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学生版+教师版]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25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东北三省(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25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东北三省(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25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东北三省学生版docx、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25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东北三省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2·绥化)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
A.山地B.平原和高原C.盆地D.盆地和高原
2.(2021八上·江油月考)全部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
A.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3.(2021·新疆)北方地区农业特点是( )
A.农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B.农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C.农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D.农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4.(2021·广安)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5.(2022·凉州模拟)读图,位于东北地区的山脉①②③分别是( )
A.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B.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小兴安岭
C.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
6.(2021八下·临漳期中)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紧张B.能源不够
C.劳动力资源不足D.多高原山地
7.(2021八下·桦南期中)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高粱B.小麦C.水稻D.油菜
8.(2021八下·岐山期中)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AB.BC.CD.D
9.(2021·绥宁模拟)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从长远来看,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
A.灌溉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转基因农业
10.(2020七下·北京期末)读“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是( )
A.窑洞、四合院B.四合院、窑洞
C.蒙古包、窑洞D.吊脚楼、四合院
(2)图中甲所代表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11.(2020·樊城模拟)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D.居民以面食为主
12.(2020八下·中宁期中)北方地区土壤类型以( )为主
A.黑土和黄土B.紫土C.红土D.水稻土
13.(2022七下·安次期末)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
B.最大的优势是光、热资源丰富
C.最大的优势是耕地辽阔、土壤肥沃
D.农作物一年三熟
(2022·黔东南) 读我国东北地区及过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A.茶叶、小麦、花生B.棉花、青稞、玉米
C.甘蔗、玉米、水稻D.甜菜、小麦、大豆
15.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辽中南工业基地是( )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
C.高科技工业基地D.综合性工业基地
16.(2021·襄阳)下列对东北三省地表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清水秀、树木常绿B.黄沙漫漫、戈壁广布
C.雪山连绵、湖泊星罗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021·贺州)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最大优势是( )
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
18.图中A城市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工业B.钢铁工业C.电力工业D.棉纺织工业
19.下列属于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盆地B.平原、山地C.高原、山地D.平原、盆地
(2021·成都) 为提高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四川、重庆B.湖南、江西
C.山东、河北D.黑龙江、吉林
21.甲地农作物的熟制是( )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2021八下·巨野期中)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终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23.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021八下·定陶期中)东北地区山环水烧,物产丰富。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12~13题
24.不可能属于数码⑥所在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是( )
A.甘蔗B.小麦C.大豆D.甜菜
25.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征为( )
A.沿山脉走向分布B.集中于辽河平原
C.集中于交通干线沿线D.集中于东南沿海
二、综合题
26.(2020八下·曲阳期中)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地区。
(2)山脉A是 ;铁路干线B是 。
(3)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的是 ,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生的是 ;两地耕地类型以 为主。
27.(2019八下·咸阳月考)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B、C之间的地形区是 ,山脉D以东的地形区是 ,以西的地形区是 。
(2)图中甲所在的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乙所在的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3)北方地区与乙所在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 一线,就温度带来说,该线的南侧属于 ,该线的北侧属于 ;就干湿状况来说,该线的南侧属于 ,该线的北侧属于 。
28.(2021·五华模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带领全国的农业专家在东北平原上进行水稻良种良苗培育,目的是为了产出更多的粮食。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集中分布在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地形类型以 为主。
(2)东北平原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得益于 的气候特征。
(3)长江流域主产区的耕地类型是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三、图文分析题
29.(2022八下·承德期末)东北三省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北京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以东北三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小组:以“中国饭碗——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为主题进行学习。同学们收集资料探究了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并制作了框图(图2)。
(1)三江平原位于我国 (方位)角,西邻 (山脉)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
(2)在图2的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反映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 ② ③ 。
(3)在下表中写出三个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特点和与当地自然资源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填字母)
①推广节能降耗、减污的绿色生产②弱化农业发展,扶持工业发展
③调整能源结构,进口煤炭等能源④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创新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请就东北发展冰雪旅游提一点建议:
30.(2021七下·平顶山期末)(关注互利共嬴:京津冀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化。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京津冀共建朋友圈”活动。运用的图表如下:京津冀地区示意图;京津冀及全国2019年人口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表;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
(1)根据资料可推知,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京津冀“共建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 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缓解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人口密度 (大/小)、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说出其发展工业的一个优势条件。
(3)读图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建成 型区域,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有 。(双项选择)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故答案为:B。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位于青藏地区,A错误;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位于南方地区,B错误;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C正确;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北部、山东、安徽北部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黄土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3.【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农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南方地区降水多,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故答案为:A。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4.【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选项符合题意;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山西的煤炭资源、大庆的石油资源、鞍山的钢铁资源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河流有黄河、松花江等。
5.【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地区最西边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②是位于最北边的小兴安岭。③也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山,故答案为:A。
【点评】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一年一熟。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现出山水环绕,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东北地区有面积广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有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人们把人参、貂皮、鹿茸角称作东北三宝。
