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一上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试卷(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一上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试卷(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一上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一上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上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试卷(含答案),共13页。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B.绝大多数酶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D.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2.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 mL2 mL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反应温度0 ℃60 ℃100 ℃碘液2滴2滴2滴A.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淀粉酶溶液的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可溶性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需分别在所需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D.①③组结果为均出现蓝色,说明①③组淀粉酶均失活3.下列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低,但转化形成非常快B.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C.在活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进行着D.ATP与ADP的转化在物质和能量上都是可逆的4.科学家发现,小鼠的抑郁行为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ATP的多少有关。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代表腺苷,b、c为特殊的化学键B.a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D.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A.产物均相同      B.都产生O2        C.反应物相同   D.都产生ATP6.玉米根部细胞中含有两种酶,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如下图所示,A~C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丙酮酸,C为酒精               B.B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①~③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D.根部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玉米根部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③过程7.右图为植物细胞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运输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运输过程中H—ATP酶不发生形变B.该运输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C.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H的运输速率D.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也会发生图示过程8.右图中的a、b、c、d为植物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d过程都有热能的释放B.b、d过程在人体细胞中也可进行C.a、c、d过程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a、c强于b、d9.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结果(代表叶绿体结构,A~D 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极少B.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C.若用黄化叶片做色素提取实验,C和D色素带较窄D.②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10.为了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菠菜绿叶提取出光合色素粗品,然后在25 ℃的室温条件下进行了下表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号色素溶液/mLpH处理时间/min溶液颜色3.08.010绿色3.07.010绿色3.06.010黄绿色3.05.010黄褐色A.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维持研磨液pH的稳定B.叶绿素在碱性环境中不会被破坏C.弱酸环境中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可能低于叶绿素D.可用纸层析法分析②④两组溶液颜色差异的原因11.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黑暗时O2吸收量/(mg·h-1)6 000 lux光照时O2释放量/(mg·h-1)10 ℃0.53.620 ℃1.23.1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 ℃、6 000 lux光照条件下10 h,然后置于10 ℃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A.2.91 mg   B.11.25 mgC.22.5 mg D.33.75 mg1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甲植物来说,a点所表示的含义是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乙植物在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C.乙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在18时达到最大D.甲植物在bd段与乙植物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甲植物的气孔无法关闭13.下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14.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为暗反应,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需水参与C.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D.①②③④过程可以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1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在室外培养一昼夜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C.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16.下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图2分别表示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B.图1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图2中O2的生成与ATP的生成分别发生在膜的两侧D.两图中ATP的生成均与H的浓度梯度17.下图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ATP和丙酮酸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D.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18.人工一次性施加CO2和自然种植两种条件下,测得大棚油桃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施加CO2的时间应在8时前     B.13时胞间CO2供应不足使光合作用速率较低C.阴影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条件下多积累的有机物量D.15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19.下图表示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面积可表示在5~35 ℃范围内蔬菜的有机物积累量小于0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30~35 ℃内20.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 ℃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肥与CO2吸收量无关B.与B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与D点相比,限制C点玉米吸收CO2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与C点相比,A点施肥过少,限制了CO2的吸收量21.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氢的转移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2ONADPH(CH2O)[H]H2OA.过程①②④均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③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C.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中过程①的速率大于过程④的D.一天中过程②产生的有机物量一定大于过程③④消耗的22.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甲~丁表示场所,a~d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NADPH,该物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B.乙为叶绿体基质,该处主要发生CO2固定和C3还原过程C.d表示O2,在线粒体内膜上和d结合的[H]都来自葡萄糖D.该叶肉细胞在夜间合成ATP数量最多的场所是丙二、非选择题: 1.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 恒温水浴锅、50~65 ℃水浴锅。