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6 关于美好类-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高频主题范文优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05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主题06 关于美好类-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高频主题范文优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05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主题06 关于美好类-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高频主题范文优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05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高频主题范文优选
主题06 关于美好类-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高频主题范文优选
展开关于美好类型—2022年中考语文学生优秀习作赏
《最美的景点》
回味历史,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在我们的领土上,有一座清代建立的皇家园林,他就是圆明园。
转过身回看那段历史,多少人留下了泪水,这泪水的含义各不相同,有的是怀恋,有的是耻辱,还有的,是看到中国的美。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美呢?圆明园凭借其杰出的营造工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的文化内涵收到全世界的鼓舞。而这,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限的悲痛与亢奋。而现在,我们仅仅的到了我们原有的一部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我国圆明园实施了大规模的掠夺和抢劫,并遭到他们的防火烧毁。
无恶不作的英法联军几乎把所有可以拿走的东西全都那走了,回到自己的国家,还宣称中国圆明园中的文物是自己的战利品,这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啊!在我看来,我们现在对待圆明园并不应该总是与他被侵略的这一面过不去,英法联军侵犯圆明园,这件事在中国当然不能被忘却,但是在这同时我们也知道,圆明园当时就是全世界赞扬的园林,他的制造,装饰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很自信的对别人说,中国的圆明园是中国人一辈子的骄傲,他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独属于中国人的园林,英法联军可以抢走文物,但是他们抢不走我们中国自己的技术。抢不走我们中国自己的骄傲。更抢不走我们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目前为止,圆明园中的文物被洗劫一空之后,仅有一小部分被一些有正义感的外国人还回来,然而绝大多数文物和金银财宝还在英国和法国的博物馆里。我就想问你们,你们不觉得羞愧么?你们在中国有危机的时候,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你们能接受你们所做的一切,那是因为你们被无知冲昏了头脑,回眸看来,圆明园仍是中国最美的景点,文物之一。让我们去看看圆明园,拥抱圆明园。
《不错过那抹风景》
微凉的秋风卷起散落一地的枯叶,然后撒手而去,任凭枯叶化作一只只残碟,而后绝望地坠。枝头那颤抖的枯叶,终是敌不过风的诱惑,挣脱开母亲的手投向了大地的怀抱。离开了的,终是回不去了吧……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那早已萧条的小道上,耳边忽闻一串串清灵的笑声,转过头,望着池塘边上那追逐嬉闹的身影,残阳洒下的余晖为她们镀上了一层暖暖的橘黄,犹如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曾几何时,我们也曾那样肆意地奔跑过、大笑过。你说要带我爬遍每个山头,探险一个个岩洞;你说要带我去小溪捉鱼,带我去泛小舟;你说要和我一起去看日出日落,你说……你说的我都记得,可你却不会再出现,不会再拉着我的手,温柔地对我微笑了……
还记得那天,太阳洒下的点点光辉也驱不走一丝丝冷意,你早早的来到我家,拉着我的手满脸神秘地说:“走,我带你去个地方。”好奇心被勾起的我却没有发现你那双冰凉的手不再温暖依旧。你拉着我在田间小路上奔跑着、笑闹着,风穿梭在你飞舞的发丝中。
淙淙的流水声,清澈见底的溪水下是奇形怪状的鹅卵石,鱼儿悠闲地在石间穿梭着,从山腰倾倒而下的藤条犹如一条绿色的瀑布,偶尔从山谷中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声。你笑着对我说:“怎么样,漂亮吧?”阳光下的你,脸上挂着暖暖的笑容,风扬起你的发丝,你的裙角,竟会让我生出一种你下一刻将随风而去的错觉。心蓦然一紧。
那一天,我们在那个山谷呆了很久,你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在山谷中穿梭着,我们爬到树上看刚出生的鸟儿,跑到溪里捉小鱼,在草地里找蟋蟀……当太阳慢慢的下沉,只露出了半边脸的时候,你忽然兴奋地说:“快看哪,好美的落日,明天我们就来这边看日落好不好?”我也高兴地点头说好,那余晖下的你,竟没有让我发现,你那苍白的脸。
当天晚上,我无意中从妈妈那里听到你病发了,很严重,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了,我听到后急忙追着跑出去,在那条你经常拉着我奔跑的路上,看到的只是绝尘而去的车影……
约定好的,我来了,那落日真的很美很美,美得让我想哭,可是我不能,因为你说不喜欢我哭。寂静的山谷,回荡着我们的笑声,仿佛那只是昨天。蔚蓝的天空中偶尔掠过一两只鸟儿,在那洁白的云层上,你是否也在微笑的注视我。风滑过我的指尖,是你在牵着我的手吗?
