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川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美的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文学评论家谢冕认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北师大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
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懂得修辞。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
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
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材料三是围绕什么来展开分析论证?其分析论证的角度有哪几个?请简要概括。(4分)
5.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百年新诗的评价?(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曙光
陈敏
王丑根四年来一直是老何帮扶的对象。这个老鳏夫一开始总喜欢索取,他常常要求老何为他劈柴、挖土豆、担水,还问他要挂面、白糖、肥皂和卫生纸。
不过,王丑根除了这些毛病外,倒还有一些可爱的小优点,比如,他爱笑,见人就笑,谁问他问题,他只说一个字:“好。”他掌握了说话艺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于是,他倒成了一个有福之人了。这一切源自他从一次事件中得来的教训。
一天,新上任的镇长微服私访,王丑根碰巧被相中,成了被访对象。
镇长问:“你脱贫了吗?”
王丑根:“还没有哩!”
镇长又问:“你啥时脱贫呢?
王丑根:“已经脱了!”
镇长:“怎么脱的?”
王丑根:“干部把眼睛往上一翻,我就脱了!”
王丑根抬头,怯生生地瞅身后站着的老何,立即改口。
这场对话上了当天的新闻头条,凡有手机的人都看到了这则令人发笑的消息。可以想象老何接下来的日子该有多么难过。
王丑根当然不知道老何所受的训斥,老何也没必要将他的委屈对牛弹琴般地讲给王丑根听,老何就窝了一肚子的火气。
老何第二天把他受到的训斥加倍赏给了王丑根。
“我每月给你送的挂面让猪吃了吧?那些米、那些油都进了狗肚子了,那个啥?今后少问我要东西,今天要糖,明天要洗衣粉,后天要卫生纸,我宁肯把那些吃的用的扔到河里也不给你了!你这个吃红肉屙白屎的东西!”
王丑根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忙嘿嘿地给老何笑,笑完又扇脸,扇嘴巴,用拳头击打自己的头部,最后又像童子军那样举起右手向老何发誓,今后再也不说错话了。老何的心就软了下来,他抱着头,在地上蹲了一阵子。
之后,他们又恢复了正常关系,老何想了一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送给王丑根一些蔬菜种子,让他整理门前屋后的土地,并要求他在地里种植蔬菜,那样,王丑根就可以用自己的蔬菜和他交换那些他需要的日用品。
王丑根的双手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脑袋也随之灵活了,并学会了见机行事,不管谁问他什么,他只是笑,只说个字:“好!”
一次,老何一大早又接到指令:市县各级领导要来检查贫困户家庭的卫生状况,要他做好迎接准备。老何天没亮就起来,跑去通知王丑根。
天已经大亮了,王丑根还长睡不起,鼾声大得像过山车,老何喊了几嗓子也不见王丑根回声。时间不允许他再磨蹭,看来,那家伙是指望不上,老何只好拿起扫把,亲自动手,清理王丑根房前屋后的破柴头、烂布絮、树叶、瓦渣。
打扫完毕,老何抱着膀子转悠,开始漫长的等待。周围依然没有一丝动静,不会又要放一枚空炮吧?他已经被告知过三次,可领导们并没有来,他一直处于待命状态。老何转身去村口,探听动向。
这次,“狼”真的来了!老何老远就认出了一行人中的那位“扶贫攻坚战区指挥长”。他拧过身子,赶紧往回转。
附近上空突然冒出一股浓烟,不用分辨,老何一眼判断出浓烟来自的方向,他觉得自己血管中的血液翻腾,心跳加剧。
四周寂静没有风,浓烟瞬间弥漫了狭窄的山沟。
老何加快步伐,朝前跑,尽快先将火灭掉。
王丑根把老何刚才扫的那堆垃圾点燃了。
老何扛着一把铁锨,朝火堆奋力扑打,狼狈不堪的样子被各级领导们撞了个正着。
老何黑头黑脸,浑身稀脏,低着头,不敢看领导们阴着的脸。
“关键时刻,你给我脸上抹黑!”指挥长离开时斜了老何一眼。
老何用手抹了一把被烟灰熏黑了的头和脸,半天没明白:这分明是自己脸上的黑嘛,咋就抹到指挥长脸上了呢?
倒是王丑根此时得意得不得了,他“嘿嘿”地笑,不住地给每个人说“好”。
“好你个屁呀!”老何顿时怒火上涌,“嘭”的一脚,踢向王丑根额头。这个动作让他立即意识到接下来的结局。
老何连夜写了五千言的检查稿。他被要求在全镇干群大会上作深刻反思。
创卫突击检查,老何挂了,他顺便把晋升正科的机会也给丢了。
老何抽了一夜闷烟。第二天天没亮,他掐灭最后一支烟头,披着大衣,赶往王丑根住处。
黎明的曙光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人的影子。走近,是王丑根。
“你干啥呀?”