(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结果预测: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结果预测与表格对应即可)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 ℃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 A、B、C、D、E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A是______,①过程的名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生理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该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下面为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三个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过程中产生的NADPH用于③过程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3)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 ℃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 ℃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点表示。(5)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图二中的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最佳。4.将一株小麦密闭在无色玻璃钟罩内(钟罩体积为V L),在室内调温至25 ℃,给予恒定适宜的光照60 min,然后遮光处理60 min。全程用CO2传感器测定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图2曲线。      图1 图2 图3(1)若要获得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   (填“需要”或“不需要”)另设对照组。0~60 min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μ mol CO2/(V L·h)(V L是钟罩体积)。 (2)实验10 min时,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            。在停止光照的瞬间,叶绿体内C3的含量     (3)假定玻璃钟罩足够大,CO2充分,在夏季的晴天将上述装置放到室外进行24小时测定,得到图3曲线。解释“图3曲线没有图2曲线平滑”的主要原因是             (4)图3中,12时至14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                 5.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也可以用陈稻米抛光增白、上油后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请你帮助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材料:新稻米、陈稻米(数量足够)。试剂和用具:1%愈创木酚、1%过氧化氢、具塞试管、培养皿、移液管、观察颜色的放大镜等。(3)实验步骤:①将稻米事先浸入有1%的愈创木酚中,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用移液管往两支试管中加1%的愈创木酚,浸没大米,盖上试管塞,用力振荡20下,静置一段时间,弃掉多余液体。②将浸有1%的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具有相同编号的培养皿中,摊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取1%的过氧化氢分别滴向两培养皿里的稻米,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③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析:选B。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数量及性质均不发生改变,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正确;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但最适pH可能不同,如人体内的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C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但酶在细胞内、外或体外均可起催化作用,D错误。2解析:选D。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淀粉酶活性是因变量,所以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淀粉酶溶液的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所需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C正确;0 ℃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很低,但未失活,100 ℃条件下淀粉酶失活,D错误。3、解析:选D。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低,但转化形成非常快,A正确;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B正确;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DP与AT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的,C正确;ATP与ADP的转化在物质上是可逆的,在能量上是不可逆的,D错误。4、解析:选D。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a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不是储能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RNA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解析:选D。过程①的产物有丙酮酸,没有CO2和H2O,过程②的产物没有丙酮酸,有CO2和H2O,A错误;过程①和过程②都不会产生O2,B错误;过程①的反应物是葡萄糖,过程②的反应物有丙酮酸、H2O和O2,C错误;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能释放能量,产生ATP,D正确。6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A为丙酮酸,B为乳酸,C为酒精,A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B(乳酸)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B正确;①~③过程中,只有①过程中有ATP的合成,C错误;根部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玉米根部细胞会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发生①②③过程,D正确。7、解析:选B。主动运输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协助物质运输,A错误;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结果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B正确;H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影响H的运输速率,C错误;图示过程是消耗ATP的过程,而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最终会生成ATP,不会发生图示过程,D错误。8、解析:选C。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可知,a表示暗反应,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c表示光反应,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热能的释放,A正确;b、d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人体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均在生物膜上进行,C错误;图中a、c表示光合作用,b、d表示有氧呼吸,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于有氧呼吸,D正确。9、解析:选B。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薄膜、外膜和叶绿体基质,图乙中A、B、C、D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为类囊体薄膜,其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极少,A正确;利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而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B错误;若用黄化叶片做色素提取实验,则C(叶绿素a)和D(叶绿素b)的色素带较窄,C正确;②(类囊体薄膜)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叶绿体基质),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10答案:D11解析:选C。叶片置于20 ℃、6 000 lux光照条件下10 h,O2的净释放量=3.1×10=31 mg。则叶片置于10 ℃黑暗条件下24-10=14 h,O2的吸收量=0.5×14=7 mg。则叶片一昼夜O2的净释放量=31-7=24 mg。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产生6 mol O2,同时会产生1 mol葡萄糖,得知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180×24÷(32×6)=22.5 mg。 12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甲植物曲线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速率相等,所以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A正确;题图中表示乙植物的曲线在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B错误;在18时后,乙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时,C正确;表示乙植物的曲线在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所以甲植物在bd段与乙植物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甲植物的气孔无法关闭,D正确。13解析:选B。e点时CO2的量不再增加,超过e点后CO2的含量下降,说明e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14解析:选C。①过程表示CO2的固定,②过程表示C3的还原,①②过程表示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是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和[H],B正确;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可以在一个叶肉细胞内同时进行,D正确。15解析:选A。