春去秋来,我们之间究竟错过了多少风景……
《明月来相照》
记忆,细细碎碎,透过梧桐的枝枝叶叶,照进那静谧的心原。心原中,闪烁着那一段段明月照耀的时光。
月光,甩下水袖,滑过山川,滑过河流,在我的窗前停下了匆忙的脚步。
明月照耀着的,是一个个充满平仄的夜。
每每落日余晖褪尽夕阳的最后一抹陀红,夜,像青黛色的油纸铺展开来时,我总会静立在窗边,欣赏李白的诗篇。月,是李白诗的线索,也是李白一生的线索。“来吧,与我对酌”,举头,明月与“我”对望,低头,空气里氤氲着一丝惆怅。你,就是这般落拓。站在月下,想把我心中的敬意送给月光,让它穿越时空传递给你。多少次,我对着明月呐喊,想把我的一份痴、一份爱送给你。是你的豪放,让平仄中流淌出不一样的情愫,是你的不羁,让音韵里幻化出不一样的境界。有明月映照,李白的诗也格外精彩。
“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间”。在明月映照下走进“汉乐府”,会发现它像一泓清冽的泉,漾开,漾开,奏成了另一种美好。读它,最好是在一个月夜,一切都很安静,只有天空中的明星闪烁,与我相伴。也许,再来点音乐?再来杯清茶?总之,不能辜负。有时,我会觉得汉赋过于华丽,作为乐府诗的它,才是真的灵动。让我看到了吟游诗人笔下的世界,灵动而赋生趣,静谧而美好。朗诵“汉乐府”,必将明月相照才更显其灵动。
入冬,月光在窗前晕成了一层薄薄的雾,凝结成了一层浅浅的霜。有时,兴致来潮,会拉着母亲在窗前吟诵。从唐诗到宋词,从汉赋到诗经,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体会平仄间的故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太白的迎难而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浓浓的乡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陆游爱而不得的凄凉……我们在明月下朗诵平仄,在诗海中畅游。
在明月相照下,那一个个月夜,浸满了平仄的气息。
小院薄荷
小院里的薄荷长了一年,总算初具规模。
它浑身上下都绿油油的,若走近了看,便会发现它的色泽竟然是多彩的,从浅绿到藻绿。薄荷给人的感觉只一字:清。这个清,一指它的清爽,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累赘,甚至不会有任何一片多余的叶子;二便是指薄荷的清气了。是的,薄荷仪态的美,比不上它的香气给人的印象之深。翕动鼻翼,清气顿时溢满鼻腔。虽说这味道夹杂着辛辣,却能直达人心底,安抚人紊乱的情绪,使人神清气爽。爸爸喜欢用薄荷叶做饼吃。薄荷饼在袅袅热气中出锅,咬一口,面不腻口,叶不辛辣,满嘴里香得不行。再咬一口,仔细品味,才会发现这味道的奇妙。仿佛一小支涧水吞入口中,清清凉凉……你咂巴咂巴嘴,可咂出了什么滋味来?是否觉得这微涩的口感帮助你荡涤了辛辣与油腻,使你从凡尘俗世脱身?又是否觉得这略苦的清香让你想到了“坚贞”“清廉”之类的字眼,使你浑身充满正气?且看——小院中薄荷的周围繁花似锦。春有柳花争艳,“日长睡起无情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有粉荷娇嗔,“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秋有野菊吟诵,“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冬有寒梅夺目,“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可是,薄荷不羡慕,不嫉妒,只是默默地贡献舒爽的清香。管他什么桃花曾被林黛玉痛葬,管他什么榴花曾被李商隐题词,薄荷依然在那里,昂首向上,不输气势。想到这儿,我咂巴着的嘴停下来。薄荷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味道中的味道更是引人深思:人的一生短暂,何必追求那么多身外之物,又何必非得攀荣附贵?只要清净且尽力地做好自己,坚贞不屈,清正廉明,不也是最好的选择吗?一路都有薄荷清洁的“味道”相伴,我必努力向前冲——冲——冲——
