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五下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11

    统编五下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11第1页
    统编五下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11第2页
    统编五下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1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了解起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草船借箭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 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难点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2)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3)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2. 简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3.简介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1.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自由发言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 2.了解《三国演义》了解作者罗贯中              3.了解故事背景。   【设计意图:以《三国演义》主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设计意图: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讲授新课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3)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2.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了十万只箭。(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再读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指名读这段话。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是个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人。)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2.认读词语。  3.书写字。   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并解决问题。  2.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设计意图: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课堂小结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5.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经过——结果——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3)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2.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了十万只箭。(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再读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指名读这段话。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是个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人。)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2.认读词语。  3.书写字。   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并解决问题。  2.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全班交流。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5.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经过——结果——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草船借箭精品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草船借箭精品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