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苏科版生物训练卷——专题24 第八、第九单元(含解析)
展开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用卷24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 )
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
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
D.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
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抗体是由侵入人体的抗原产生的
D.抗体是在病原体的刺激下产生的
3.下列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
B.消灭患病动物,减少传染病发生
C.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D.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4.下列对植物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B.侧柏能吸附灰尘,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C.红豆杉可用于提炼抗癌药物
D.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5.近年来,我国的海洋鱼类日益减少,有些种类甚至濒临灭绝,根本原因是( )
A.海洋鱼类自相残杀 B.人类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严重
C.鱼类的繁殖能力下降 D.全球气温升高
6.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冠心病,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冠心病诱因的是( )
A.缺乏体育锻炼 B.长期精神紧张
C.适当运动 D.长期吸烟酗酒
7.“鹿因茸死,獐因麝亡”,我国特有的藏羚羊因为其比金子还贵重的羊绒,已濒临灭绝.这是因为( )
A.藏羚羊失去了栖息地 B.偷猎者的疯狂猎杀
C.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D.外来物种的入侵
8.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B.乱占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播种优质小麦种子,增加产量
D.私家车数量飙升,尾气排放量增大,污染空气
9.每年的 3 月 24 日和 12 月 1 日分别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和艾滋病日。统计数据显示, 结核病超艾滋病成为最致命传染病之一。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结核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
B.结核杆菌没有细胞结构
C.握手可以传播艾滋病
D.艾滋病的病原体属于原生生物
10.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围湖造田、垦荒种植
D.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1.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生物学的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1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活动与此主题不一致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B.退耕还林还草
C.围湖造田,拓展耕地 D.垃圾分类回收
13.下列与安全用药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选择药物 B.用药剂量适当
C.按时用药 D.抗生素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14.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带菌者
1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氧气越来越少
C.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 D.13的生物死亡
16.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所包含的良好状态( )
A.身体上的 B.社会适应方面
C.心理上的 D.生活环境方面
18.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内杂物,然后
A.按摩 B.人工呼吸
C.送他回家 D.胸外心脏挤压法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C.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D.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会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20.药物能够防病治病。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大量的抗生素可以预防流感
B.处方药的标志是(OTC)
C.非处方药没有副作用
D.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2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22.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
23.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24.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 )
A.吸血昆虫 B.土壤 C.空气 D.接触
25.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26.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在长江里生存繁衍了两千多万年.然而近几十年来.它们的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白鳍豚走向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客 B.长江中白鳍豚的天敌过多
C.白鳍豚的食物来源不足 D.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27.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同学们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获得了下表数据:
组号
一
二
三
四
五
不同量的蒸馏水制成的烟草浸出液
清水
50mL
40mL
30mL
20mL
每10秒内心跳的次数
35
36
37
39
4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为了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形成对照,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
B.实验过程中一只水蚤只能做2次实验,即先在清水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
C.由表中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其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D.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人体后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所以不要吸烟
28.中考临近,很多同学在进行考前准备的同时不免有些心理紧张,但不宜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A.进行适当的文娱活动 B.把紧张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
C.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 D.服用镇静药催眠
29.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要注射该种毒蛇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属于
A.抗原 B.病原体 C.抗体 D.药物
30.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31.煤气中毒的原因是 。
32.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不同,传染病都具有 性,多数传染病还有 性.
33.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 上、 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 。
3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和 多样性.
35.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 、 和 。
36.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 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37.目前,濒危物种的大量出现,主要是人为因素破坏物种的栖息环境造成的.
(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2)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水面,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这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原因属于 .
