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AB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AB卷)含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
(A卷)
第I卷(选一选)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 选 题
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PM2.5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为2.5μm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2.一种塑料挂物钩,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中空的“橡胶碗”,如图所示,用它按在比较平滑的墙壁,挂钩掉没有下来的原因是( )
A.橡胶碗与墙壁之间有吸引力
B.挂物钩受到的重力和大气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挂物钩受到的重力与墙壁对挂物钩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橡胶碗内空气被挤出,碗外的大气压力把橡胶碗压在壁上
3.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
A.车向西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4.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5N,方向水平向左,力F2=8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力为0
B.地面对B的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B的力为8N,方向水平向左
D.B对A的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5.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实例中没有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过路涵洞 B.液压千斤顶
C.洗手间下水管 D.锅炉水位计
6.如图一个空心圆柱形玻璃管,两端扎上相同的橡皮膜,竖直浸没在水中,则( )
A.橡皮膜向内凹,说明水的压力改变了橡皮膜的运动状态
B.两端橡皮膜都向内凹,下端橡皮膜凹陷程度大
C.A是橡皮膜上方的一点,水对A点只有向下的压强
D.玻璃管侧壁没有明显凹陷,因为水对侧壁没有压强
7.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 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8.如图所示,由重相同的滑轮组成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重为G1、G2的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没有计与绳重。下列说确的是( )
A.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可能相同
B.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一定相同
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没有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没有变
9.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没有计绳重和,下列说法没有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滑轮组绳子端移动的距离之比为2∶3
B.甲乙两滑轮组拉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3
C.甲乙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之比为1∶1
D.甲乙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之比为1∶1
10.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同一滑轮组的没有同绕法,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用图甲绕法匀速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9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拉力F1的大小为450N
②用图乙绕法匀速提升400N重物时,机械效率为80%
③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时,图乙绕法机械效率大
④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升高相同高度,F1、F2做功相等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第II卷(非选一选)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 空 题
11.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没有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丙图表物质处于 ___________ 态(选填“固”、“液”或“气”),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作用力 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没有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 __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第24届已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举行,如图所示是期间进行的冰壶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掷出,冰壶在掷出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________;另外的运动员用冰刷刷地面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力,使冰壶运动得更远。
1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机翼模型a和b被固定在竖直方向,只能上下运动,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a,Fb,当相同的风速吹向飞机模型时,Fa_____ Fb(填>,<或=),当风突然停止时,模型 _____ (填a或b)将上升.
1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没有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______推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力是______N;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______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15.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两种没有同的液体A、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容器甲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容器乙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则液体密度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均选填“>”“ρ酒精)。小天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图戊所示,将压强计两个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相同的深度,从而判断出图戊中装水的是______(填“A”或“B”)烧杯。
23.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没有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没有同的高度h和H(H>h)由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填“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平面光滑,本实验将 ______(填“能”或“没有能”)达到探究目的;
(2)比较 ______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由图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更大;
(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24.如图甲,一个重3N(没有计外壁厚度且足够高)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均匀实心长方体木块A,A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长为10cm轻质无弹性细绳连在一起(没有计绳的体积)。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1.8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9cm。求:
(1)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木块A的密度为多少kg/m3;
(3)当细绳刚拉直(如图丙),停止加水,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Pa?
25.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没有计绳重和),求:
(1)绳端的移动距离是多少?
(2)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
(3)若重物再增加150N,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分子的直径很小,数量级一般为10-10m。故A错误;
B.分子的直径很小,体积也特别小,一般光学显微镜很难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即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尘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为2.5μm,达没有到10-10m的数量级,故尘埃没有是分子,而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吸盘没有会掉下是因为有力,没有是因为壁和橡胶之间有吸引力,故AD错误;
B.挂物钩受到物体的拉力和大气压力大小没有等,方向相互垂直,没有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用力将挂物钩的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松手后,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这样,吸盘与墙壁之间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力;这个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都作用在吸盘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车向西起动,根据牛顿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故A没有符合题意;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定律知识可知,小球没有会偏转,故B没有符合题意;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根据牛顿定律知识可知,由于惯性,小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会西偏转,故C符合题意;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根据牛顿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故D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D.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和B 对A向右的静力,A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B对A的力为5N,A和B之间力为5N,故A、D错误;