《人间有味》
若世间有味,便一定沁人心脾,缠绵流转温暖童年。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敲击声有节奏地在小巷中漫延,声声入耳,勾起儿时最甜蜜的回忆。卖麦芽糖的小贩似乎总是不知疲倦,于街道间穿梭。榔头一击,糖饼四分五裂。轻拣一块卷入口中,是柔与硬的相互博弈,是唇齿间经久不消的麦田本味。石浦的味道,由此展开。
天还未亮,路灯星星点点,走出家门,沿着人行道一直朝前,伴海风阵阵,听远方归航。漫步于滩涂,细沙包裹脚面,浪花席卷,似要留住行人。潮水徐徐退去,宛如声声叹息。渔船在晨光的笼罩下镀上了一层金色,渔民们高声欢呼,问候着翘首期盼的家人。一筐筐生鲜尽数搬下,沉甸甸,弥漫着海的咸腥味。螃蟹和皮皮虾奋力弹跳溅起的滴滴水珠,便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来自大海最纯净的滋味。
幽幽古城,深深深几许。拾级而上,跨过一块块斑驳而又光滑的古老石砖,我仿佛听到几百年前工人们沉重的叹息;抬头,正烟雨蒙蒙,衬得手工扎制的鱼灯更加生动鲜活,宛若游于天河,又似活于人间。一把把纸伞斜挂,清新雅致的朴素配色,细腻透光的油纸面。我仿佛看见了手工艺人们那厚重镜片下,幽暗灯光中坚定的那双眼。再往上,便是古城墙。
历史的印记仍存于世。古老的铜钟不语,它是否愿意再次诉说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将士们用沉重的木槌不断敲击,悠远的哀鸣响彻城池内外,戚继光和士兵身披铠甲,手握兵器,誓将倭寇驱逐出境,守卫百姓一方安宁?它是否能听见家人们的期盼祈祷,在晚风中的喃喃心愿?那熏黑的砖瓦,它能否告诉我们烽火的窃窃私语下,入侵者们的丑恶嘴脸?瞭望远方的戚公雕像,神情坚定,手握宝剑,仿佛只要号角响战鼓擂,他便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历史的长河带走了当年最不为人知的流血与牺牲,换来的却是现在石浦百姓们的和平与安宁。大雨洗不尽将士们的热血,春风吹不走弥漫的硝烟,时光忘不掉百姓们对戚公的感激与思念……一座城,一段事,一抹情。古今由此承载,韵味由心而生。
漫步归家,一碗热腾腾的红豆汤圆摆在桌前。雪白软糯的圆子,返沙甜蜜的红豆,奶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间。一口下去,暖身暖手更暖心,驱寒驱忧更驱苦。生活本味,本就是家人的爱意温存。
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有味,永驻心田。
余香
父亲又倒了一杯茶,放在我面前,说:“水,是要喝的,而我这是茶,是要品的。”我端起茶杯,慢慢呷入一小口,慢慢下咽,一股苦涩再次涌上,稍过了一会儿,一缕清香荡漾,我感到一丝香味。怪不得父亲爱喝茶,不是闲得无聊,而是在品读人生,在品味欢乐与心酸的经历。
回味
茶如果失去了苦涩会是什么样?我想。父亲看了出来,问我:“一帆风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没有各种经历,没有为人生留下财富,这样的人生湮没在岁月中,有什么痕迹?”
