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附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填空题附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推断题附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附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附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依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I”或“II”进行作答,二者均作答,按“I”进行计分。
I
II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发生装置选择 。
⑵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 。
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装置选择 。
⑵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
2.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下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 (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 (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 ,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 (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 。
3.根据要求将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常用热源 。
(2)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
(3)移动加热的蒸发皿,要用 ;
(4)取8mL液体时,需要 。
4.下图是初中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示物质间转化,“一”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一)探究①石灰石的分解。
取一小块石灰石,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煅烧一段时间后,将剩余固体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请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填写下表,证明石灰石已经分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实验方案
现象
(2)有同学认为,煅烧后剩余的固体中仍然含有CaCO3,可以加入足量的 加以证明。
(3)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生成的“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混合后所得的溶液可用来洗涤帛丝、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4)(二)探究③中和反应
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试剂Ⅰ是 ;
(5)欲验证上述实验结束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石蕊溶液 B.铜片 C.碳酸钠粉末 D.硝酸银溶液
(6)称取5g含杂质的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7)(三)探究⑥氢氧化钠的变质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pH约为8.0。
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种类
NaOH
Na2CO3
温度
20℃
40℃
20℃
40℃
溶剂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作出猜想)
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Ⅲ: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得出猜想Ⅰ正确,但老师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
(9)组内其他同学取上述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变红。
(10)(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小组同学证明猜想Ⅱ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 ;
(11)(四)重要应用
图中④的反应及⑤的转化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实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重要应用是 。
5.在实验台上有下列仪器,做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用 连接;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 连接;
(3)取5gNaCl配置100g5%的盐水,发现质量分数大于5%,可能使用量筒量蒸馏水时,观察液面眼睛发生 (填“仰”或“俯”)视
(4)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则滤渣是 ;滤液一定是 溶液
(5)在检查发生装置B是否漏气时,用铁夹夹紧胶管,向长颈漏斗内注一半水,双手紧贴容器外壁,一会儿瓶内气体压强 ,看到 现象,说明气密性好。
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为 ,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
(3)(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混合溶液温度 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 。
(7)(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
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8)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 。
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在实验A中,刚接通电源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在实验B中,使用过量的白磷的目的是 。
(3)实验C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
(4)实验D中,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
8.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乙同学:锰酸钾、二氧化锰
丙同学:高锰酸钾、锰酸钾
(反思与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2)(继续探究)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取适量的剩余固体放入到试管中并充分加热,然后用 检验,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甲同学猜想正确的结论。
(3)(拓展与交流)甲同学在充分加热过程中,试管内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4)(归纳与总结)分析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时,除了需要考虑剩余的固体反应物外,还需要考虑 。
9.用下图实验验证白磷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3)能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10.已知某金属粉末由铁、铜、铝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粉末由什么组成?
(查阅资料)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提出猜想)
猜想Ⅰ:该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该粉末由 组成。
(2)(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
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 成立。
(3)(实验 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你认为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拓展应用)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1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①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②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2)B实验:乙组同学反应前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钙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实验B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 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物质种类 ④原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1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该装置中除了药品还缺少 ,该物品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a”或“b”)。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
14.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 。
(2)实验二:实验现象为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 。
1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反应后收集到的固体质量恰好等于原镁带质量, (填“能”或“不能”)据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7.不锈钢(镀铬)保温杯,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有时用于婴幼儿喝水,有时用于外出游玩带茶水、咖啡、橙汁等,还有时用于盛放牛奶、热粥。最近有这样一条信息:“不锈钢(镀铬)保温杯不适合盛放呈酸性的饮品。”针对此,同学们展开了以下活动。
(1)(活动一)测定日常饮品的酸碱性
饮品
牛奶
咖啡
橙汁
豆浆
茶水
pH
6.3~6.6
4.5-5.5
3.5
74~79
4.8-6.1
上述日常饮品中,呈酸性的是 。
(2)(活动二)调查不锈钢保温杯镀铬的目的
(查阅资料)1.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2.硫酸亚铬(CrSO4)溶液呈蓝色。
(得出结论)不锈钢保温杯镀铬的目的是 。
(3)(活动三)探究铬是否会和酸性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
①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短时间内无气泡产生,有人认为铬与酸不反应。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
②继续观察一段时间铬片上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交流研讨)
为探究铬、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应补做的一个实验是 ,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
(5)(活动四)交流不锈钢(镀铬)保温杯的使用
不锈钢(镀铬)保温杯在使用时应注意 。
(6)废弃的不锈钢保温杯属于垃圾分类中的 。
A 干垃圾
B 湿垃圾
C 可回收物
D 有害垃圾
18.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用于化学学习。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填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填字母)。
(3)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小得多,原因是 (填一条即可)。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19.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一氧化碳却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为:氧化铜粉末 ;丁装置中的现象是 。
(2)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加热木炭之前要先通一会儿二氧化碳,目的是 。
(4)实验装置丙的作用是 ;丁装置的作用是 。
(5)丁装置中通常盛的都是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澄清石灰水,原因是 。
20.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用装置A、D制取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在实验中发现装置A中反应速率很快,而装置D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的操作是 。
(3)用装置B、C组合也可以制取氧气,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 (填B装置中的“b”或“c”)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 (填“E”或“F”)装置中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21.生石灰(CaO)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CaCO3)制得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生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生石灰”有哪些成分?