BC.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AB处于静止状态,故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和力合力为,方向水平向右,故地面对B的力水平向左,大小为,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没有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A.过路涵洞的两端开口,底部相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A没有符合题意;
B.液压千斤顶的两端封闭,是利用液体可以大小没有变地传递压强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洗手间下水管的两端开口,底部相连通,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C没有符合题意;
D.锅炉水位计的两端开口,底部相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D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A.橡皮膜向内凹,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水的压力改变了橡皮膜的形状。故A没有符合题意;
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由于受到水的压强的作用,两端橡皮膜都向内凹,因为下端橡皮膜所处深度更大,受到水的压强更大,因此凹陷程度大。故B符合题意;
C.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可知,液体中的某个点受到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因此A是橡皮膜上方的一点,处于液体中,水对A点各个方向上均有压强。故C没有符合题意;
D.由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水对侧壁有压强,玻璃管侧壁之所以没有明显凹陷,是因为水对侧壁压强较小,而玻璃管相对比较坚硬,产生微小的形变没有易观察。故D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
【详解】
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没有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故选A。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没有计绳重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甲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乙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且每个滑轮的重力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根据W额=G动h可知,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若G1>G2,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有=Gh可知,甲所做的有用功大于乙做的有用功,根据W总=W有+W额可知,拉力做的总功可能相等,故A正确,B错误;
C.若G1=G2,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有=Gh可知,甲乙所做的有用功相同,而甲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少,根据W总=W有+W额可知,甲做的总功小于乙做的总功,由可知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故C错误;
D.没有计绳重和,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没有同的重物到相同的高度,所做的额外功没有变,有用功发生变化,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发生变化,所以机械效率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A.若物体提升的高度为h,由图可知,n甲=2,n乙=3,则s甲=2h,s乙=3h,因此甲乙两滑轮组绳子端移动的距离之比
故A正确,A没有符合题意;
BC.因为没有计绳重和,所以滑轮组拉力做的额外功为:W额=G动h,由于动滑轮提升的高度均相同,所以两滑轮组拉力做的额外功相等,拉力做的有用功为:W有=Gh,由于重物和提升的高度相同,所以两滑轮组拉力做的有用功也相等,因此甲乙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之比为1∶1,由W总=W有+W额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等,根据可知,甲乙两滑轮组拉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1∶1,故B错误,B符合题意,故C正确,C没有符合题意;
D.因为拉力做的有用功和总功都相等,所以由可知,甲乙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之比为1∶1,故D正确,D没有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①由图甲可知,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n1=2。用图甲绕法匀速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90%。由
可知,拉力F1的大小为
故①错误;
②动滑轮重为
G动=n1F1-G=2×500N-900N=100N
由图乙可知,乙图中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为n2=3。当用图乙绕法匀速提升400N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
机械效率为
故②正确;
③因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机械效率可推导为
由上式可知,机械效率的大小与绳子的绕法无关。所以分别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时,图甲、乙绕法机械效率相同。故③错误;
④当用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升高相同高度时,由W有=Gh可知,两种绕法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又因为忽略绳重及一切阻力,故克服动滑轮重做的额外功相同。由W总=W有+W额可知,两种绕法匀速提升相同重物升高相同高度时,F1、F2做功相等。故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液 变小 吸收
【解析】
【详解】
[1]丙图属于液体,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故丙图是液体。
[2]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小。
[3]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12. 惯性 减小
【解析】
【详解】
[1]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用毛刷“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少量的冰熔化,在冰面上形成一层水膜,减小冰壶和冰面之间的力,从而使冰壶向前滑的距离更远。
13. < b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a的形状类似于机翼,气流流过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会产生向上的升力,所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
图中b的形状是装反了的机翼,气流流过时,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会产生向下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大;所以FA<FB;
当内突然停止时,模型b受到的向下的力减小,所以将上升.
故答案为<;b.
14. 等于 2 惯性
【解析】
【详解】
[1]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推力与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等于推力。
[2]根据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4~6s受到的推力为2N,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推力与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力等于推力,即
整个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受到的滑动力与速度无关,所以在2~4s受到的力也是2N,故第3秒物体受到的力是2N。
[3]由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6秒后,撤去推力时,物体仍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物体仍然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在阻力作用下停下来。
15. > >
【解析】
【详解】
[1]已知容器甲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容器乙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即
p甲>p乙
甲乙容器内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得
ρA>ρB
[2]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等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又两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关系
ρA>ρB
根据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
mA>mB
因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则容器质量
m甲=m乙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A=m总Ag=(mA+m甲)g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B= m总Bg=(mB+m乙)g
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A>FB
16. 1.23×108 小
【解析】
【详解】
[1]大连舰满载排水量是指其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由题意可知,其满载排水量为
m排=12300t=1.23×107kg
故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排=m排g=1.23×107kg×10N/kg=1.23×108N
[2]两只舰艇没有能近距离高速并排航行,是由于两舰艇间水的流速大,压强小,而两舰艇之外的水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两舰艇容易相撞。
17. 等于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F浮=G,因为两个密度计完全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2]因为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因为液面高度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18. 没有变 O 重力势
【解析】
【详解】
[1]如图所示,摆球由A点静止释放,点O到达B点,A、B两点等高。说明摆球在运动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整个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因此摆球的机械能没有变。
[2][3]摆球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摆球的质量没有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逐渐减小,速度变大,动能逐渐变大。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O点处于点,重力势能最小,所以动能。由O点到B点的过程中,摆球的质量没有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逐渐增大,速度减小,动能逐渐减小,因此摆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9.
