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 曲线型图象 课件+教案 课件 10 次下载
- 3.3.2 折线型图象 课件+教案 课件 10 次下载
- 4.1.1 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4.1.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课件+教案 课件 9 次下载
- 4.1.3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课件+教案 课件 9 次下载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
展开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的方法,学会用变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形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从常量的世界走入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培养较强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快乐,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预测.
一、知识结构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自变量,因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
(3)利用具体情境来体会两者的依存关系.
4.变量的表达方法:
(1)表格
(ⅰ)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②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③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ⅱ)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绘制表格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②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③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④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⑤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关系式
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图象
①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②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③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5.图象理解:
①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定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②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③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教学说明】复习本章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能用关系式表示
B.图象不能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C.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2一辆汽车由韶关匀速驶往广州,下列图象中大致能反映汽车距离广州的路程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的是(B)
例3星期天,小明与小刚骑自行车去距家50千米的某地旅游,匀速行驶1.5小时的时候,其中一辆自行车出故障,因此二人在自行车修理店修车,用了半个小时,然后以原速继续前行,行驶1小时到达目的地.请在右面的图中,画出符合他们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图象.
解:图象略
例4将若干张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白纸,按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2厘米.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
(2)设x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厘米,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x=20时,y的值.
解:(1)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是20×4-3×2=74(厘米).
(2)y=20x-2(x-1).
当x=20时,y=20×20-2×(20-1)=362.
例5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A地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谁先出发?先出发多少时间?谁先到达终点?先到多少时间?
(2)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行驶速度;
(3)在什么时间段内,两人均行驶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
解:(1)甲先出发;先出发10分钟;乙先到达终点;先到5分钟.
(2)甲的速度为每分钟0.2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分钟0.4公里.
(3)在甲出发后10分钟到25分钟这段时间内,两人都行驶在途中.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B)
A.v=2m-2 B.v=m2-1 C.v=3m-3 D.v=m+1
2.“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D)
3.如图,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B.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
C.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50千米
D.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4.如图,它表示甲乙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后的情况.到十点时,甲大约走了13千米.根据图象回答:
(1)甲是几点钟出发?
(2)乙是几点钟出发,到十点时,他大约走了多少千米?
(3)到十点为止,哪个人的速度快?
(4)两人最终在几点钟相遇?
(5)你能将图象中得到信息,编个故事吗?
解:(1)8点;(2)9点;13千米;
(3)乙;(4)10点;
(5)答案不唯一,略.
5.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3千克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7千克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解:(1)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挂物体质量是自变量,弹簧长度是因变量;
(2)24厘米;18厘米;
(3)32厘米.
6.某公司有2位股东,20名工人.从2015年至2017年,公司每年股东的总利润和每年工人的工资总额如图所示.
(1)填写下表:
(2)假设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每年工人的工资和股东的利润都按上图中的速度增长,那么到哪一年,股东的平均利润是工人的平均工资的8倍?
解:(1)工人的平均工资:2016年6250元,2017年7500元.
股东的平均利润:2016年37500元,2017年50000元.
(2)设经过x年每位股东年平均利润是每位工人年平均工资的8倍.由图可知:
每位工人年平均工资增长1250元,每位股东年平均利润增长12500元,
所以(5000+1250x)×8=25000+12500x.解得x=6.
所以到2021年每位股东年平均利润是每位工人年平均工资的8倍.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1.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6、7、10、12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