6.【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华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加上这里耕地面积广,农业用水量大,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故答案为:A。
【点评】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如地形平坦,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自然灾害较少;劳动力充足。 交通便利,农业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劣势是水资源短缺, 土地盐渍化严重,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
7.【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水稻。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喜光喜温耐旱的小麦和玉米,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喜湿热的水稻,油菜是油料作物,高粱是重要的酿酒原料。根据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8.【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在我国的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主要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据温度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为地中海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本题选C。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9.【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少,气温上升快,易发生春旱,从长远来看,本地区应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故答案为:C。
【点评】北方地区多发春旱,原因是:①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③春季小麦返青,农业用水增加。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10.【答案】(1)B
(2)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1)甲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院落宽敞别致,日常起居方便.乙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故答案为:B.(2)读图分析可知,甲图为北京的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乙图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1)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黄土层很厚,当地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以及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平原,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个省、直辖市。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土壤为黄土。
11.【答案】D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故A错误。多旱地,以种植小麦、花生为主,故B错误。北方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陆运,故C错误。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12.【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的四川盆地属于紫色土壤,东北平原属于黑色土壤,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水稻土,东南丘陵属于红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都位于南方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华北平原是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植被在遭到大规模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 7、8两月,多暴雨,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3.【答案】C
【知识点】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
【解析】【分析】东北位于北温带,所处纬度高,不适宜热带农作物的生长,A错误;光照、热量不够丰富,B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耕地辽阔、黑土地为主,土壤肥沃,C正确;东北地区作物是一年一熟,D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点评】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一年一熟。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现出山水环绕,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东北地区有面积广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有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人们把人参、貂皮、鹿茸角称作东北三宝。
【答案】14.D
15.B
【知识点】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
【解析】【点评】(1)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一年一熟。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呈现出山水环绕,沃野千里的自然美景。东北地区有面积广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人少地多,因此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有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人们把人参、貂皮、鹿茸角称作东北三宝。
(2)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由于境内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因此钢铁、煤炭等相关产业发达,除此之外,辽中南地区海陆交通便利,铁路运输发达,有京哈线、哈达线等铁路干线经过。
14.茶叶适宜在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的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热带的低山丘陵地区,故A错误。青稞性喜温凉,是耐旱、耐寒的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故B错误;甘蔗、水稻均喜高温、喜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故C错误;甜菜、小麦、大豆耐低温,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5.辽中南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历史悠久,属于传统工业的重工业基地,传统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故A错误,B正确;高科技工业基地主要依赖技术和人才,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较少,生产高精尖产品,故C错误;综合性工业基地行业门类比较齐全,是集中配置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工业集中区域,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东北三省的地表景观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周围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松花江、辽河、黑龙江等河环绕,故答案为:D。
【点评】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答案】17.D
18.A
19.B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
【解析】【点评】(1)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东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重要集中分布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以大庆油田、鞍山-本溪铁矿、海城菱镁矿、宽甸硼矿等为代表的一批矿产资源基地。矿业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17.据图可知,东北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因此矿产资源是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最大优势,D正确。科技、交通、劳动力等方面,不是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最大优势,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图中显示,A城市附近石油资源丰富,因此可推测其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工业,A正确。根据图示,没有明显的信息显示A城市有发展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棉纺织工业的优越条件,B、C、D错误。故答案为:A。
19.东北地区中部为东北平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大兴安岭,北为小兴安岭,东为长白山,因此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山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20.D
21.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
【解析】【点评】(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灌溉水源丰富、便于机械化生产;由于一年一熟,土地休耕期长,有利于土壤生产力保持。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龙江省、吉林省皆为农业大省,其中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多年全国第一,吉林省粮食单产多年全国第一。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2)从作物熟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与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20.结合图例和我国的行政区划可知,黑龙江、吉林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在100-300个,数量最多,D正确;重庆为1-20个,四川、河北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在21-40个,湖南、江西、山东41-70个,均少于黑龙江、吉林,ABC错误。故答案为:D。
21.甲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A正确;与东北相比,华北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农作物熟制多为两年三熟,B错误;我国南方地区热量较充足,农作物熟制多一年两熟到三熟,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2.A
23.A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2)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22.纬度位置越高气温越低,降雪天数越长、积雪越厚,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天数、积雪厚度都较大,故A符合题意。
23.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点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故A符合题意。
【答案】24.A
25.C
【知识点】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东北三省的人口、民族、城市
【解析】【点评】(1)东北地区的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目前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普速铁路干线是京哈线,高速铁路干线是哈大(高铁)线。整体而言铁路线较密集,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等,呈现丁字形铁路网,交通便利,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鞍山等。
