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9 端午粽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聊聊喜欢吃的粽子。
师:同学们,你吃过粽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粽子?
预设1:肉粽。
预设2:蛋黄粽。
预设3:红豆粽。
预设4:红枣粽。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这篇课文吧!
2.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板书: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聊学生们喜欢吃的粽子活跃气氛,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诵读课文。
3.集中识字
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了解端午棕,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zòng mǐ dòu ròu
粽子 糯米 红豆 鲜肉
② jiān zǒng fēn duān jié
中间 总会 十分 端午节
③ dài zhī jù niàn
带回 知道 据说 纪念
(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预设:形声字识字、加一加识字、部首识字、看图识字。
点拨:
①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粽、据”。
师:同学们,学习生字有很多方法,比如有很多字,它的部首和字义相关,而部首旁边的基本字与它的读音相关,所以我们可以记住一个识记形声字的口诀:“基本字表音,部首表义”。
(出示“米”)和老师一起读:米字旁,米字旁,与粮食有关。谁能用老师教的口诀来说一说“粽”字怎么记?
预设:粽,粽中有米,所以用“米”字旁,基本字“宗”音节是“zng”。所以“粽”读“zòng”。组词:粽子、粽叶。
同学们真棒!知识运用得真不错!
(出示“扌”)和老师一起读:提手旁,提手旁,与动作有关。那么“据”字怎么记呢?
预设:据,本意是指手靠着,所以用“扌”,基本字“居”音节是“ju”, 所以“据”读“jù”。组词:据说、数据。
②借助图片来识记“肉、豆、米”。
师:你们看“肉”的图片(出示图片),“肉”的纹路和“肉”字很像。
师:接着我们看“豆”这个字,豆在古代的时候是表示装食物的器皿(出示图片),“横”是盖子,“口”就像是它的肚子,“点、撇”像这根柱子,“长横”就像它的这个底座。组词:红豆、绿豆。
师:再来看“米”这个字,以前的“米”,他们是这么写的(出示图片),像不像一粒粒米?组词:大米、米粒。
③借助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知、念、间、分”。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你还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识字吗?
预设:加一加。
矢+口,知,组词:知道、知识。
今+心,念,组词:纪念、想念。
门+日:间,组词:房间、中间。
八+刀:分,组词:分开、分类。
师:以前这个“分”是指用一把刀,把东西分开的意思,所以它还是个会意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呀!还有什么方法吗?
预设1:形近字识字。
“总”这个字是“心”字底,把“念”上面的“今”换成一个“倒八”加上“口”,就是“总”了。组词:总是、总共。
预设2:借助部首识字。“带”的部首是“巾”,上面的一横三竖像是很多的带子。组词:带来、彩带。“节”的部首是“艹”,它与植物有关,这样的字我还知道有“草”“花”等,组词:节日、春节。
④综合识字。
师:那这个最难“端”的字,你们又是怎么记的呢?
预设:左边一个立字旁,右边有个山和而字。
师:是的,以前的“端”字呀,是这样的。(出示图片)你看,左边站着直直的人,右边是嫩芽从土里直直地钻出来,所以这个字就表示“直、正”。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我们写的字要端正,我们的坐姿也要端正。这个“端”啊,还有不同的意思呢,“端茶”就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再比如“笔端”,这就表示东西的一头。课题中的“端午”就是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阳历大约在六月,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积累多样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同时,集中识字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为之后的问题探究作铺垫。
过渡:认识了那么多生字宝宝,接下来的一字短语你会读吗?
4.朗读“一”字短语。
一到端午节 一锅粽子 一口粽子 一股清香
一掀开锅盖 一小篮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
师:“一”可是一个淘气的宝宝,它和不同的词语搭配,它的读音就变了。听老师读,你回忆起“一”字变调的规律吗?
预设:在第四声前它读第2声,在其它三声前读第4声。
师:同学们学了能用,这叫学以致用。跟老师读一读,同桌合作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分“听老师读发现技巧、跟老师读学习方法、同桌合作进一步练习”三步走,帮助孩子克服拖音,掌握节奏,为下文读好长句、练习表达做准备。
5.标出自然段。
师:“一”字短语会读了,那你自然段标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同学们真棒,已经会标自然段啦!