(作出猜想)1.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 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查阅资料)石灰石不溶于水,生石灰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熟石灰[Ca(OH)2],其反应原理是:CaO+H2O=Ca(OH)2,熟石灰微溶于水(即:不能全部溶解)。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 。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②
猜想Ⅲ成立
(4)(拓展反思)使用“生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生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2.根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① ,② 。
(2)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制取1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他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他发现产量比校低,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他准备用氯酸钾为原料制氧气,却发现产生氧气比较慢,他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为原料,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原因是 ,此时,对A装置还要加以改变,具体做法是 。
(3)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1瓶较纯净氧气(不考虑水蒸气),她选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但如果你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率,请从图2所示的伙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替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5)你认为小明和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哪一种更好? (填“小明”或“小华”)。理由是 , (写两点)。
23.在学习初中化学之后,小化同学总结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结合物质类别,绘制了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的图示(见图,“—”表示两端存在可以发生反应的物质),根据图示内容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验证实验。
(查阅资料)ZnCO3和Zn(OH)2都难溶于水;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石灰水,CuO固体,CO2,ZnSO4溶液,Na2CO3溶液,A金属,B金属;
(1)(实验一)指示剂与酸和碱的作用
分别取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取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滴入几滴石蕊溶液,都有明显现象的指示剂是 。
(2)(实验二)酸与盐的反应
向装有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三)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向装有CuO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要想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所给实验药品中可向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有 种。
(5)(实验五)中和反应
使用酚酞溶液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操作是:按如下句式叙述实验过程句式:“向X中加入Y,再逐滴加入Z,直到……” 。
(6)(实验六)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
用A,B两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和硫酸锌反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金属
稀盐酸
硫酸锌
A
有气泡产生
A表面有新的固体生成
B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变化
A金属和B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哪两种金属 。
(7)(实验七)碱与盐,盐与盐之间的反应
从实验药品中选择验证①②③之间反应的三种物质 ,进行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2KMnO4 K2MnO4 + MnO2 +O2↑;B;氧气不易溶于水;CaCO3+2HCl=CaCl2+H2O+CO2↑;D;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解析】【解答】19﹣I:(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 MnO2 +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19﹣II:(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分析】(1)考查初中化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
(2)考查的是初中化学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
2.【答案】(1)C;平
(2)搅拌,加速散热;漏斗
(3)易溶于水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1)酒精灯可用作为热源,
故答案为:C;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加速散失。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散热;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分析。
3.【答案】(1)酒精灯
(2)试管
(3)坩埚钳
(4)胶头滴管、量筒
【解析】【解答】(1)酒精灯是常用的热源,故填 B;
(2)试管可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A;
(3)坩埚钳是移动加热的蒸发皿的仪器,故填F;
(4) 取8mL液体时 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C和F;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用途分析。
4.【答案】(1)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稀盐酸
(3) 、
(4)无色酚酞试液
(5)B;C;D
(6)74%
(7)
(8)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也显碱性
(9)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无色酚酞试液
(10)取10克样品,加入100克酒精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取滤渣,洗涤,干燥后固体仍为10克,则猜想三正确
(11);制烧碱
【解析】【解答】(一)探究①石灰石的分解。
(1)石灰石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取一小块石灰石,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煅烧一段时间后,将剩余固体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证明石灰石已经分解。
(2)有同学认为,煅烧后剩余的固体中仍然含有CaCO3,可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加以证明,因为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冒气泡,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3)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生成的“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混合后所得的溶液可用来洗涤帛丝,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Ca(OH)2+K2CO3=CaCO3↓+2KOH;
(二)探究③中和反应
(4)试剂Ⅰ是无色酚酞试液;
(5)A.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可用石蕊试液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此选项正确;B.铜片只能验证溶液是否为酸性,此选项不正确;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用碳酸钠粉末只能验证溶液是否为酸性,此选项不正确;D.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氯化钙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用硝酸银溶液不能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此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CD。
(6)解:设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3.7g
则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74%;
(三)探究⑥氢氧化钠的变质
(7)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得出猜想Ⅰ正确,但老师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也显碱性;
(9)组内其他同学取上述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小组同学证明猜想Ⅱ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设计实验方案为:取10克样品,加入100克酒精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取滤渣,洗涤,干燥后固体仍为10克,说明固体不溶解于酒精,则猜想三正确;
(四)重要应用
图中④的反应及⑤的转化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实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的重要应用是制烧碱。