24.⑥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主要属于中温带,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甘蔗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故答案为:A。
25.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居于中部,沿铁路线分布,主要的城市是吉林,哈尔滨,沈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6.【答案】(1)北方
(2)秦岭;哈大线
(3)甲;乙;旱地
【知识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小河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做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北方地区。(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读图可知,山脉A是秦岭,铁路干线B是哈大线。(3)读图可知,甲是东北平原,乙是华北平原,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的是甲东北平原,这里气温低,蒸发少,土壤是肥沃的“黑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农作物;华北平原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的农作物是生产小麦、玉米、花生;两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
(2)目前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普速铁路干线是京哈线,高速铁路干线是哈大(高铁)线。整体而言铁路线较密集,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等,呈现丁字形铁路网,交通便利,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3)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由于纬度高,热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27.【答案】(1)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2)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3)秦岭-淮河;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山脉A、B、C之间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山脉D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以西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2)图中甲所在的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乙所在的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3)北方地区与乙所在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就温度带来说,该线的南侧属于亚热带,该线的北侧属于暖温带;就干湿状况来说,该线的南侧属于湿润区,该线的北侧属于半湿润区。
【点评】(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安徽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
(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28.【答案】(1)季风区;平原
(2)雨热同期或夏季高温多雨
(3)水田;水稻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我国农产品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这里地形平坦,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2)东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使得东北平原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
(3)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这里河湖众多,水热条件优越,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点评】(1)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作为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以西以北为非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①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多平原,地势平坦广阔;③土壤-土层深厚,有肥沃的黑土;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不利条件有: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威胁大。
(3)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水稻主产区地形平坦,水热充足,河网密布,人们喜食稻米,在长期耕作过程中人工培育了高产土壤水稻土。
29.【答案】(1)东北;小兴安岭
(2)平坦;黑土;水源第二小组:以“国之重器——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为主题进行学习。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3)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森林;铁
(4)C第三小组,以“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东北三省的冰雪旅游,成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5)建滑雪场,开展滑雪活动;建滑冰场,开展滑冰运动;开展冰雕项目等(任答其一,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东北三省的人口、民族、城市
【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积而成,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角,西邻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2)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地形①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本地消费少;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三江环绕,③水源充足;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3)由“图示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可知,大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原因在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春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原因在于伊春森林资源丰富,有“中国林都”之称,附近有煤炭资源;鞍山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原因在于铁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4)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滞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做到:调整产业结构,更新设备,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引进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东北自身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弱化农业发展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不需要进口。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答案为:C。
(5)东北是我国的冰雪之乡,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山环水绕,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可以建滑雪场,开展滑雪活动;建滑冰场,开展滑冰运动;开展冰雕项目等。
【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因此,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其中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
(3)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4) 本题考查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5)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
30.【答案】(1)较大(或悬殊);资源(或矿产或劳动力);大
(2)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等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
(3)知识;B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中人均GDP信息可推知,京津地区经济较发达,冀经济较落后,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由“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可知,京津冀“共建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资源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由表格信息可知,缓解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由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地区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临近海洋,交通干线密集,海陆等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3)读图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建成知识型区域,产品特点以有高新技术为业、文化产业、高端服务业等占优势,所以这体现北京的文化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职能,BC正确。AD错误。故答案为:BC。
【点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其他两个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工业结构
原因
大庆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① 为主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伊春
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
② 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鞍山
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
③ 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京
津
冀
全国
人口密度(人/km2)
1322
1306
355
142
人均GDP(元)
164197
90294
46457
71010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m3)
40.8
14.6
236.9
946.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中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考点复习精练:20《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三省》(附答案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5 陆地和海洋(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5陆地和海洋学生版docx、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5陆地和海洋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4 地球和地球仪(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4地球和地球仪学生版docx、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4地球和地球仪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