“好!我到地里呀!”王丑根扛着板锄,露出一嘴白牙,给老何笑。
王丑根生平第一次勤快起来了。
老何猛一抬头,见东方露出一抹曙光,一轮红日喷薄欲出。
(原载《河洛文摘》2020年1月5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周寂静,没有风,浓烟瞬间弥漫了狭窄的山沟”,简单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了老何紧张焦急的心理,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
B.小说结尾的“曙光”既指老何起早赶往王丑根家时所见到的真实曙光,又指老何从王丑根的变化看到他脱贫的希望和中国扶贫事业成功的希望。
C.老何帮扶王丑根脱贫的过程充满艰辛,采取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老何付出了不少心血,最终王丑根在其打骂下主动下地干活,走上脱贫之路。
D.小说意蕴丰富,既表现了扶贫不在于送物质,而在于改造思想的主旨,也反映出像老何这样的一线扶贫人员压力巨大,需要关注等现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情节简单,但曲折有致,主要通过老何与王丑根的对话来展示矛盾。
B.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如“干部把眼睛往上一翻,我就脱了!”“我每月给你送的挂面让猪吃了吧?那些米、那些油都进了狗肚子了……”等。
C. 小说虽然表现的是脱贫攻坚这样的宏大主题,但是选材很贴近寻常生活,情节和人物富有喜剧色彩。
D. 小说开头直接点明老何和王丑根之间的帮扶关系及方式,暗示了老何帮扶工作的艰难,为下文做铺垫。
8.小说叙写老何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何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写老何扶贫王丑根的故事时多处运用语言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货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官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无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选编自《宋史·张士逊传》)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
B.“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C.“迁”指古代官员的职位的变化,可以指升职,也可以指降职。与职位调动有关的词还有“擢”“拔”“转”“徙”等。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与“解褐”相同,意为“还禄位于君”。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把州府迁往阳信,并果断地将多余粮食借贷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便利。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官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4分)
(2)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4分)
14.士逊称道皇帝:“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事。”为何有这样的称道?请简要概括。(3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第15~16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1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残”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第二节,壮士从梦中惊醒,义无反顾,奔赴沙场,“星斗恰似当年”暗示诗人依然英勇无畏。
C.第三节,壮士在万马奔腾中,举剑呐喊,以身殉国,此句实写壮士英勇战死的惨烈场景。
D.这首诗以沉郁悲凉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关于壮士的悲壮故事,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
16.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 _____,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很少有人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 ① 的怀念: 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使人在悠长的岁月中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武侯祠坐落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在前,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多年来只有他一人,这气象 ②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奉诸葛亮。不想 ③ ,百姓反把整座庙称为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还有每年两百万人来探访。这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也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D.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0.下列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每年还有两百万人来拜谒。这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也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
B.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还有每年两百万人来拜谒。这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也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
C.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还有每年两百万人来拜谒。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也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D.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至今每年还有两百万人来拜谒。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也是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 ①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 ),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 ② 奠定了重要基础。
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 ③ ,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 B. 出舱活动进行得很是顺利
C. 中国航天员再次顺利出舱 D. 中国航天员进行的一次出舱活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① ;② ;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23.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校打算于2022年11月8日在笃学厅举办四川茶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四川茶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四川味道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笃学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2)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雨果
(3)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4)成都十二中学积极开发实施五育并举的体系化研究性劳动课程,围绕农业生产劳动,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三空间·六领域”劳动教育基地,形成“出力流汗、手脑并用、课程育人”的学校劳动教育特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川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语文半期考试答案
1.D
- D
- B
4.问一: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言之有理皆得分)
问二:①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新诗应有其独立的评价体系。
②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新诗不应自我矮化,拉大与世界新诗的差距。
③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尊重其发展规律。(每点一分,只要答出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自身“小传统”就给分)
5.①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②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
③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
6.C
7.A
8.①刀子嘴豆腐心。老何第一次受到训斥后,窝了一肚子的火气,第二天对王丑根说了很多气话,当王丑根又是赔笑又是自虐时,老何立马又心软了,之后,他们又恢复了正常关系。
②有头脑,讲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何让王丑根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和他交换那些需要的日用品,改变了王丑根只知道索取的现状。
③忠于职守,有耐心。领导第二次检查工作,老何因为王丑根在全镇干群大会上做了五千字检查,还丢了升职的机会,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后面王丑根的变化也终于让他看到了希望。
9.①展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例如从开篇镇长和王丑根对话中,可以看出王丑根最初的无知;老何受到训斥之后的语言描写,反应出他内心的无奈、憋闷。
②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干部把眼睛往上一翻,我就脱了!”“你干啥呀?”“好!我到地里呀!”王丑根由之前对扶贫工作漠不关心,只知道一味索取,发展为亲自下地干活。
③小说多用方言口语,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比如“你这个吃红肉屙白屎的东西!“”好你个屁呀!”等,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 D
- D
- B
13.(1)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得)充足了才离开。(“寻”,不久;“廷”,通“庭”,院子;“须”,等到;“去”,离开。)
(3)这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 (“不肖”,不成才;“知”,了解;“状”,情况。)
15.皇帝放还了(部分)宫女,省下了不必要的开支(1分),不再接受进献的女子(1分),此举重节俭、戒淫逸。(1分)
15.C
16.①用景物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②江潮澎湃,表现壮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
③江潮波澜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契合爱国主题;
④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17.(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8.①长久不衰(经久不衰) ②绝无仅有(亘古未有) ③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19.C
20.D
21. A
22.①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②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③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意思对即可)
23.①“打算”改为“计划”
②“应邀”改为“邀请”
③“拜托”改为“希望”
④“等着”改为“等候”
⑤“听取”改为“聆听”
24.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3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