【分析】(1)、碳酸钙分解会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会生成显碱性的氢氧化钙;
(2)、稀盐酸遇碳酸根离子产生气泡;
(3)、氧化钙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钾发生复分解反应;
(4)、选择酚酞作为中和反应判断的指示剂;
(5)、存在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酸过量、碱过量,不能选择与酸和碱都反应或者都不反应的物质;
(6)、用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计算出氢氧化钙的质量;
(7)、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8)、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9)、先将碳酸根离子沉淀掉,再利用指示剂检测;
(10)、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溶解前后固体质量不变说明全是碳酸钠;
(1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5.【答案】(1)AE
(2)BD
(3)俯
(4)Fe、Cu、Ag;硝酸亚铁
(5)变大;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解析】【解答】(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应选E,故填:AE;(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D,
故答案为:BD;(3)取5gNaCl配置100g5%的盐水,发现质量分数大于5%,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质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偏小,溶剂质量偏小,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故是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4)金属活动性:Fe>Cu>Ag,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充分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说明铁粉剩余,故硝酸铜、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是Fe、Cu、Ag;滤液一定是硝酸亚铁溶液;(5)在检查发生装置B是否漏气时,用铁夹夹紧胶管,向长颈漏斗内注一半水,双手紧贴容器外壁,气体受热膨胀,故一会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看到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现象,说明气密性好。
【分析】(1)(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3)根据量筒读书的方法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5)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6.【答案】(1)试管内液面上升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HCl+NaOH═NaCl+H2O
(4)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5)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6)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8)2.2g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可知,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说法不合理;(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没有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混合物,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7)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A→C段发生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8)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说明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为50g,氯化氢的质量为50g×3.65%%=10.6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变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
(3)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4)根据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6)根据物质的提纯的方法分析
(7)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8)根据氯化氢的质量结合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7.【答案】(1)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
(3)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4)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解析】【解答】(1)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故在实验A中,刚接通电源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中白磷需要过量,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全,故在实验B中,使用过量的白磷的目的是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
(3)酒精灯加网罩可以使外界与火焰之间的空气流通变差,空气流通的少了,带走的热量也就少了,火焰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集中加热一个部分,故实验C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4)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为防止四氧化三铁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故实验D中,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分析】(1)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
(2)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中白磷需要过量,尽量使氧气消耗完全,进行分析。
(3)酒精灯加网罩可以使外界与火焰之间的空气流通变差,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8.【答案】(1)丙;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一定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
(2)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3)A
(4)生成物中的固体物质
【解析】【解答】[反思与交流]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一定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所以丙同学猜想是错误的,故填:丙;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一定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
[继续探究]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取适量的剩余固体放入到试管中并充分加热,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得出甲同学猜想正确的结论,故填: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拓展与交流]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二氧化锰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A。
[归纳与总结]分析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时,除了需要考虑剩余的固体反应物外,还需要考虑生成物中的固体物质。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氧气的助燃性,反应过程生成物质量变化知识分析。
9.【答案】(1)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2)②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未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①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盘点燃烧,③处白磷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1)铁、铝
(2)铜;有;Ⅱ
(3)能;根据实验探究第一步现象,确认粉末一定含有不与酸反应的铜,排除猜想3;而采用硫酸亚铁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有变化的,证明猜想二成立,溶液颜色无变化的,证明猜想一成立
(4)2Al+6HCl═2AlCl3+3H2↑
【解析】【解答】[提出猜想]猜想Ⅰ: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粉末由铁、铝组成;
[实验探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所以: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铜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理由是由步骤①知,一定有不与盐酸反应的铜,接下来就是证明是铁还是铝,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而铁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所以向样品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时,析出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铝;