图乙中的c点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图甲中的C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A错误;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都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的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B正确;图乙中的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d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CO2浓度开始降低,d点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C正确;根据图甲可知,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降低,说明有机物有积累,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16解析:选A。图1发生了H与O2反应生成H2O的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图2发生了H2O分解成H与O2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正确。图2中O2的生成与ATP的生成分别发生在膜的内侧和外侧,C正确。据题图分析,催化ATP合成的酶同时也是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转运蛋白,所以两图中ATP的生成均与H的浓度梯度有关,D正确17解析:选C。据题图分析可知,Z物质是ATP,Y物质是丙酮酸,X物质是C3,A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①)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③④)均能产生ATP,而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的C3的还原过程(②)不能产生ATP,B错误;图中②过程表示C3的还原,⑤过程表示CO2的固定,C正确;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D错误。18解析:选D。从8时开始,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作用速率快于自然种植,说明人工施加CO2的时间应在8时前,A正确;13时光照较强,温度较高,植物气孔关闭,会导致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和自然种植的大棚内胞间CO2均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均下降,B正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后,油桃多积累的有机物量,C正确;15时叶肉细胞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故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19解析:选A。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在25~30 ℃,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 ℃,A合理;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阴影部分表示在5~35 ℃范围内某蔬菜新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积累了有机物,B不合理;本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光照强度为无关变量,故无法得出光照强度与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关系,C不合理;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时,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由图可知,30~35 ℃时,该蔬菜的净光合速率较小,D不合理。20解析:选C。土壤含水量低于40%,是否施肥与CO2吸收量无关,但是土壤含水量高于40%后,施肥的一组CO2吸收量高,A错误;A点和B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因此与B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B错误;C点与D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因此C点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C正确;与C点相比,A点光照强度弱,限制了CO2的吸收量,D错误。21解析:选C。过程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错误;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过程①光反应的速率大于过程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速率,C正确;一天中过程②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量不一定大于过程③④细胞呼吸消耗的,D错误。22解析:选B。a表示NADPH,呼吸作用产生的是NADH,两者不是同一物质,A错误;乙为叶绿体基质,该处主要发生暗反应,即CO2固定和C3还原过程,B正确;d表示O2,在线粒体内膜上和d结合的[H]来自葡萄糖、丙酮酸和水,C错误;该叶肉细胞在夜间合成ATP数量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丁),D错误。二、非选择题1、解析:根据题设条件分析可知,此实验要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既可以同种底物不同酶,也可以同种酶不同底物。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的检测试剂只有斐林试剂,因此实验设计时应考虑的是淀粉和蔗糖本身都是非还原糖,而二者的水解产物均为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因此设计实验时,可选择底物为蔗糖和淀粉,酶选择蔗糖酶或淀粉酶,或底物选蔗糖或淀粉,酶选择蔗糖酶和淀粉酶,从而形成对照。进而依次分组编号进行实验,观察对应的实验现象即可。答案:(1)如下表所示: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2)②混匀,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50~65 ℃水浴一段时间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20 ℃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2、答案:(1)ATP CO2的固定 (2)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降低3、解析:(1)图一中①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2)③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①过程中产生的NADPH用于C3的还原。(3)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C5的消耗增加,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变,从而使C5的生成不变,因此叶绿体中C5含量将下降。(4)由图三可知,40 ℃时植物体的呼吸速率大于真光合速率,植物无法积累有机物,不能显示生长现象。5 ℃时,植物体的呼吸速率等于真光合速率,图二中乙点为光补偿点,即呼吸速率与真光合速率相等。(5)用大棚种植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增大有机物积累量,应在白天尽可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而在夜间尽可能降低呼吸速率,故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25 ℃最佳。答案:(1)类囊体薄膜 (2)C3的还原 (3)下降  (4)不能 乙 (5)丁 254、解析 (1)前60 min测定净光合速率,后60 min测定呼吸速率,不必另设对照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 000-800)+(1 200-800)=1 600[μmol CO2/(V L·h)]。(2)光合作用旺盛,叶绿体需要较多CO2,包括线粒体供给和从细胞外吸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缺少NADPH和ATP,还原C3的过程减弱,最后停止。而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所以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3)题图2所示曲线是在室内调温至25 ℃、恒定适宜的光照60 min、再遮光处理60 min的条件下测得的。如果在夏季的晴天,将装有小麦的密闭无色玻璃钟罩放到室外进行24小时测定,因室外温度变化较大,而且室外的光照强度不恒定,导致光合速率出现波动,所以得到的“图3曲线没有图2曲线平滑”。(4)题图3中12时至14时,光照强,环境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部分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导致气孔关闭,使得CO2的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进而引起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答案 (1)不需要 1 600 (2)线粒体供给和从细胞外吸收 增多(或升高) (3)室外温度变化较大,室外光照强度不恒定 (4)环境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5、解析:(1)由“新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和“请你帮助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3)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稻米的种类,所以本实验应以适量的新稻米作为对照组,等质量的陈稻米为实验组。具体做法: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A与B,其中A试管设为对照组,放入5 g新稻米,B试管放入5 g待检测的陈稻米。③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稻米颜色的深浅,因此一定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里稻米的颜色变化。(4)由题意可推测,新稻米呈红褐色,陈稻米几乎无色或颜色很浅。(5)由实验结果可知,稻米里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答案:(1)根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 (3)①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A与B,其中A试管设为对照组,放入5 g新稻米,B试管放入5 g待检测的陈稻米 ③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里稻米的颜色变化 (4)新稻米呈红褐色,陈稻米几乎无色或颜色很浅 (5)稻米里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