设计意图∶学习基本的阅读本领,学会标出自然。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并朗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长句子。
2.探究活动
(1)同学们,你看,这一句中有三个标点符号,怎么读呢?
预设1:句子中间的逗号停顿的时间短一些。
预设2:句末的句号停顿的时间长一些。
师:像这样的有几个逗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长句,那我们用上这个方法,一起来读读这句长句子吧!
(2)“总会”“盼着”这些词的意思你理解吗?
师:你读得特别好,那“总会”这个词语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总会”是“一直会、经常会”的意思,“总”这个字下面是个心,外婆心里总想着我们,她已经习惯这样做了。
师:“盼着”的“盼”这个字,左边是一个目字旁,那是外婆煮好了粽子,睁大眼睛,在门口看啊看,盼着我们回去。多有爱呀!
点拨:小朋友们,在朗读句子时,在这些圈出来的词语(一到、总会、盼着)后面停一停,就能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让别人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来试试。
师:“盼着”是什么意思呀?
预设:是盼望、期盼、期望的意思。
师:是呀,有时候用上找近义词的方法,就能很好地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师:那小朋友们,你现在最盼什么呀?
预设1:盼着放假,可以出去旅游。
预设2:快点过生日,可以收到很多礼物。
师:那课文中的外婆在盼着什么呀?
预设1:过节了,外婆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预设2:可以分享美食,吃外婆做的粽子。
师:你看,这样的心情就是盼着。每到端午节,外婆总是这么期盼。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一起来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这些红色的字,就能读出外婆对我们的爱恋和牵挂。
外婆的那份期盼有多深,对我们的那份爱就有多深,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成为外婆的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爱我们的习惯。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从字词的意思入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重点词、借助偏旁、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读长句子的方法。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那外婆包的粽子是怎样的?请小朋友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用横线画出句子。
2.探究活动
师:你知道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吗?请用笔在书上圈画出来。
预设:箬竹子、糯米、红红的枣。
师:出示图片,那你认识它们吗?看,这是箬竹叶,这是糯米,这是枣。那你再看看图上的箬竹叶、糯米和枣都是什么样的呀?
预设1:箬竹叶是绿绿的。
预设2:糯米是白白的。
预设3:枣是红红的。
师:那现在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插图,想想它们的样子(板书),在括号里填一填?你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出示:
( )的箬竹叶
( )的糯米
( )的枣
点拨:
①青青的箬竹叶(板书:青叶),这个青青的我们还可以说成是绿绿的。比如绿绿的小草我们也可以说成青青的小草,那绿绿的秧苗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秧苗,我们要将“的”读得又轻又短,一起再来读一遍。
②那再看,糯米是什么颜色的呀?白白的糯米(板书:白米),继续往下说,怎样的枣?红红的枣(板书:红枣)。把“的”读得又轻又短,就能把词语读连贯了。
③小朋友们,你再读读,想想括号里的词语都和什么有关?
预设:和颜色有关。
师:用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表示颜色的叠词,不仅让我们觉得粽子的颜色好看,而且读起来还很有节奏,就让我们用上词语连读的方法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其实呀,这也是个长句子,遇到长句子我们不能一口气读完,要断句。怎么断句呢?我们读读这首儿歌就明白了:
遇到长句不要慌,
停顿符号来帮忙,
逗号换口气,
句号停一停。
用上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读读。
师: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外婆包的粽子是怎么样的?
预设1:好看。
预设2:我觉得一定会很好吃。
师:对呀,外婆包的粽子颜色多,样子好看极啦,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吃呢!就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本课语用点在于“读好长句子”,这在课后习题中明确指出。在上一环节中,已经通过词语连读的方法教孩子读好“一”字短语,本环节重点指导停顿和换气。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读相关句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2.探究活动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你读读看——裹着。这个“裹”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图片)你看,古时候的“裹”是这样的,人们从山上采着野果,用衣服包住后带回来,这就是“裹”。现在,你再看看,这句话中是什么裹着什么呀?