[拓展应用]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分析】(1)根据三种金属的两两组合形式分析
(2)根据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氢气放出,铝和氢氧化钠由氢气放出分析
(3)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分析
(4)根据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分析
11.【答案】(1)澄清石灰水倒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
(3)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试管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锥形瓶中的溶液要变浑浊;(2)仅凭(1)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3)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倒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2)不能;因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灰水倒吸入锥形瓶中,碳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3)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会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要验证二者中一种是否有剩余只需加另一种物质观察现象即可分析。
12.【答案】(1)②;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密闭
(3)①②④
【解析】【解答】(1)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但是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正确的是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烧杯不密封,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烧杯中的质量变小,则天平指针向右偏转。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故填:①②④。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分析;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
13.【答案】(1)试管
(2)A;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a
(4)BD或BE或BF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装置,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A;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a.(4)由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固体锌和稀硫酸溶液的混合物常温制取氢气,不需加热,故发生装置选B,收集装置可选D、E、F;故填:BD或BE或BF.
【分析】(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14.【答案】(1)试管中氧气耗尽
(2)棉花团由①到③依次变红
(3)
【解析】【解答】(1)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试管内氧气耗尽;
(2)实验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棉花团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故现象为:棉花团由①到③依次变红;
(3)实验三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
(2)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分析。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15.【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左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上时,能够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氨水,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是因为氨气没有和水反应,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
【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2)根据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分析
16.【答案】(1)
(2)不能
【解析】【解答】(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若反应后收集到的固体质量恰好等于原镁带质量,氧化镁中吸收了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故不能据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2)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以再开放系统中进行。
17.【答案】(1)牛奶、咖啡、橙汁、茶水
(2)防止不锈钢保温杯生锈
(3)开始阶段是铬表面的氧化膜在与酸发生反应,所以无气泡产生;
(4)用与铬片大小相等的铁片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比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的速率慢
(5)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
(6)C
【解析】【解答】(活动一)酸性物质的pH小于7,上表中牛奶、咖啡、橙汁、茶水的pH均小于7,显酸性;故填:牛奶、咖啡、橙汁、茶水。
(活动二)从资料可知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不锈钢保温杯镀铬的目的是防止不锈钢保温杯生锈;故填:防止不锈钢保温杯生锈。
(活动三)①从活动二的资料显示,铬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开始阶段是铬表面的氧化膜在与酸发生反应,所以无气泡产生;故填:开始阶段是铬表面的氧化膜在与酸发生反应,所以无气泡产生。
②当氧化膜反应后,金属铬和稀硫酸反应,蓝色溶液为硫酸亚铬,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故铬(Cr)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故填:Cr+H2SO4=CrSO4+H2↑。
(3)前面的实验探究了铬和酸的反应,因此探究铬、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应补做的一个实验是用与铬片大小相等的铁片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反应,若铬的活动性大于铁,那么产生气泡的速率是铬大于铁,而铜不与酸反应,据此可以探究它们三者的活动性顺序;故实验现象是铁与稀硫酸反应比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的速率慢;故填:用与铬片大小相等的铁片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比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的速率慢。
(5)由于氧化铬和铬都可以和酸反应,故不锈钢(镀铬)保温杯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
(6)A、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不正确;
B、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不正确;
C、废弃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所以属于可回收类垃圾,正确;
D、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废气不锈钢保温杯不属于此垃圾,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溶液pH小于7的呈酸性分析;
(2)根据镀铬可防止不锈钢生锈分析;
(3)根据铬与酸能发生反应分析;
(4)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反应速率快则活动性强分析;
(5)根据不锈钢(镀铬)保温杯能受酸腐蚀分析;
(6)根据废弃金属制品可回收分析。
18.【答案】(1)D
(2);BE
(3)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C或D
【解析】【解答】(1)A、选择药品时,该药品需要容易获得,且能生成所需的气体,否则无法制取气体,不正确;
B、反应条件需适中,易于控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不正确;
C、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不能污染环境,不正确;
D、无需考虑气体的颜色和气味,正确。
故答案为:D。
(2)装置B中发生反应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要想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BE,B、E装置均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故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小得多;
(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要想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可选C或D,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D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发生、收集装置;
(2)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的停止:多空隔板;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4)分液漏斗、注射器:控制反应速率。
19.【答案】(1)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有气泡产生,装置内液面下降
(2);CO+CuOΔ__Cu+CO2
(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使玻璃管炸裂;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收集一氧化碳
