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授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崔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评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八卦: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飘荡荡。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烟雾笼罩的江面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联使用了哪种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典,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刻画出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使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物。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抒发了诗人岁月易逝,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现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诗人因漂泊在外而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炼字:“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
画面: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面对如此美景,崔颢真的快乐吗?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崔颢在看到鹦鹉洲的萋萋芳草时,就埋下了乡愁的种子,到了薄暮冥冥,江上笼罩一层青烟,这时倦鸟归林,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思乡的种子也就破土而出了。
《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之感,思念家乡之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故事,崔颢与黄鹤楼,李白搁笔,李白的黄鹤楼情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