我顿悟:自己经历了这么多欢乐、痛苦的是事,反而使我变得成熟了,眼来经历才是人生的财富,而不是结果。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我只注重了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人生也一样,不要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如果你没有在成功与失败中逗留,没有自己心里的经历,那么你的人生是失败的。
经历过,才会感到美好!不要急于等待成功,在各种挫折中超脱你的坚强,就像品茶的过程,这一切才是重要的。
《小柳树和小枣树》
一颗小小的流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给大地一片光明;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显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题记
当小燕子用小巧的尾巴剪出美丽里春天的时候,一个墙头隔出了两个世界。
墙的这边,小柳树眉清目秀,长发披肩,婀娜多姿,俨然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墙的那边,小枣树皮肤干裂粗糙,活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黯然失色。它们隔墙相望,比邻而居。可谁能料到,小柳树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对小枣树总是嗤之以鼻,显示她的“高雅、美丽”。
有一天,小柳树闲得无聊,想拿小枣树开开心。
“嗨,小枣树,你说我长得美不美?”小柳树扭动着柔软的腰肢,娇气十足地问。
小枣树没有言语。
“哼!你丑,还不愿承认别人的漂亮,真小气。”小柳树显得有些不高兴了。
夏日炎炎,酷暑难熬,人们争着到小柳树下乘凉。这下,小柳树越发地不知天高地厚了。有一天故意拿小枣树开心。
“嗨!丑八怪,你真没出息!”小柳树甩着她那又长又软的秀发,没完没了:
“你看我,有多少人喜欢我啊,他们在我的保护下,多舒服呀,看看你,有谁理你┉┉”
整个夏天,小柳树总是那么盛气凌人,而小枣树一直保持沉默。
光阴荏苒,秋天到了。秋风给所有植物都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并换了妆。红红的枣儿活像顽皮的胖娃娃多在绿叶下,又像是挂了一树的小红玛瑙,谁见了水流口水。曾经“红”的发紫的小柳树已青色不在,只剩下颓枝黄叶,竟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有一天,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打枣来了,她们唱着,跳着,说着,笑着。当她们咬着又脆又甜的大红枣时,脸上都开满了花。他们边吃边谈论着今后价值大枣的宏伟计划。这时,一墙之隔的小柳树面对此情此景,伤心极了,她想,这回小枣树不定怎么奚落自己呢。等到造子收打完了,小枣树也没说一句别的话,小柳树感到有些奇怪,竟红着脸问小枣树。“你怎么不数落数落我呀?”
“我数落你什么呀?”
“数落我不会结果实呗。”
“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什么可张扬的?”小枣树平静地说。
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再没有说一句话,红着脸,惭愧地低下了头......
