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686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686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反思
展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授课环节: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领悟送别诗的特点,感受到王勃的送别诗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声阅读教学:
1、教师范读——校准字音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范读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2、一读——知人论世
【设计意图】了解关于王勃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带着任务朗读,这是本节课第二次读诗。
3、二读——解诗题,找意象
设置朗读比赛——
读到第三遍学生基本能够朗读流畅,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之前要说好比赛规则,评比细则,注意强调音准、声调和感情。朗读形式不限,新颖的朗读形式还可以额外加分。各小组展示完一定要注意小组之间的评价。
【设计意图】理解诗歌题目的含义和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形成全员朗读的良好氛围。
4、三读——理解诗意
设置翻译比赛——
分别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派给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比赛。设定好比赛规则:翻译准确、具体、流畅等,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在熟读后理解诗歌大意,翻译比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分细则则会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准确翻译的好习惯。
5、四读——感悟诗情
以问题序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成师生—生生互动
(1)这首诗首联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如何理解?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诗中哪句看出来的,请具体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6、五读——赏析名句
读到这里学生基本上能够熟读成诵,应重点突出这句千古名句的朗读,可对学生的读做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开阔的意境。同时依旧利用两个问题完成对名句的赏析。
(1)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总结: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句的赏析,深入透彻地理解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趣,为学生积累名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7、六读——思维引导,概括总结
学法指导——“起承转合”法:
“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A起:首联。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事件发生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
B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
C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D合:尾联,回应题目,在情绪、逻辑、意义上进行揭示和升华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整首诗的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8、师生诵读:师生一起背诵全诗,在朗朗读诗声中再次体会诗歌的高远意境、诗人博大胸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在齐诵中再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豪情。
三、拓展延伸:
熟悉其他送别诗,体味诗中意境:
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设计意图】迁移延伸到其他的送别诗,辅助体会送别诗的特点以及王勃送别诗的与众不同。
四、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全诗做总结,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当堂检测
1、诗中体现既然同在异乡为异客,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的诗句:
2、交代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同时点题的诗句:
3、由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4、劝慰友人不要作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的诗句: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巩固学习成果,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
六、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
|
【设计意图】清晰展示诗歌的思想脉络,让学生对于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学习过程一目了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5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法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释题,赏析,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浅吟《子衿》,品味《子衿》,悟读《子衿》,背唱《子衿》,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