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说:“ 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然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一、基础知识
1.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朝服衣冠 原意:衣服。 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原意:美丽。 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
(3)名词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头的前部;脸。 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听到。 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 ___________
(1)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___________
受上赏 ___________
(2)上
上书谏寡人者 ___________
受下赏 ___________
(3)下
令初下 ___________
4.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________ 纳:_______谏:_____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
(3)而形貌昳丽: ________ (4)窥镜: ________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 (6)旦日,客从外来:_______
(7)明日徐公来: ________ (8)暮寝而思之: 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 (10)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
(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妇:_______ 左右:_______莫:_____ (13)王之蔽甚矣:________
(14)王曰:“善。” :________
(1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 刺:________
(16)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 (17)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 间:________ 进:________
(18)期年之后: ________ (19)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
5.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课下注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7)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划2处)
(1)邹 忌 修 八 尺 有 余 (2)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3)今 齐 地 方 千 里 (4)上 书 谏 寡 人 者
2.(1)写出本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2017本溪)
举一反三:本文运用了讽喻的手法来讲治国的道理。文中邹忌从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奉承中悟出了治国之理,成功劝诫齐王“ , , ”;最后达到“ , ”的结果。(用原文语句填空)
(2)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话概括。
3.“群臣吏民”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依次是: 、 、 。(用原文词语回答)(2018青海省卷)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017安顺)
5.邹忌为什么能够做到不盲目听取妻、妾、客的赞美之词?
6.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齐威王的气度、神韵
尽现,这一“善”字有什么作用?
7.文中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8.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017兰州)
9.本文以“邹忌讽谏”为线索贯穿全篇,分为“ ”“邹忌讽谏的内容”和“ ”三个层次。
10.本文中齐国强国的原因有哪些?(2018抚顺)
11.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课后习题)
12.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课后习题)
举一反三(意思是换一种方式提问,答案是一样的):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4分)
13.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课后习题)
14.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邹忌对生活小事能“暮寝而思之”,进而“入朝见威王”,最终使齐王纳谏。从这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1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教参“问题探究”)
17.本文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赏析。
18.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2017安顺)
19.(1)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2)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0.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1.(1)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2)邹忌认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3)邹忌“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举一反三(意思是换一种方式提问,答案是一样的):
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4)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23.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2安徽)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
24.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
25.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26.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
27.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特点。(2分)
王曰:“善。”乃下令……
28.《邹忌讽齐土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29.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分)
3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2分)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④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⑤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⑥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明:清楚,明白。⑤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⑥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2)朝服衣冠_________
(3)孰视之 _________ (4)王信之乎__________ (5)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3.【甲】文中邹忌运用大量的排比句进行说理,最后得出了“ ”(用原文语句填空)的结论;【乙】文中有一个后世常用的成语是: 。(2分)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庞葱的劝说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
[注] 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__________ (3)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 (4)为父老除害________ (5)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3.【甲】文,齐王虚心纳谏,在治理国家上取得了“ , ”的成效;【乙】文,刘邦与诸侯的约定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想对。
③厚币:丰厚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期年之后 (4)自子之居即墨也 (5)封之万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3.【甲】文中,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想到齐威王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乙】文中,齐威王通过 之事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治国之理。
4.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3) 时时而间进 间: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
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2分)
13.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2分)
【甲】文: 【乙】文:
14.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以及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12安徽)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孰”同“熟”,仔细
2.(1)穿戴 (2)认为……美 (3)当面 (4)使……听到
3.(1)早晨;朝廷;朝见 (2)上等;呈上,进献 (3)下等; 颁布,下达
4.(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接受;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2)身高 (3)光艳美丽 (4)照镜子
(5)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6)第二天 (7)次日,第二天
(8)睡觉 (9)偏爱 (10)拜见 (11)真正,确实
(12)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13)所受的蒙蔽
(14)好 (15)当面指责;指责 (16)指责讥刺
(17)常常,不时;间或、偶然;进谏 (18)满一年 (19)即使
二、课后练习及问题探究答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或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或 今 / 齐 地 / 方千里 (4)上书/谏寡人者
2.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
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3.面刺 上书 谤讥于市朝
4.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悟出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5.因为邹忌能清醒地认识到妻爱他,就偏袒他;妾怕他,就敷衍他;客有求于他,就奉承他。他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1)说明齐王意识到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必要性;
(2)表现了齐王改革的决心之大,也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贤明的风度。
7.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见,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效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8.生活琐事(日常小事) 自己的受蒙蔽
9.邹忌讽谏的缘由 邹忌讽谏的结果
10.(1)齐王贤明善纳,开明明智,能够广开言路,果断行事。
(2)大臣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有勇有谋,善于劝谏。
1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12.
(1)邹忌采用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方式劝说齐王,他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然后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治国大事进行类比进谏,启发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从而委婉含蓄地劝说齐王应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以实现齐国大治。
(2)这种以自身经历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1)邹忌善于思考、分析,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邹忌关心国家大事,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
(2)齐王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14.齐王是一个贤明善纳,开明明智,能够广开言路,果断行事君主。
15.细致入微,关心国家大事,能够由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有爱国情怀的人。
17.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生活琐事到国事大事进行类比进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8.(1)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
(2)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19.
①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②邹忌采用了类比说理、委婉劝谏的方法,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谆谆告诫。
③启示:我们说话时要看对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
(2)邹忌委婉劝说,能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20.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1. (1)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2)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3)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
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
(4)①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和冷静思考。 ② 讲究说理的方法,善于类比说理,委婉进谏,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
22.
示例一:我更欣赏邹忌,有勇气,有自知之明,不被表面现象蒙蔽,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说话讲究方法方式,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
示例二:我更欣赏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23.(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24.(1)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 ②齐威王虚心纳谏。 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 ④齐威王行事果断,惩治有力。
(2) 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
25.“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26.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27.“乃”为“于是、就”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28.
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速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干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干的从谏如流。
29. 运用排比手法,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迫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0.⑴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⑵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1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2分)
31.(2分)要点:①门庭若市;②无可进者;③皆朝于齐。(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答案
1.(1)身高 (2)穿戴 (3)同“熟”,仔细 (4)相信 (5)比
2.(1)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3.王之蔽甚矣 三人成虎 (共2分。每空1分)
4.
共同点:两人都是以事设喻。
不同点: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劝谏齐威王;庞葱用“三人成虎”的小故事向魏王说明不应听信小人毁谤。(意思对即可)
【乙】参考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二】答案
1.(1)当面 (2)满一年 (3)指责讥刺 (4)替 (5)到
2.(1)几个月以后,还偶然有人来进谏。(2)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
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先入关者王之(共2分。每空1分)
4.齐威王是为了修明政治而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乙】参考译文: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三】答案
(1)偏爱 (2)偶然 (3)满一年 (4)主管,主政 (5)封赏,赏赐
2.(2)(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
3.生活琐事 自己受蒙蔽 一赏一罚
4.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赏罚分明。
【乙】参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诽谤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见到的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赏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群臣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四】答案
(1)发扬光大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
(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开张圣听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或: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意是几条线)
【甲】文:妄自菲薄【乙】文:门庭若市
(1)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邹忌采用了类比说理、委婉劝谏的
方法,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家事到国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启示:我们说话时要看对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
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
【五】答案
14.(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1)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
16.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7.(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鱼我所欲也》,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小石潭记》,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马说》,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