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643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643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643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练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句读,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 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①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人各持束緼②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③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④,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②緼,乱麻绳。③唼(shà),水鸟吞食声。④少选,不多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 生尝为《雁奴说》(__________)②或微闻人声(______________)② 各持束緼并匿穴中(__________)④人固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句读。(划两处)后 乡 人 益 巧 设 诡 计3.翻译句子。①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③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4.从表达方式来看,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文章讽喻了怎样的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是故《易传》不云乎:‘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注:①斶:读 chù,颜斶,齐国隐士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斶前为慕势 慕:仰慕B. 士贵耳,王者不贵 贵:尊贵C.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羞:羞辱D.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明:表明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食不服B. 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C. 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D. 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营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3.下列对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斶主动求见齐宜主,却又不愿上前和齐宜王碰面,显示了颜斶的傲骨。B. 大臣认为齐宜王有着强大的实力并且得到天下之士的仰慕,证明士轻君贵。C. 颜斶认为尧、舜、禹、汤、周文王借助贤士辅佐才得以“城共道德”,证明士贵君轻。D. 颜斶过有理有据的斗争,让齐宣王接受了自己的观点,维护了自己的尊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①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②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③,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注释)①留:地名。②复道:楼阁间上下两层架空的通道,即“天桥”。③故:旧怨。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余日夜争功不决 决:决断B. 此何语 语:语言C.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示:给……看D. 于是上乃置酒 置:摆设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为高帝立下汗马功劳,却只愿封留侯,体现了他谦逊、淡泊名利的性格。B. 高帝封赏了所有的功臣,有的将领觉得高帝不公平,因而准备谋反。C. 张良善于提建议,雍齿跟高帝有旧怨,经常羞辱高帝,他劝说高帝先封了雍齿。D. 高帝能虚心听取张良的谏言,并立即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危机得到了化解。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方命坐(______) (2)其人已心怪之(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翌 日 萧 氏 子 盛 服 而 往 意 为 公 必 盛 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白居易传(节选)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1.根据文言文翻译方法,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谒顾况(2)及览诗卷(3)乃叹曰(4)而赋《新井篇》2.细读画线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选文,写出“前言”指代的内容。(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的意思。(3)“耳”写出了顾况怎样的态度?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写成下面小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①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②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靧:洗脸。 ②摘;挑剔。 ③沮止:阻止。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奏颂一篇 奏:进献B. 有诏供奉翰林 诏:诏书C. 援笔成文 援:执拿D. 益骜放不自脩 脩:约束2.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B. 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C.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D.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贺知章一读到李白的文章便惊为天人,对他大加赞赏。B. 唐玄宗非常看重李白,赐以美食,封以高官,甚至亲自为他搅拌羹汤。C. 李白自知不被玄宗身边的权贵所容,于是辞官还山。D. 李白的诗歌与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相提并论,是唐朝的艺术高峰。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力士素贵,耻之, 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偶舍骑步行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 问今是何/世 B.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C. 后/遂无问津者 D. 自恨不/如远甚也3.翻译句子。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4.文中写道:“余顾而慕之”,作者“慕”的是什么?5.本文和《桃花源记》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刘南垣开谕直指使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注释)①刘南垣:人名。②直指使:官名,朝廷特派负责某政务的官员称使。③开谕:启发,使明白。④盈:满。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饮食/苛求属吏 B. 家常饭/能对食乎 C. 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 后/不敢以盘飨责人2.解释文中加点词意思。(1)以(_______) (2)比(_________) ⑶ 然(__________) ⑷ 谕(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4.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并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一。1. ①曾经 ②有时 ③躲藏 ④本来 2.后/乡人/益巧设诡计3.(1)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经验地乱叫。(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3)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4.叙议结合,讽喻只看表面不辨真假,以怨报德的现象。参考译文: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姓冯的人曾写了《雁奴说》,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嫁祸于雁奴,他说:“哪里只是雁是这样呢,人中本来也有,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二。1.C2.B3.A4.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国君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三。1.B2.C3.B4.大臣们喝完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参考译文:“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的文言文翻译为:汉六年正月,皇上封赏功臣。张良没有过战功,汉高帝说:“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决定战争的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子房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四。1. (1)才 (2)对……感到奇怪 2.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3.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4.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参考译文: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五。1.⑴拜见⑵等到⑶于是,就⑷写2.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⑵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⑶“耳”是罢了的意思,写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后,被白居易的才情折服,坦承自己前面所说只是戏言而已,突出顾况对白居易的欣赏与赞美。【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 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 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六。1.B2.D3.B4.高力士向来尊贵,把这件事当作耻辱,(于是)挑剔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想要封李白做官,杨贵妃就阻止(他)。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他的祖先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且常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突然之间意识有些感慨,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召见并设宴招待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还替李白脱鞋,把这深深地当作耻辱,于是他就挑剔他诗中的行病,并加以附会,用以把杨贵妃激怒。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老是一直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把金锦赏赐于他,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唐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七。1.舍:放弃,舍弃 方:正,正在。2.C3.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4.作者羡慕的是优美的农家生活环境,人们安居乐业。5.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八。1.C2. 因为 等到 这样 明白 3.(1)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2)不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在(直指使)面前,(直指使)却无法下筷。4.前:很挑剔,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苛责下属。后:不敢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责备他人了。对饮食挑剔,但能听从他人劝说,知错能改的人。参考译文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专项提分练 专项八 文言文阅读 同步练习,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提分练专项八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提分练专项八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