醒来
某一天清晨醒来的时候,如果你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很多奇妙的声响。
有时候,是鸟雀在叫。它们憩在窗外的某棵树上,用清秀的嗓子唱着歌。时而轻缓,时而急骤。那一刻,你会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奏家,它们的歌唱是灵魂的歌唱,它们的歌声优美而轻松。
如果你掀开被子下床,你会听见附在被子上的埃尘飞扬时互相打斗的声音。这声音细小而短暂,有时候会被你的一个喷嚏所掩盖。当你刷牙洗脸涂各种霜时,你会发现这声音无处不在,它们就围绕着你,你去哪里它们就出现在哪里。细辨这样的声音,你又会发现它们并不重复,它们的每个韵脚都是独一无二的,仿佛是一个舞女在平滑的冰面上冰刀与冰摩擦时发出的声响。
当你下楼吃饭,在阴暗的楼道里,你又听见很多声音。装米的麻袋和各类杂物堆放的角落里,小老鼠窜动的窸窸窣窣声;下台阶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抬头或是低头的一瞬间骨骼碰撞的咯咯声。它们这些声音都来自那狭窄而黑暗的楼道间,如果你确认你曾从那里走下来过,那么你该听见这些声音的细语。
不过如果你吃饭吃的太过专心,也许你会错过碗里的米粒之间低声的呢喃。它们交谈的声音黏腻而平钝,就像是苍蝇被粘在捕蝇板上翅膀急速地振动发出的声响。它们甚至在即将被送入你的嘴里前一秒,依旧这样不知情地攀谈。这声音细小而骤短,难怪你会听不见。
如果米粒的交谈你无法听见,那么当你站在阳光里,来自世界各方的声音中你一定会有所收获。那草坪上小狗奔跑的声音,风拂过树叶碎碎的声音,花香漫溢开去的声音……如果你随手携了一个玻璃瓶子,你甚至可以将这些美妙的声音全装进去,塞好瓶栓,你会有一个类似于音乐盒子的音乐瓶子,而且这声音是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不加修饰的声音。听着它,你会有一个甜蜜的梦境。
给树浇一点水,把花移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在此刻,同样有许多不一的声音。它们有的附在树桠上,有的藏在树根,有的坐在花的花瓣上,有的还点起灯睡在棕色的土壤里。
这些,都可以在清晨醒来的时候被我们发现。它们这些细微的声音,都是生命的声音。如果你还不曾留意这些声音,那么也许你该尝试着搬把椅子,坐在阳光里,闭上眼睛,静听这世界的声响。
《如今,才知道美在人间》
我是如何认识他的呢?
是他日复一日地出现在我家楼下,徘徊在一个个绿色的垃圾箱旁。
我曾经是同情他的。当我看见他在炎炎烈日下身着一件不合身的白色衬衫,他过于瘦削的身体藏在里面,那样枯瘦,像是穿上衣服的稻草人。当我在凛冽的寒风中望见他,裹着一身起球的黑色长褂,戴上一副蓝色袖套,短短的裤筒下方,露出滑稽的黑色丝袜和破旧的拖鞋。
我打心眼儿里,却又是不喜欢他的。我不喜欢他身上散发的味道,我不喜欢他一路跟在业主身后,索要他们手中的纸盒或矿泉水瓶,甚至人家并未喝完;我更不喜欢他见缝插针地顺走业主们放置在楼底下用来给流浪猫投食的碗。他在我的眼里,似乎秉性便是卑劣的。
真正让我为我的这种想法感到羞愧又是什么时候呢?
那一天,我拿好钥匙,背起小包,高高兴兴出门去,临走前,还将手中顺手带下的垃圾对准垃圾箱,抛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弧线。当日落西山,我收拾好心情,踏上归途,回到家门口时,我却傻眼了——
我的钥匙呢?
我将小包翻了个底朝天,我沿着会来的路一路找,我打电话向先前逗留的店铺的老板询问,结果无不令我失望。
我该怎么办呢?
父母下乡探亲,这下我连家都回不了了。我坐在单元口的台阶上,耷下脑袋,懊恼我这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这时,我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映入我眼帘的,是那双我曾嗤之以鼻的脚。我抬头,他伸出手,手上的沟壑,如同干枯的树皮。他慢慢摊开手,掌心里,是我觅而无果的钥匙。也许是迎上了我错愕的目光,他也不吭声,转身,指了指那个绿色的垃圾箱。我接过,竟无言以复,他似也不渴求什么感激什么报答,定定转身,愈走愈远,步履蹒跚,又坚定。
那一刻,我望着他渐渐消失的背影,想起自己追星的历史,忽然明白,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卑微者未必卑下,美在底层,美在人间。
《告别,那些美好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告别,告别春天的烂漫,夏天的激情,秋日的淡雅,冬天的严寒……岁月就是一首告别进行曲。
——题记
纵观历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告别是悲壮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告别是凄婉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告别是豪迈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告别是难舍的。
放眼今朝,毕业的告别就像两条互相交错的线,激烈碰撞出火花后又分道扬镳了;童年的告别是惆怅的,就像风筝的线,“啪”的一声断了……难道告别就印证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吗?
