提取稀缺的钻、镍等重金属资源;二是梯次利用,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太阳能路灯、储能装置等领域。
简述动力电池大量堆放处理对土地的不利影响,并说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好处。(8分)
【答案】不利影响: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导致土壤污染。
好处:延长电池使用周期(寿命),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元素回收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二次利用,降低小型电池的生产成本。(8分)
【详解】不利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堆放大量”的电池,会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土地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电池中含有各种金属元素,堆放电池很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
好处:结合材料可知,所谓“梯次利用”即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制成小型电池,用于其他耗电量较小的途径,故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周期,延长原本5~8年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也减少了回收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对退役电池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和二次利用,可以降低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太阳能路灯、储能装置等小型电池的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重庆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重庆A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堆积体Ⅰ相比,滑坡堆积体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浙江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浙江B卷)(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长山岛砾石海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湖南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湖南B卷)(全解全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