(5)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弱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氧化铜粉末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
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丁装置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装置内压强增大,将丁装置中的液体排出,通过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丁装置中,故丁装置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装置内液面下降;
(2)试管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Δ__Cu+CO2;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高温)容易发生爆炸,故加热木炭之前要先通一会儿二氧化碳,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实验装置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使玻璃管炸裂;
由以上分析可知,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收集一氧化碳;
(5)丁装置中通常盛的都是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澄清石灰水,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弱。
【分析】(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变成金属铜单质;
(2)书写方程式之一标注反应条件及配平;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4)根据装置的特点及承装试剂的种类分析;
(5)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20.【答案】(1)长颈漏斗
(2);氧气不易溶于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b;
(4);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底炸裂;;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用装置A、D制取氧气,由A图可知,试管口塞了棉花,因此是选用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Δ__K2MnO4+MnO2+O2↑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用D装置收集氧气;制取气体时,装药品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D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检验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 2KMnO4Δ__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装置B、C组合也可以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一定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故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b处,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用过氧化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物为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b; ;
(4)E中的反应物为铁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故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底炸裂;F中的反应物为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故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因为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但细沙可以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底炸裂,故E装置中的水可用细沙代替。故答案为: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底炸裂; ;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1.【答案】(1)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4)
【解析】【解答】[实验探究](1)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不足以说明只有碳酸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是白色不溶物;(2)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说明猜想Ⅲ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3)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证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稀盐酸证明碳酸钙存在;步骤如下: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②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②可以推出猜想Ⅲ成立。
[拓展反思]
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钙混合物中加盐酸时氢氧化钙与盐酸先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反应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22.【答案】(1)锥形瓶;水槽
(2)E;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氯酸钾的分解;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B;C;过氧化氢 水+氧气
(4)B
(5)小华;不用加热;产量高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锥形瓶,②是水槽;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选择A装置制取1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氯酸钾的分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为原料,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原因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氯酸钾的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对A装置还要加以改变,具体做法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选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4)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选择的仪器是B;
(5)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是常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需要加热,所以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更好,理由是:不用加热,产量高。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3.【答案】(1)紫色石蕊试剂
(2)有气泡产生
(3)
(4)2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太试剂,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6)A∶Mg(Al) B∶Fe
(7)石灰水,ZnSO4溶液,Na2CO3溶液
【解析】【解答】【实验一】(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遇酸不变色,因此都有明显现象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二】(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
【实验三】(3)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为:
【实验四】(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检验有碳酸钠即可证明反应发生。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石灰水即可,所以为2种
【实验五】(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六】(6)A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排在锌前。B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溶液为浅绿色,浅绿色为亚铁离子溶液。所以A∶Mg(Al) B∶Fe
【实验七】(7)碱与盐反应和盐与盐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要注意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即产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石灰水,ZnSO4溶液,Na2CO3溶液
【分析】(1)石蕊指示剂:酸红碱蓝中不变;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4)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5)根据酸碱性溶液遇到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
(6)根据表中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7)碱与盐反应和盐与盐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4)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推断题附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