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 曹刿论战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234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文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1事件发展的线索,2人物活动的线索,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的理由,曹刿的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呢?
了解《左传》的文化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把握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曹 刿 论 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要报以实情。”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击鼓进军。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赶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本文有两条记叙线索,浏览全文,补全横线处的空白。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曹刿的什么精神?
原因: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被迫迎战,曹刿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精神: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云南中考)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做简要分析。
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的不当指挥做了铺垫;显示了曹刿对国事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鲁庄公认为可以和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说“可以一战。”这是为什么呢?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不足以赢得战争。 民心向背、取信于民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在第2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在士气“彼竭我盈”的时候,发起进攻,一举溃敌。
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既克”而不知“其故”,突出了鲁庄公的“鄙”、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
请简要赏析“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两句话。
这两句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曹刿所说的“勇气”是士兵临战时的激情和果敢拼杀的昂扬斗志。齐军三鼓,鲁军按曹刿指挥并不应鼓,齐军被激发的勇气未得到呼应,很快由亢奋转为疲惫。曹刿抓住了士兵士气和心理变化的有利时机号令鲁军,一举得胜。
(衡阳中考)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吉林中考)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②善于抓住战机的战略能力;
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将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
在战场上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拟出击
能接见非“肉食者”的曹刿并耐心回答其三问
在作战中听取曹刿的意见
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详写 战前准备(第1段)
略写 战中指挥(第2段)
详写 战后论战(第3段)
公将战→ 请见(表现主动关心)
乡人劝→ 何间(衬托爱国热情)
衣食分人→ 小惠→ 民弗从(不能战)
祭品以信→ 小信 → 神弗福(不能战)
断案以情 → 忠之属 → 取信于民(可以战)
鼓(第1层)→ 未可 → 齐人三鼓 → 可 → 齐师败绩
驰(第2层)→ 未可 → 下视登望 → 可 → 遂逐齐师
(第1层)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 故克(抓住战机)
(第2层)大国难测……辙乱旗靡 → 故逐(谨慎果断)
一、常考名句理解(1)《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刿论战》中,曹刿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5)《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二、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2)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隔开,不连接(3)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4)弗敢加也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增加(5)必以信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信用(6)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监狱(7)可以一战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能,行(8)一鼓作气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最小的正整数
(9)再而衰古义:________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10)三而竭古义:________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将鼓之 鼓: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忠之属也 忠: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 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肉食者谋之 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肉食者鄙 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能远谋 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以战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衣食所安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弗敢专也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打 谋划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长远 凭、靠 指安身 不 独自享有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9)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牺牲玉帛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11)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虽不能察,必以情 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15)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遂逐齐师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及,普遍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使信服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类 大败 驱车追赶 于是 追击
(17)既克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_____________________(19)再而衰,三而竭 竭:_____________________(20)彼竭我盈 盈:_____________________(21)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______(22)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 战胜 鼓起 士气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埋伏倒下
三、一词多义全扫描1.师:①齐师伐我 _____________ ②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2.伐:①齐师伐我 _____________②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3.将:①公将战,曹刿请见 _____________ ②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③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⑤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_
将要 将要 将军 将军 将要
4.见:①曹刿请见 ______________②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③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④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_⑤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__⑥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
接见 看见,看到 谒见,拜见 参见 同“现”,显现 了解 知晓
5.安:①衣食所安 _______________②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④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6.惠:①小惠未遍 _______________②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7.遍:①小惠未遍 _______________②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
指安身 安静 安逸 怎么
8.从:①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④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⑤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⑥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⑦一狼仍从(《狼》) ___________________
听从 向 介词。自,由 跟随 顺从 跟随,引申为学习 跟从
9.信:①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②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③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10.属:①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③属引凄异(《三峡》) _______________④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__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
实情 信用 相信 信任 诚信
类 同“嘱”,嘱托 连接 部属 类
11.乘:①公与之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乘奔御风(《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鼓:①公将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鼓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再: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盈:①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满
第二次 两顿 再次再次
四、句子翻译(全国近5年中考高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近5年全国5考)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近5年全国3考)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近5年全国2考)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近5年全国3考)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近5年全国5考)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021黑龙江哈尔滨)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课后;近5年全国2考)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
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可以凭借。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识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获奖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再读课文疏通文义,当权者,目光短浅,独自享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使信服,赐福保佑,诉讼事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20 曹刿论战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左传》,学习目标,一重点字词解释,二重点句子翻译,曹刿两个字,鲁庄公一个字,但庸而不昏,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优质课课件ppt,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