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2)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97047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多用电表有哪些功能,课堂引入,为何能实现一表多用,改装成电压表,分压电阻,分流电阻,温故知新,改装成电流表,142Ω,欧姆表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欧姆表又是如何实现测电阻的功能呢?
能否把电流表改装成直接测量电阻的欧姆表?
情景:如图电源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Ω,电流表满偏电流Ig=10 mA,电流表电阻Rg=7.5Ω,A、B为接线柱.
问题1:用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问题2:调到满偏后保持R的值不变,在A、B间接一个150Ω的电阻R0,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把其它电流刻度都按 Rx=1.5/I-150 转换成电阻刻度,它岂不成了一个能直接测量电阻的仪器?
问题3:如果把任意电阻Rx接在A、B间,电流表读数I与Rx的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计算你有何启发?
问题5:设计出改装的原理图
电流Ix与外电阻Rx是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量电流达到测量电阻的目的.
问题4:利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6:欧姆表表盘的刻度是均匀的吗?
由于I和Rx是非线性关系,所以刻度不均匀,由于是减函数,所以刻度方向与电流档相反.
问题7:如何求欧姆表的中值电阻?
Ix=Ig/4时,Rx=
Ix=Ig/3时,Rx=
Ix=3Ig/4时,Rx=
Ix=2Ig/3时,Rx=
(1)电流10mA刻度对应待测电阻为______
(5)电流任意刻度 对应待测电阻为多少?
问题8:欧姆表的表头如何进行刻度?
(2)电流0刻度对应待测电阻为______
(3)电流5mA刻度对应待测电阻为______
(4)电流3mA刻度对应待测电阻为______
1.开关S调到1、2、3、4、5、6位置时电表分别测的是什么?
2.在测量电流或电压时两个位置中哪个位置的量程比较大?
1、2为电流表;3、4为欧姆表;5、6为电压表
电流:1大;电压:6大
电路故障一般是短路或断路,常见的情况有导线断芯,灯泡断丝,灯座短路,电阻器内部断路,或接头处接触不良等,检查故障的方法有:
四、用多用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压表检测 如果电压表读数为零,说明电压表上无电流通过,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内有短路;如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上有电流通过,则在并联电路之外无断路或并联路段内无短路;
(2)假设法 已知电路发生某种故障,寻求故障在何处时,可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故障,运用电路知识进行正向推理,推理结果若与题述现象不符合,则故障不在该部分电路;若结果与题述现象符合,则故障可能发生在这部分电路,这样逐一排除,直到找到发生故障处为止.
(1)箱内有无电源: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用两支表笔探测A、B、C三点,若均无电压则箱内无电源;
举例: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如图,以黑箱上有三个接点为例:
(2)箱内有无定值电阻: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测量,若两点间正、反接阻值不变,则说明这两点间有定值电阻,若正、反接阻值均为零,两点间短路;
(3)箱内有无二极管及二极管正、负的判断:若某两点间红、黑表笔调换后阻值相差很大,则两点间接的是二极管,因黑表笔与多用电表内部的电池正极相连,是电流的流出端,因此,测二极管阻值较小时的黑表笔接触的一端是二极管的正极,反之黑表笔接触的是二极管的负极.
总结:一般的电学黑箱问题有四种, 一是纯电阻黑箱,二是纯电源黑箱,三是电阻与电源组成的闭合电路黑箱,四是含电容器,二极管的黑箱,一般来说纯电阻黑箱问题较为简单,只需运用串并联电阻关系去分析.
当黑箱内有电源时不能用欧姆挡测量,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的基本思路:
用电压表测量待测两端电压
用欧姆表测量待测两端电阻
【典例1】关于多用电表及其使用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欧姆表测电阻要选择合适的挡位,使指针指到中央刻度线附近B. 测量不同电阻,每次都必须重新调零再进行测量C. 测电流电压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测电阻时恰好相反D. 多用电表的指针偏角越大,被测电阻的阻值越大
【典例2】如图为欧姆表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300微安,内阻Rg=100欧,可变电阻R的最大值为10千欧,电池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欧,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该是_______色,按照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_______千欧.
【典例3】某一个多用电表的表盘部分刻度已模糊不清,调零后, 用它测量一个20Ω的电阻时,指针恰好指在刻度盘正中间.如果用它的同一档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指针指在满刻度的1/3处,则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_Ω.
R中=20 Ω,Rx= 40 Ω
【典例4】图为欧姆表原理图. 电流表满度电流Ig=300A,内阻rg=100,定值电阻R0=50,调零电阻最大阻值为50k,电源电动势E=1.5V, 内阻不计.该欧姆表能准确的测量范围是( )A.30k~80k B. 3k~8kC. 300~800 D. 30~80
【典例5】一个多用电表的电池已使用很久了,表内电池的电动势有所下降而内阻明显增大.但是转动调零旋钮时,仍可使表针调至零欧姆刻度处,用这只多用表测出的电阻值R′,与被测电阻的真实值相比( )A.R′=R B.R′>R C.R′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42Ω,5mA,欧姆表,四优缺点,多用电表,一结构,二使用,50kΩ,测量电阻,电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授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答案1,直流电压,20V,直流电流,6kΩ,改用×1kΩ倍率,重新欧姆调零,OFF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图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使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测量电阻,×1k挡,×1挡,测二极管的电阻,5×102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