【解析】
【分析】
【详解】
货轮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货轮重心开始,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F浮,如图所示:
20.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AC为轻质杠杆,O为支点,在B点处挂一个重物,因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B点始终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又因为重物所受的重力没有变,因此杠杆在B点受到的阻力没有变,阻力臂大小没有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没有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由图可知,OC的距离最长,因此当OC即图中l为动力臂时,动力最小。根据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作出动力的作用线。因为阻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故动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因此动力F的方向是垂直OC向上的。如图所示
21. 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向左的力 平衡 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运动状态没有变,所受力的作用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2][3]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平衡。
(3)[4]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质量没有变,速度没有变,动能没有变,物体可以匀速直线上升,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说法是正确的。
22. 装置漏气 重新安装实验器材 深度 丙、丁 A
【解析】
【详解】
(1)[1]若装置完好,当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时,压强计的U形管会出现高度差。现在按与没有按金属盒的橡皮膜,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按压橡皮膜没有会引起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故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漏气。
[2]在使用压强计前,小赵同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没有相等,此时应拆掉装置,重新安装,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2)[3]由乙、丙两图可知,液体均为水,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所处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同,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没有同。由此可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4]根据变量法,要想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应改变液体的密度,其他条件保持没有变。由图丙、丁可知,液体的密度没有同,橡皮膜的方向和所处深度均相同,故比较丙、丁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4)[5]由图戊中U形管两侧的高度可知,A烧杯中液体的压强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由ρ水>ρ酒精,可判断装水的烧杯是A。
23. 转换法 没有能 甲、乙 甲 错误 没有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转换法。
[2]若水平面光滑,则木块运动时没有受力作用,撞击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能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所以本实验将没有能达到探究目的。
(2)[3][4]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需要小球的质量相同,速度没有同,即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没有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故需要对甲、乙两次实验;由图可知,甲中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移动的距离大,动能大。
(3)[5][6]要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即没有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而甲、丙两图没有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没有小球的速度相同,所以小明的看法错误。
24.(1)900Pa;(2);(3)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乙图中水深为
h=9cm=0.09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
(2)木块A的体积
VA=SAhA=100cm2×12cm=1200cm3=1.2×10﹣3m3
木块底面积为
S木=100cm2=0.01m2
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木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有
G木=F浮=ρ水V排g=ρ水S木hg=1.0×103kg/m3×10N/kg×0.01m2×0.09m=9N
则木块的密度
(3)次加入水的体积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S木h=100cm2×9cm=900cm3
则容器的底面积
第二次加入水的体积
V水2=S容h绳=300cm2×10cm=3000cm3
第二次加入水的质量
m水2=ρ水V水2=1g/cm3×3000cm3=3000g=3kg
加入水的总质量
m水=m水1+m水2=1.8kg+3kg=4.8kg
容器中水的总重力为
G水=m水g=4.8kg×10N/kg=48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压=G木+G水+G容=9N+48N+3N=6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1)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00Pa;
(2)木块的密度为0.75×103kg/m3;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
25.(1)6m;(2)120N;(3)84%
【解析】
【详解】
解:(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为n=3,当物体匀速提高2m,绳端的移动距离是
s=nh=3×2m=6m
(2)由于没有计绳重和,动滑轮重为
G动=nF-G=3×200N-480N=120N
(3)若重物再增加150N,此时重物的重力为
G物=G+ΔG=480N+150N=630N
此时所需拉力的大小为
由
可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答:(1)绳端的移动距离是6m;
(2)动滑轮的重力是120N;
(3)若重物再增加150N,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4%。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
(B卷)
第I卷(选一选)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 选 题
1.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选用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2.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广大青少年带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授课并取得成功下列说确的是( )
A.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没有能直接对话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没有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3.如图所示是体育运动的情景,其中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小
B.乒乓球拍上粘有一层橡胶是为了增大
C.田径运动员穿有鞋钉的运动鞋是为了减小
D.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面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确的是( )
A.根据密度公式ρ=,所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水结成冰后,密度没有变
C.日常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所以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棉花的质量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王亚平带到空间站的苹果的质量没有变化
5.下列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
C.用力拍桌子,手也会感到痛,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6.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图乙中弹性绳的伸长量比图甲中的大
7.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考勤、门禁、监控、支付等方面,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的识别。为保护学校师生的,某校门禁系统启用“刷脸”进出校园。下列说确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种透镜
B.“刷脸”的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8.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没有变
D.光源S没有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
9.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如图所示,用乙透镜进行实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它的两倍焦距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镜进行实验时,只把透镜放在乙透镜原来的位置,没有改变物距,前后移动光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C.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D.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恰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确的是( )
A.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范围:10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AB卷)含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9.8N/kg的含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萍乡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AB卷)含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是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