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河姆渡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 )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 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 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2.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 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3.周代分封齐、鲁是为了扼制东夷,分封燕、晋是为了控制北狄,分封南部多个姬姓诸侯国是为了抵御南淮蛮夷。这一做法( )A.使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形成 B.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D.强化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4.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铜尊则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这体现了(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阶级分化的形成 D.中原进入青铜时代5.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 )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6.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指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下列符合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C.“兼爱”“非攻” D.“治民无常,唯法为治”7.“新帝国把全国分为36个郡,它们又被分为更小的单位,下设上千个县和道。通过这种方式,秦在整个中华帝国实现了对所有新征服地区的直接统治。”最能体现材料所述观点的选项是( )A.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B.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所沿用C.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D.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8.如图是秦朝统一文字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统一的文字字体应为隶书 B.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9.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郡国并行导致势力膨胀 B.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推广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10.据《汉书·地理志》统计,西汉政权先后在27郡设有盐官35处,在38郡设有铁官46处,全国各地的盐铁官都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后更名大司农)这些措施旨在( )A.盐铁收归官营 B.增加中央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征讨边疆匈奴11.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传西域东传冶铁技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手工业品等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蚕豆、骆驼、驴、骡、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琵琶、胡迪等①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 ②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史记》首创民族列传,即《匈奴列传》《南越列传》等六篇专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例子。而且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司马迁都把他们的祖先视为黄帝。这一叙史方式( )A.说明西汉开始出现华夏认同观 B.反映了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C.顺应了当时大一统的时代潮流 D.强调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己初步形成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14.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 )①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②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③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④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A.耗费国力 B.激化矛盾 C.加速隋亡 D.促进交流15.分析下表,以下与唐代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是( )时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人口1235万人约3714万人5288万人约1600万人口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安史之乱 ④五代十国的政权割据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6.“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17.赵匡胤曾问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最有可能回答( )A.“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C.“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18.北宋时,城市人口剧增,“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北宋( )A.经济重心的转移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印刷技术得到提高 D.城市化进程已完成19.有学者认为:“宋朝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构成了其灿烂的文明。”这种“灿烂文明”表现在( )①“市”已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②出现了纸币——交子③指南针应用于海上方向测定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21.明太祖采取了一项政治措施后,使得皇权定于一尊,文官与皇帝之间,无复汉代与宋代可见的制衡。绝对的皇权,保护了保守主义,以致质疑当时制度的思想,都难逃政治权力的压制。该措施是指( )A.设立内阁 B.设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密折制度22.600多年前,明成祖曾多次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此“壮举”相符合的表述有( )①和平友好、文明交流 ②开拓疆土、万国来贺③经济至上、扩大市场 ④耀兵异域、宣扬国威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3.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完善了皇帝独裁机制2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明朝影响周边国家 B.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C.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 D.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25.京剧中的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曹操、赵高、严嵩等形象在京剧表演中属于水白脸。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这种现象( )A.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B.有利于在民间普及历史知识C.进一步强化了传统价值观 D.提高了京剧在戏剧中的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点。(4分) 材料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6分) 材料三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元代行省制承上启下,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元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折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2分)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价值。(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6分) 材料二(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4分) 材料四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的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变方向。这就致使海洋观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摘编自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末明初之后中国海洋安全隐患的表现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会徽灵感来源于汉字“冬”,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1)依据材料一,通过了解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及汉字发展历史,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材料二有唐一代,吐纳东西文化,兼容华风异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都很明显。在京都长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使得居民的衣饰、饮食、娱乐、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胡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大都会包含的气象,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貌。——张兴胜《唐代长安的“胡化”风气》(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结合唐代佛教传播的史实,阐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6分)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北)-历史(A3考试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安徽卷)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