预设:青青的箬竹叶裹着白白的糯米。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说说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吗?
预设:拿叶子包住米,放红枣,再包起来。
师:这位小朋友用上了表示先后的词。作者用一句话就把外婆包粽子的过程写清楚,这句话先写了青青的箬竹叶,再写了白白的糯米,最后写了红红的枣。那你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个顺序换一下吗?
预设:不能换,换了就包不起来了。
师:是呀,外婆包粽子是有顺序的,箬竹叶在最外面,先写青叶,再写糯米,后写红枣。(板书:先、再、最后)。这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这样写,语句才通顺。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本课语用点在于“读好长句子”,这在课后习题中明确指出。此外,关注文本间的联系,进而借助句式训练表达也是本课重点。
(四)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呢?
2.探究活动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你从句子中还发现了粽子的什么特点?
预设:味道很香。
师:是呀,一掀开锅盖,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这个词语你会读吗?——掀开。“掀开”表示一个动作,想想平时妈妈做饭时,掀开锅盖的动作,来,我们一起来做做“掀开”这个动作。
师:怎样的香才能称为清香呢?
预设1:就是淡淡的香味。
预设2:香味不是很浓。
预设3:煮熟的粽子散发着箬竹叶的清香,白糯米的米香,甚至还有甜甜的枣香。
师:这味道实在是太美味了。你看,在这几处词语后面,稍稍地停顿一下,就能让我们听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师:粽子除了香,它还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找到了吗?
预设:“又黏又甜”。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红枣粽子吗?那想想自己吃粽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
预设:甜甜的味道,黏黏的感觉。
师:这个就叫又黏又甜,这可是吃粽子时独有的感受哦。这个词语,用两个“又”字,把粽子的黏和甜的特点一下子就表达出来了。小朋友,你吃过各种各样的粽子,那它们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也用上“又___又___”来说一说?
预设:又甜又糯、又黏又糯、又甜又软、又糯又软、又黏又软、又鲜又酥、又鲜又嫩、又糯又鲜、又香又糯……
师:外婆包的粽子又好看、又好闻、又好吃,一起夸一夸吧!
设计意图∶学习并积累“又___又___”的词语。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
四、书写指导
过渡:老师把今天学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
1.儿歌导入。
五月初五端午到,
箬叶糯米把粽包。
鲜肉红豆还有枣,
外婆的手儿真叫巧!
2.书写观察。
(1)书写带“十”字的字。
师:我们来读读这四个需要学写的生字。这四个生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预设:都有一个“十”字。
师:那你们再看看,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位置不同,写法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点拨:
午:独体字结构,十字在下方,横要伸臂膀,竖要尾巴长。
米:独体字结构,十字在中间,横收撇捺展,竖要压中线。
叶:左右结构,十字在右边,横要写得短,竖像一把剑。
真:上下结构,十字头下写个框,三个短横里边藏,长横来了把门守,八字的撇、点摆稳了。
设计意图:课的末尾出示教师自编的儿歌,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又是对生字的复现,还包括要学写的四个生字。孩子们在语境中写生字,有利于对字形和字义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满怀深情的外婆,闻到了粽子的清香,尝到粽子甜和糯,还学习了长句子的朗读方法,学会了很多生字,会写了四个字,真是收获满满呀。关于端午粽,还有什么我们没有了解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布置作业
一星级:你们家会不会包端午粽呢?跟家人们聊聊你们家包粽子的故事。
二星级:看家长包粽子,尝试学习。
三星级:学习包粽子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设计了实践性作业,进一步了解粽子,感受粽子的特点,感受包、吃粽子间的亲情的同时进行劳动教育。作业设计还考虑到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了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青叶 先
端午粽 样子 白米 再
红枣 最后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9 咕咚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9 咕咚第1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第1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9 端午粽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9 端午粽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