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示范课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2.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人们是怎样过节的。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复习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2.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教学难点】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人们是怎样过节的。【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PPT出示词语)贴窗花 祭扫 赛龙舟 乞巧 赏菊 满堂飘传统 元宵 大街小巷 艾香 牛郎织女 月饼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每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呢?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回顾,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再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2.探究活动(1)红红火火中国年。①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板书: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②交流: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出示词语“贴对联、拜年”及情境图片。③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创可贴、贴福字,贴贴画”,齐读词语。(2)热热闹闹元宵节。①提问:元宵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呢?预设:元宵节,人们喜欢看花灯。(板书:元宵节 看花灯)②(出示看花灯的情境图,理解人如潮)师:元宵节那天,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做工精致,有的挂在街头,有在放在地上,看花灯的人们挤满了大街小巷,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呢?除了可以说“人如潮”还可以怎么形容呢?预设:人山人海,人头攒动。③除了看花灯,你们家怎么样过元宵节?预设:元宵节,我们吃元宵,猜灯谜,看元宵晚会……④小结引读:春节,人们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人们吃元宵、看花灯,人们的心情怎样?预设:很欢乐。让我们带着着欢乐的感情读一读第一和第二句话。(3)雨落纷纷清明节。①师:清明节到了,人们会做什么呢?预设:清明节,人们去祭扫、去踏青。(板书:清明节 祭扫)②教师补充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③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预设: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很沉重。④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沉重的心情齐读句子。(4)怀古颂贤端午节。①端午节到了,人们会做什么呢?预设:端午节到了,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和插艾草。(板书:端午节 赛龙舟 包粽子 插艾草)②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和插艾草,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预设:饮雄黄酒,配香囊。(出示饮雄黄酒,配香囊的词语和图片),齐读词语。③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④让我们带着对屈原的崇敬之情齐读第四句。(5)美丽传说乞巧节。①七夕有哪些习俗和传说呢?预设:七夕有乞巧的习俗。(板书:七夕节 乞巧)②(出示牛郎织女会鹊桥的图片)教师简单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男耕女织,情深意重,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去追,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伤心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③教师补充乞巧的习俗: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们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④让我们带着祝福齐读第五句话。(6)团团圆圆中秋节。①中秋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预设:中秋节,人们吃月饼,赏月。(板书: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②我国的月饼多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预设:豆沙月饼、莲蓉月饼、蛋黄月饼……③师:中秋节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美呀!让我们读出全家团聚的喜悦之情!(6)敬老爱老重阳节。①师: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预设: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敬老、踏秋、赏菊、登高。(板书:重阳节 敬老 踏秋 赏菊 登高)②你知道重阳节还有什么传统习俗吗?预设:饮菊花酒、插茱萸……③出示饮菊花酒、插茱萸的图片,引导学生齐读词语。④教师补充重阳节的由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⑤指导学生读好第六句话。(7)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转眼又回到了春节,人们全家团圆,家里热热闹闹。这一句我们要重读佳节名称,声音要欢快,传递出期盼全家团聚的急切和喜悦之情。②范读,读出欢快的节奏,知名读,齐读,读出期盼全家团聚的急切和喜悦之情。(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熟读成诵,记住传统节日。2.探究活动(1)小结引读全文:一年又一年,中华儿女热热闹闹地过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就这样世世代代地流传着(板书:世代流传)。(2)趣味朗读。①播放情境课文《传统节日》,学生跟着视频朗读全文。②师生问答读。师:什么到,人欢笑?生: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③用上快板,男女分读。(3)指导背诵。填词卡:看板贴的节日名称,填空背。消词卡:指名逐句背诵,这个摘掉词卡。(4)播放情境课文《传统节日》背诵版。指导学生跟着情境课文《传统节日》练习背诵。设计意图:传统节日里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找节日、说习俗、背歌谣,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穿插句子的训练和情感的渗透,并且利用民间故事、古诗等丰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感受节日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让传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三、书写指导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贴、街、舟、艾”4个生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5个生字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敬、转、团、热、闹点拨:(1)“敬”和“转”都是左右结构,“敬”左边的“苟”草字头偏右,“句”偏左;“转”稍有点左窄右宽,车字旁的第三笔是竖。(2)“团”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3) “热”是上下结构,四点底第一点和后面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4)“闹”是半包围结构。“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在竖中线上。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写字主要关注结构和关键笔画,根据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交流了自己是怎样过节的,还学习了不少生字新词,收获真大呀!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五、拓展延伸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设计意图:教师补充了彝族、白族等民族的火把节和傣族的泼水节,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六、布置作业学完本课,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1.当堂作业:背诵《传统节日》。2.课后作业:(1)你知道哪些写节日的古代诗歌?(2)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自己的节日吗?3.拓展作业:选择一到两个你了解的汉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仿照儿歌写一写,注意字数和押韵。设计意图:布置的作业体现了分层,并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板书设计】 春 节——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祭扫 传统节日 端午节——赛龙舟 包粽子 插艾草 世代流传 乞巧节——乞巧 中秋节——吃月饼 赏月重阳节——敬老 踏秋 赏菊 登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0 蜘蛛开店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2 小毛虫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6 雷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