(3)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 ,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读图理解题
得分
38.如图一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图示,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如图二所示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关系图,D、E、F分别指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成分;请据图分析回答([ ]内填图中字母,横线填名称):
(1)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认识。这是指图一中[ ] 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图一中[ ] 多样性造成的。
(3)图一中C指的是 多样性。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田的小鸟属于组成生态系统中的D、E、F三种成分中的[ ] ,在农田田间道路旁的树木上搭建鸟巢,以便于鸟类取食和生殖,这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中的 保护。除了这个措施外还有另外两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的措施是: 、 。洋县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保护 。
(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D、E、F是组成成分之一,其中属于组成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只填字母序号)。
39.我们在电影《狼图腾》中看到内蒙古草原上,最初,牧民与强悍的草原狼是和谐共处的,狼帮助牧民杀草原不能承载的食草动物。后来,人类因为贪婪,开始了大规模围猎狼群的战斗,大片开垦草原……。回答下列问题。
(1)狼的生殖和发育具有 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按照狼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 (用下列选项中的序号表示)。
①植物 ②动物 ③脊椎动物 ④无脊椎动物 ⑤哺乳动物 ⑥犬科 ⑦食肉目
(2)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黄羊。由此可知,狼具有 行为,此种行为的明显特征为 。
(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动物对维持 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下图是人体做屈运动的示意图。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肱二头肌属于 。图示二头肌牵拉桡骨绕 活动。肌肉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 的数量比普通人多出一倍以上。
40.美国一位土壤学家曾在《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指出,中国能够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使它们没有被所供养的亿万民众所耗竭,其诀窍在于中国农民一直实施的是一种“无废弃物农业”(如图所示).
(1)在“无废弃物农业”中,无机盐可以在生态系统反复循环。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植物的 从土壤中获得。
(2)牲畜和人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可见,动物在自然界具有 的作用。
41.大米是中国居民的主食,富含淀粉。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字母和序号表示不同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或血管是 (填数字)。图三中⑪与⑩物质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2)足球是多人合作项目,锻炼机体协调配合能力。图四所示,小明看到“队友传来的球后,迅速起脚射门”属于 反射。球在小明眼中成像部位是 (填文字),通过 (填数字)传导到4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大脑意识到足球叩击”的神经冲动经历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球进了!真棒!”小明和队友们拥抱祝贺,并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可见,运动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体现在心理上和 的良好状态。
(3)小明吃大米饭,大米中的淀粉在小明的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然后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中,被分解的这种物质首先进入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接下来经过的途径是 (用文字、图中的数字及箭头表示),运输到腿部的肌肉细胞处被利用,该物质在腿部肌肉细胞中被分解产生 (填气体),再进入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后最终排出体外,在此讨程中小明的膈肌呈 状态,此时膈肌处于图五中所示的 (填字母)位置,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可用图六中的 (填字母)表示。
阅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
得分
42.目前社会上“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有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选取初三某班20名学生(10男10女,身体健康状况相同),分为A、B两组,每组男生、女生各5名(共10名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给A组每人一部手机,让其随意玩手机游戏;B组每人一本书,随意阅读,其他条件相同。6个小时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腕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3小时
10
5
10
10
5
4-6小时
10
9
10
10
8
B组
看书
1-3小时
10
1
0
3
0
4-6小时
10
3
0
5
0
(1)参与实验学生的人数、年龄、健康状况、所用手机及实验环境等因素均相同,其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 。
(3)实验中每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目的是 。
(4)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43.下面是某科技活动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先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20 mL、30 mL、40 mL、50 mL的蒸馏水,然后都加入等量的同种香烟烟丝浸泡1天,得到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滤液备用。
步骤二:取2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平均分成5等份,分别移入清水及20 mL、30 mL、40 mL、50 mL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数,分别重复3次。
步骤三:分别计算各组水蚤每10秒心跳次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
不同体积的蒸馏水
配制成的烟草浸出液
20 mL
30 mL
40 mL
50 mL
清水
(对照)
10秒内心跳次数
42
39
36
35
33
请回答:
(1)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 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步骤三中同学们对所记录数据的处理方法是 。
(4)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吸烟对生物体的健康有影响,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阅卷人
五、综合题
得分
44.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2)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农药在该食物网中不断积累,则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 。
(4)该食物网中标明的所有生物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5)青蛙数量减少,一般不会引起蛇数量发生很大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来说,该能力较大的是 生态系统。
(6)有些人爱吃青蛙,大量捕捉青蛙后,长时间内会使同一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数量上发生什么变化? 。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那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是来自 。
(8)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你列举两个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 。
45.小明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下列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 (填序号)传达到 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 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的 中枢参与的结果.
(4)小明被抓伤后,家人立即将其带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注射的疫苗属于 ,产生的免疫类型属于 .
