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考试版)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考试版)第1页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考试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考试版),共4页。
    2023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A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先秦统治思想表明了(    A. 政治统治需借助于伦理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利益C. 通过治民巩固君权的政治立场 D.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2. 汉唐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甚至有“哀毁”的自残行为。唐末宋初以后,“哀毁”的现象减少,匿丧和利用各种手段不守丧者越来越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选官制度的演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 域外文化的影响 D. 理学兴起引发伪善之风3.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文献记载《夷坚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夷坚支景》卷5《郑回客》“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A.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B. 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 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4. 清朝前中期,政府视华侨为叛逆或弃民;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废除出洋华人回国的禁令,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寻求华侨力量的支持。上述变化主要缘于A. 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B. 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C. 华侨积极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D. 近代化实践需要获得外部支持5.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于A. 儒学地位的衰落 B. 政治改革的冲击 C. 中西文化的冲突 D. 维新思想的影响6. 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A. 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 B. 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C. 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 D. 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7. 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上,928人被中央人民政府表彰。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镇压反革命势力”“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A. 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 B. 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 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 D.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8.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A. 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 B. 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 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9. “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直到今天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的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如图:A. A B. B C. C D. D10. 19世纪初,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由此,对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 B. 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C. 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D. 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1.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历史合力论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阶级斗争学说12. 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大会决议,一致确认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含的国际法原则,即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上述国际法原则的确认(    A. 建立了集体安全制度 B.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C.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D. 避免了地区间武装冲突13.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这一“无体系的体系”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A.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美元的货币权力大大降低C. 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D. 世界经济动荡与国际收支失衡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 研读如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百分比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l%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A.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B. 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科技的发明创新息息相关C. 明清封建社会衰落,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落后世界D. 工业文明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科技发明的比重15.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A. 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B. 十月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D. 十月革命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12分)(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6分)17.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18.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5分)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考试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历史影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历史影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