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背诵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683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背诵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683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背诵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683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至第四章的背诵学案
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背诵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背诵学案,共6页。
编写人: 审核人:高二地理组 使用时间:第2周
班级:2021级高二 班 姓名: 学号: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3.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安全含义
强调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主要途径
①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生产方式绿色化
5. 废弃的快递包装可能带来哪些主要问题?谈谈解决措施
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4.1《走向生态文明》课本96页【活动】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①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
②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
③由于房屋气密性好,屋顶内侧安装了通风换气系统,室内废气可回收转换为热能,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④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被动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
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意味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 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的战略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以备非常时期利用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掌控强大的船队;运输通道多元化;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
3.制定战略储备需要考虑的因素
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和规模;国内资源耗竭状况;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外储量;全球供需趋势;进口依存度;获取成本;综合国力;国际政治环境
4. 保障环境领域安全的主要措施
常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①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②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
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规定了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以实现科学、有序、高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5.风险预警与风险防控
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6.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流程
7.推动公众参与的主要措施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8.公众生态环境行为
4.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社会监督的主要措施
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4.2《国家战略与政策》课本100页【思考】
能源战略、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有什么区别?
能源战略是总领,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是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是能源战略推进实施具体措施。
第三节 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如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当前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特点
意愿高、涵盖面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特点。
5.国际合作的途径:
5.中国行动
持积极态度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
签订并履行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
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
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4.3《国际合作》课本109页【活动】
1.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即应将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多少摄氏度以内?
《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2.在确定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后,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在其中承担什么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社会阶段
生产力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阶段)
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
采集、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崇拜、依赖环境(依附自然)
农业社会(农业文明阶段)
不断发展,有了很大提高
种植、养殖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改造自然(半依附自然)
工业社会(工业文明阶段)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生态文明
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绿 色 生产( 工 业 、 农业、服务业) 绿色消费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既要开发利用自然,又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方式
绿色化措施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步骤一
风险控制
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
步骤二
应急准备
制定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配备应急装备和物资
步骤三
应急处置
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步骤四
事后恢复
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查清事件原因,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
步骤五
信息公开
采取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开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等信息
类型
具体内容
节约能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践行绿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选择低碳出行
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分类投放垃圾
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减少污染产生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呵护自然生态
爱护山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
加强宣传动员
培育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热情,广泛动员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事务,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推进资源、环境信息公开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资源、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定期公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
建设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对话机制,开辟有效的意见表达和投诉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的对接平台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大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司法保障
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对相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专业培训;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环境违法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为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途径
作用
签署公约及履约
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约束缔约国履行本国的责任和义务。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有利于协商解决跨国、跨区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避免武力冲突。
资金援助
发展中国家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障国家安全。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人员交流,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自身应对资源、环境安全的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支撑。由于不同国家科技水平不同,开展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可以扩大科技开放,起到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优秀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一,对点训练,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推动公众参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