46.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1)从传染病学的角度分析,诺如病毒被称为 (选填“传染源”“病原体”)。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专家建议“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这属于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或者流感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主要是 而不是病毒。
(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的原因之一是健康人体内缺少抵抗该病毒的 ,不能发挥 (选填“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5)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是指动物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异己”成分,A不符合题意;
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因此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C符合题意;
D、由于该项研究成果不够成熟,是否对人的肿瘤防治上有效果,因此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抗体不是由侵入人体的抗原产生的,而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故选C.
【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解:A、佝偻病不属于传染病,A错误;
B、患病的动物属于传染源,消灭患病动物应该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食物是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银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故选项A错误;
侧柏能吸附灰尘,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红豆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还可用于提炼抗癌药物;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故B、C、D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分析,本题从各种植物的作用特点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明确各种植物的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造成水域的“赤潮”现象,使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对河湖天然鱼类资源过度的捕捞,导致了鱼类资源的单一化、小型化,这些都是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6.【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解:据以上分析可知:
A、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过少,对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B、长期精神紧张对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C、适量运动饮食清淡,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D、长期吸烟酗酒,会对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故选:C.
【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下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冠心病高发:1.吸烟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吸烟和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还有明显的协同危害作用.2.精神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激动、压抑和焦虑的情绪.3.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酒精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对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预防冠心病:饮食上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吸烟喝酒都可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肌的损害程度.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故选:B.
【分析】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乱砍乱伐,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A不符合题意。
B.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植被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加剧,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小麦种子,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C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9.【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A正确。
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D.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握手不能传播艾滋病,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10.【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只要熟练掌握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即可做出正确的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是绿色出行的方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A正确;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
C、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合理开发森林资源,C错误;
D、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生物废弃物,利于改善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共同繁荣。
12.【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可以节省塑料袋,符合题干所体现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恢复植被,符合题干所体现的主题,B不符合题意。
C.围湖造田、拓展耕地会破坏植被,不符合题干所体现的主题,C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符合题干所体现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3.【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A、合理选择药物,属于安全用药.A叙述正确;
B、用药时,根据病情,适当用药,属于安全用药,B叙述正确;
C、服药时,要按时.C叙述正确;
D、抗生素长期使用或滥用,就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而失去治疗效果.D叙述错误.
故选:D
【分析】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处 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处方药不能自己购买,按照说明服用.不使用过期药只是安全用 药的一个方面,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
14.【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C、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二氧化碳会增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是失败的原因;
B、氧气减少.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大气中氧气减少.
D、失败的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化,而生物死亡不是失败的原因而是失败的结果;
故选:D
【分析】“生物圈Ⅱ号”是美国耗资巨大历时两年的一项试验.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引起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循环失调,水资源恶化等.
16.【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7.【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D错误.
故选:D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18.【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掌握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了解其注意事项。
19.【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A、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二氧化硫,造成的,故正确;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是正确的;
C、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会使土地沙化、冰川融化等,不用了人类的生存,故错误;
D、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会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是正确.
故选:C.
【分析】酸雨主要是燃煤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会危害生物的生存;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臭氧层遭到破坏后,会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20.【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非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能自行购买或任意加大剂量。若滥用抗生素,细菌一旦产生抗药性,害人害己,A错误。
BD.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B错误,D正确。
C.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非处方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1.【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疾病与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近视、心脏病、龋齿均不具备传染性。因此本题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常见病例的发病原因。
22.【答案】C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故答案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2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主要包括四个时期:潜伏期、初期、中期、后期。发病初期是病毒最活跃的阶段,因此传染性最强。故答案选: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24.【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各自的特点如下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吸血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病原微生物经传播媒 介感染健康鸟。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生物体,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 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病鸟经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以 及粪便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的飞沫、尘埃感染健康鸟,使其 发病。(2)经饲料、饮水传播病鸟采食、饮水时,可引起饲料、饮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3)经污染的栏舍和用具传播被污染的栏舍和用具,未经消毒,病原微生物仍然存在并感染健康鸟,使健康鸟发病。(4)经人传播携带病原微生物的人也是传播媒介,当接触健康 鸟群时,可使易感鸵鸟发病。(5}经家禽、野鸟、鼠等动物传播对禽类许多传染病鸵鸟亦易感、因此防治禽类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也是间接 预防鸵鸟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25.【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知,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A正确;
B、在浓度为0.2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80次;在浓度为0.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60次;在浓度为1%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少于60次;在浓度为2%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接近40次。由此可知,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B正确;
C、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水蕴草净化洗衣粉液后水蚤的心率都要高于在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的水蚤心率,因此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C正确;
D、水蚤的心率很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此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每组实验可重复3次,取平均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分析题图可知,培养液中的水蚤心率都是每分钟接近140次;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不同,浓度越大,水蚤心率越低;水蕴草净化后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要高于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
2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 物,白鳍豚的种群数急剧下降主要是白鳍豚生活的环境受到了破坏.由于滥伐和水土流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白暨豚繁殖的需要.随着工 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污水排放入长江.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其中有约 12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因此威胁白鳍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故选:D.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据此答题.