我摇摇头,不相信告别就是一种痛。看!楚霸王虞姬,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血气方刚的霸主的柔情与蜜意;徐志摩离开英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邓亚萍告别乒坛,读了研究生,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告别是因为什么?告别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新的开始,带来了新的道路。
我要告别那无忧无虑的时代,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我要告别那懒惰的习性,去成为生活的主人;我要告别那懦羞的心理,去创造新的生活;我要告别自卑、胆小,要告别骄傲、浮躁,我要告别的有太多太多。
告别,是因为美丽的花朵已经凋谢;告别,是因为翠绿的枝叶已经枯黄;告别,是因为剩下的果实已无多余。明天,我将是枝上的骨朵,闪耀着独特的色泽……
在茫茫的人生大道上,我随着时间潮流掀开一个又一个的日历,告别也随之增多。也许,我们在告别的同时,也应想想接下来的事情。
告别,一首美丽的歌谣,就像鲜花的芳香在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就如华丽的彩蝶在你的身旁曼妙地起舞……
【作文君点评】
本文的优点是: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小作者是一个擅长文字表达的考生,用灵动和富于想象的语言把一篇文章呈现出来,富于个性地表现出自己对“告别”的参悟。“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作者引用了许多古今名人的事例入文,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意境如诗如画,可见小作者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问藏在沧浪亭里
那—山一水、一亭一物、一动一静,沧浪亭的每一隅都蕴含着学问。若非细心之人,如何洞察到呢?姑苏的树叶被夏日染黄,我们穿过马路、越过小桥、绕过人群,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沧浪亭”。在这里,我们将领略这座园林的魅力。古朴的白墙灰瓦,诉说着属于它的过往。那潺潺流水,像极了它的名字,《沧浪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阵风吹来,送来缕缕清凉。不知是哪位大家,有如此雅致,建了这所园林,让后人仰慕不已。经老人介绍,这是苏舜钦取名并修建的园林。时光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来到了汴京城内,那—场荒谬的弹劾,说他监守自盗,被罢官,旅居苏州。这一沉重打击,让苏舜钦看到吏政不清,买下废园,取名“沧浪亭”,以沧浪之水,来排解内心的悲愤,借以抒怀。一阵风吹来,清凉依旧,但这水中蕴含的学问,令人沉思。既然政治不得已,不如随世沉浮,取得自胜之道。那正厅的桌椅,雕刻精致,那盛开的花朵,似乎经过雨的滋润,刚刚展开一样。秋风吹过,送来缕缕的桂花香,若不是人来人往的惊动,让人感觉这香就是那雕刻的花。那精致的茶几,还有那支撑花盆的几案,令人暗自叫绝。老人说,你看这些几案、桌椅,没有用一个钉子,而且这些家具已经好几百年了。看我们惊诧,他笑着说:“古人打造家具,用隼铆结构,相互掣肘,又毫无痕迹,而且选材、打磨、安装,一件或花上半年到几年的时间呢!“这些话语敲打着我们的心,我们佩服古人的传统工艺的智慧,也惊诧他们的审美,更佩服的是他们的“慢功夫”,慢功夫,才能出细活啊。是啊,这一景一物,一山一水中藏着的为人哲学、处世之道、做事态度的学问,让我们终生受益啊。现代快速的生活,让我们来不及停留,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去聆听、去观看、去思考人生的学问。夕阳西下,从园子出来,我们依然似乎在梦中巡游,在画中畅游。不仅仅是园子的美,藏在其中的学问,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