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湖心亭看雪》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湖心亭看雪》,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一、基础知识
1.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客此 原意为:客人。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_______
(1)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
(2)一
惟长堤一痕 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
(3)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_ 更定:___________
(3)余拏一小舟 _____________ (4)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___ 毳:_____________
(5)雾凇沆砀 _____________ (6)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_________ 更 _____________
(8)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 (9)及下船 _____________
(10)舟子喃喃曰 _____________ (11)莫说相公痴 莫:____________ 相公:_________
4.句子翻译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课下注释)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课下注释)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课下注释)
(5)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白。(课下注释)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二、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限2处)
(1)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2)一 童 子 烧 酒 炉 正 沸
2.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课后习题)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课后习题)
5.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
6.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
7.《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张岱 《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
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醪(1á):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余拏一小舟 (2)回风折竹 (3)拥炉煨芋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4 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2分)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ニ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①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③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西湖》)
[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注释:①棹:划船。 ②娥:美人的秀眉。 ③东阿王: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封号,这里代指曹植。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 是日更定矣( ) (4)已不觉目酣神醉 ( ) (5)从武林门而西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有何不同。 (4分)
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崇祯五年十ニ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东阿王:曹植。②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5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 (4)即棹小舟入湖 ( ) (5)才一举头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甲文中“痴”字的含义? (3分)
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湖心亭看雪》作者是 ,选自 (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憩感配寺 白鸥矫翼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 4.【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和【乙】文中的“ 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各有什么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 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雾凇沆砀
从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武林门而西 即棹小舟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用“/”划分画线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午 刻 入 昭 庆 茶 毕 即 棹 小 舟 入 湖
4.两篇文章在写景上有何不同?(3分)
5《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分)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拥毳衣炉火
是金陵人,客此 (3)夜雪大作
(4)任之而已 (5)鲁直所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4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①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②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磴:石头台阶。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5分)
(1)雾凇沆砀( ) (2)焉得( ) (3)更有痴似相公者( )
(4)及既上( ) (5)若带然( )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甲乙两文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雪之大,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山之高。但两文写景方法又有不同,甲文用____________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轮廓,乙文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描绘出雪后泰山之美。(3分)
4.同为游记小品文,分析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 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
(1)余拏一小舟 (2)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即棹小舟入湖 (5)取道……石径塘而归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湖山好友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色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袁宏道《西湖》)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上下一白 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
(3)余强饮三大白______________ (4)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选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那么在古代,古人对酒杯的别称有哪些?并例举古诗文原句。(4分)
4.两篇文章写景上有何不同?(4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①纡曲②,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③,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蹬级:登山的石级。蹬,同“登”。 ②纡曲:弯曲。 ③箕(jī)踞:一种坐的姿势。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 ④瀹(yuè)茗:烹茶。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及下船
(3)惟粤东峡山 (4)凡树皆根合而枝分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3.【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十一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 (4)上下一白____________
2.选出朗读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2分)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2分)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结合的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手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客居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还
全; 数词,一道
(3)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消失、尽、穷尽 (2)这 ; 晚上八时左右
(3)撑船 (4)裹、围; 鸟兽的细毛
白汽弥漫的样子 (6)全
哪能 还 (8)客居此地
等到 (10)船夫
(11)不要;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答案
1.(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1)独往湖心亭看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
(1)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角度:
①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②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2)“湖上影子”描写分析
①“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②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2)
①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从对方的视角看“自己”,写对方的惊讶,也是写自己的惊讶。
②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
5.(1)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
(2)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6.(1)作者的“痴”表现在“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
毡饮酒赏雪;
(2)侧面描写
7.
《湖心亭看雪》: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隐含了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醉翁亭记》: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
1.(1) 撑船 (2)折断 (3)烤
2.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3. (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4.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5. 故国之思 自然之乐。
【乙文参考译文】
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二】
1.(1)消失 (2)哪能 (3)这 (4)尽兴,痛快 (5向西走
2.(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秀眉;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和风拂面,如同酒香一样醉人;微波荡漾,似白绫一样起伏。
3.《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 《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用排比句式铺陈。
4.《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和淡淡故园之思、故国之悲;《江雪》表达的是作者逆境中的清高孤傲。
【乙文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秀眉;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和风拂面,如同酒香一样醉人;微波荡漾,似白绫一样起伏。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句话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丙文参考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三】
1.(1)还(2)竭力,尽力 (3)高耸的样子 (4)划,撑 (5)抬
2.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这时我想用一句话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
3. (1)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任真;
(2)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痴情:“崇祯五年十ニ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愁。
4.D D中应把“正面描写”改为“侧面描写”。
【四】
张岱,《陶庵梦忆》
全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哪能 休息 举
3.(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 寒山中远处的山火,在树林之外时隐时现地闪烁。
4. (1)【甲】文中这句话正面表现了西湖的静,侧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寒冷;
(2)【乙】文中这句话以动写静,侧面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五】
1.全 撑船 往西走 就、便(立即,马上)
2.(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3.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甲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乙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甲文则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来写景,乙文用生动的比喻来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5.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六】
1.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1.(1)裹、围 (2)客居 (3)起 (4)罢了 (5)说(认为)
2.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3.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夜的寂静(寂静)
4.(1)甲文趣在: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2)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译文: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准备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七】
1.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等到 好像……的样子
2.(1)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2)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湖中人鸟声俱绝 半山居雾若带然 白描。
4.
(1)《湖心亭看雪》写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狂傲不羁,不随波逐流、孤芳自赏的形象,也流露出故国之思。
(2)《登泰山记》写雪后泰山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乙参考译文】
我一开始沿着山谷进去,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座天门。东面的山谷,古时候把它叫作“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这次经过中岭到山顶,也有像门户一样的山崖横立在路上,人们都管它叫天门。路上云雾弥漫,冰雪滑溜,石级几乎不能攀登。等到登上了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驮着白雪,(雪光)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如同一幅画,而半山腰里停留着的云雾像一条飘带似的。
【八】
1.(1)撑船(2)全(3)还(4)就,便(立即, 马上)(5)回去(回来)
2.D
A.动词,消失/形容词,绝妙的; B.动词,抬起/动词,发动;
C.副词,来得及/连词,和; D.动词,得到/动词,得到; 故选D。
3.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4.B B中“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错误,由甲文第三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故选B。
【乙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九】
1.全 这 畅饮 划船
2.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
3.觥:觥筹交错 樽:金樽清酒斗十千
4.(1)甲文用白描手法写雪后的西湖,突出西湖雪后的静谧美好。
(2)乙文用生动细腻的描写,如多用比喻来写春天的西湖,突出西湖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乙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十】
1.还 等到 只 都
2.(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2)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3.
(1)【甲】文表现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2)【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美、喜爱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十一 ] 1.(1)高兴 (2)门 (3)这 (4)全 2.②
3.(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4.情景交融 虚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鱼我所欲也》,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小石潭记》,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马说》,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