27.【答案】C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A正确.
B、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有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C错误.
D、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14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CO、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因此吸烟者首先危害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D正确.
故选:C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2)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据此解答.
28.【答案】D
【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考试前不免有些心理紧张,采用进行适当的文娱活动、把紧张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等都是健康且能缓解心理紧张的好方法;服用镇静药催眠的方法不可取,因为是药三分毒,镇静药副作用大,滥用药物是无益而有害的。故 选D。
【分析】本题考查健康的涵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对健康的生活的理解,才能准确解题。
29.【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注意区分两者,进行解题。
3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结合分析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1.【答案】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力强,不易分离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故选: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力强,不易分离。
【分析】煤气是煤和其它含碳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混合性气体,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甲烷、乙烯、丁烯、氮、碳酸、硫化氢等.其中以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对人体的毒性最大,所以煤气中毒实际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32.【答案】传染;流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故答案为:传染;流行
【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33.【答案】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4.【答案】物种;基因;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答案为:物种;基因;生态系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35.【答案】吸烟;酗酒;吸毒
【知识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吸烟、酗酒、吸毒。
【分析】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吸烟、酗酒、吸毒。
36.【答案】(1)非特异性
(2)B;E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1)“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阻挡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其中合理的有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故选BE.(可多选)
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2)BE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37.【答案】(1)自然保护区
(2)外来物种入侵
(3)种质库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2)从国外引进了叫做“水葫芦”的植物,由于这种植物迅速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水面,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表明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3)建立了种质库,包括植物的种子库和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故答案为:(1)自然保护区;(2)外来物种入侵;(3)种质库.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8.【答案】(1)A;物种
(2)B;遗传
(3)生态系统
(4)D;消费者;就地;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朱鹮;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生物栖息地
(5)E F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A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B遗传多样性造成的。
(3)据分析可见:A指的是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 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4)图二中E是生产者,F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鸟作为动物属于D消费者,在农田田间道路旁的树木上搭建鸟巢,以便于鸟类取食和生殖,以此对鸟进行就地保护。为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朱鹮,同时还保护了它的栖息地。除就地保护之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能将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连接起来。D、E、F是组成成分之一,其中属于组成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是E生产者、F分解者。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9.【答案】(1)胎生和哺乳;②③⑤⑦⑥
(2)社会;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3)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4)器官;肘关节;线粒体
【知识点】社会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平衡的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狼体表被毛,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狼的分类地位是按照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排序的: ②动物 ③脊椎动物 ⑤哺乳动物 ⑦食肉目 ⑥犬科。(2)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黄羊,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由此可知,狼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明显特征有: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也说明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读图可知,图中是人体的曲肘动作,肱二头肌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的,肌腱属于结缔组织;肌腹属于肌肉组织,里面还布满了神经组织,因此肱二头肌在结构层次是属于器官;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肱二头肌牵拉骨是绕着肘关节活动的;马拉松运动员的肌肉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释放能量的场所,因此运动员肌肉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普通人多出一倍以上。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社会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
5、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植物开花、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40.【答案】(1)根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pH值,维持正常的渗透压,构成植物细胞,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主要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根;(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析】明确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有一定难度。
41.【答案】(1)①③⑤⑨;尿素和氧气
(2)条件;视网膜;3;10→8→7→5→4;社会适应
(3)葡萄糖;唾液、肠液、胰液;小肠静脉→⑥下腔静脉→②右心房→④右心室→⑧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⑤肺静脉→①左心房→③左心室→⑨主动脉→肌肉处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舒张;A;b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食物的消化;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图二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或血管是①左心房、③左心室、⑤肺静脉、⑨主动脉。⑩是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⑪是肾静脉,流出肾脏的血液,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会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大量的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⑪与⑩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和氧气等。
(2)小明“看到队友射来的球后,迅速起脚射门”,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等形成的,所以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大脑意识到足球叩击”的神经冲动经历的传导过程是10感受器→8传入神经→7神经中枢→5上行传导束→4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球在小明眼中成像部位是视网膜,通过3视神经传导到4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即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胰液参与下,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再经过吸收过程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然后葡萄糖运输到腿部的肌肉细胞的过程为:小肠静脉→⑥下腔静脉→②右心房→④右心室→⑧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⑤肺静脉→①左心房→③左心室→⑨主动脉→肌肉处的组织细胞。葡萄糖将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处被利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入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后最终排出体外。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肺泡,所以在此讨程中小明的膈肌呈舒张状态,此时膈肌处于图五中所示的A位置,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可用图六中的bd表示。
【分析】图二中①是左心房,②是右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⑤是肺静脉,⑥是下腔静脉,⑦是上腔静脉,⑧是肺动脉,⑨是主动脉。
图三中⑩肾动脉,⑪肾静脉。
图四中1晶状体,2视网膜,3视神经,4大脑,5上行传导束,6下行传导束,7神经中枢,8传入神经,9传出神经,10感受器。
图五B向A方向移动,表示膈肌上升,膈肌舒张,胸腔上下径减小,表示呼气;A向B方向移动,表示膈肌下降,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表示吸气。
图丙六表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ac表示肺容积扩大,代表呼气;ce表示肺容积缩小,代表吸气。
42.【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对照
(3)避免偶然性
(4)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
(2)本实验通过A组使用手机和B组看书可以看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B组未作出处理为对照组。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4)数据显示,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手机不仅浪费时间,手机辐射污染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所以不应长时间使用手机。因此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43.【答案】(1)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清水;如果水蚤先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取(计算)平均值
(4)促进
(5)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成分,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还可能诱发肺癌(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根据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可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2)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3)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要取平均值。(4)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大变小,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由42降低到35,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5)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吸烟、等于慢性自杀!我们要提倡禁烟。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3、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烟导致肺部疾病: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时对肺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肺部疾病的产生。(2)吸烟诱发心血管疾病:据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则主要是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修饰。
(3)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等,如此,就会使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
44.【答案】(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草
(3)鹰
(4)分解者
(5)森林
(6)先上升后下降
(7)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
(8)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 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正常情况下,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即草。
(3)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而不断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农药在该食物网中不断积累,则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鹰。
(4)该食物网中表明的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和分解者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5)生态系统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来说,该能力较大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6)青蛙捕食食草昆虫,控制其数量。些人爱吃青蛙,大量捕捉青蛙后,会使食草昆虫数量上升,但由于食物有限,食草昆虫的数量又会下降。
(7)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后,绿色植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依此类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有: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植树造林等等。
故答案为:(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2)草;(3)鹰;(4)分解者;(5)森林;(6)先上升后下降;(7)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8)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分析】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捕食关系而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也沿着食物链而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45.【答案】(1)①→②→⑤→⑥→⑦
(2)③;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3)条件;语言
(4)保护易感人群;抗原;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①→②→⑤→⑥→⑦.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③上行传导束传达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小明曾经被猫抓伤了手,所以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条件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是通过语言中枢参与的,在知道猫很厉害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注射疫苗,目的是增强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狂犬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注射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①→②→⑤→⑥→⑦;(2)③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3)条件; 语言;(4)保护易感人群;抗原;特异性免疫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类型:①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例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等.(神经中枢在脊髓)
②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刺激发生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例如:谈虎色变、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神经中枢在大脑)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途径是:神经冲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6.【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经常性的消毒,同学们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个人的抗病能力;注射疫苗等。
(3)细菌
(4)抗体;特异性
(5)细菌有耐药性变异,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并逐代积累的结果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诺如病毒病毒属于病原体。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专家建议“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
(3)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主要是细菌而不是病毒。
(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的原因之一是健康人体内缺少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不能发挥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5)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这是因为细菌有耐药性变异,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并逐代积累的结果。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3)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卷专题24 健康的生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卷专题24 健康的生活(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不包括,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苏科版生物训练卷——专题6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苏科版生物训练卷——专题6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苏科版生物训练卷——专题23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苏科版生物训练卷——专题23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理解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