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后练习题
展开[基础检查]
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稀有元素
解析:不同的培养基一般都需要含有最基础的成分,即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
答案:C
2.某杆菌只有在含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和微量维生素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此时微量维生素对该菌的培养而言属于 ( )
A.碳源 B.氮源
C.激素 D.特殊营养物质
解析:碳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牛肉膏均可作为碳源;氮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牛肉膏;激素不是细菌培养基的成分;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
答案:D
3.关于培养基的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培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时,需加入维生素
B.微生物的适应性强,配制培养基时可以不考虑pH
C.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
D.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
解析:培养基除需要满足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几种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
答案:B
4.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解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即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答案:D
5.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解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两者实质有很大区别。
答案:B
6.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高压锅
解析:高压蒸汽用于培养基的灭菌,酒精用于手的消毒,火焰灼烧用于接种环的灭菌。
答案:C
7.下列操作与无菌技术无关的是 ( )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接种
解析:接种用具、器皿、空气中都充满了微生物,都有污染的可能,必须严格地消毒、灭菌。A、B、D三项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与无菌技术无关。
答案:C
8.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第二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在第二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A
9.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解析: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常用的方法是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培养,看未接种的培养基是否有菌落产生,若有菌落产生,则说明培养基上生有杂菌。
答案:B
10.做“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接种时为了获得单菌落,从第二次开始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B.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倒平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D.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趁热快速蘸取菌液
解析:从第二次开始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以达到菌种稀释的目的,最后获得单菌落;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以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倒平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该在火焰旁待接种环冷却后再蘸取菌液,以免接种环因温度过高而杀死菌种。
答案:D
11.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 。
(2)此表中含有的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是 。
(3)若去除该培养基中的①后再加入不含氮元素的有机物,则此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是 。
(4)若将氨基酸加入培养基,则它可充当的营养成分是 。
(5)若要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的特点,培养基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 。
解析:(1)从培养基的成分看,该培养基缺少碳源,因此可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只能由空气中的CO2提供。(2)培养基中的成分包括微生物需要的氮源、无机盐和水。(3)培养基中的①是该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去掉后则成为无氮培养基,可用于培养自生固氮微生物,因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大气中的N2作为氮源。(4)在培养基中加入氨基酸,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5)微生物的菌落需要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生长,因此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凝固剂(琼脂),使液体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培养基。
答案:(1)自养型 空气中的CO2 (2)水、无机盐、氮源
(3)自生固氮微生物 (4)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5)凝固剂(琼脂)
[拓展应用]
12.下列关于4种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CO2 和NH3 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 NH3 的氧化
B.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蓝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C.糖类和N2 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D.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 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解析: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蓝细菌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蓝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糖类和有机酸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酵母菌是异养生物,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CO2。
答案:C
13.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 培养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 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用于真菌的筛选
B.制备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时,应将pH调至酸性
C.M 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可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
D.倒平板时,应将皿盖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解析: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筛选出真菌;制备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时,应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倒平板时,应将皿盖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答案:B
14.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③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④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和消毒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⑤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HIV
⑥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大肠杆菌的鉴定,其菌落为带金属光泽且为深紫色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解析:此配方中含有琼脂,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含伊红和亚甲蓝,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葡萄糖是主要的碳源,蛋白胨可作为氮源,同时还可提供碳源、维生素等物质;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需要进行灭菌处理;HIV营寄生生活,需要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与伊红和亚甲蓝结合,其菌落为带金属光泽且为深紫色。
答案:C
15.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①中,需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解析: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冷凝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答案:B
16.某同学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 ℃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表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 d,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若E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 。
(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和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 。
(3)实验过程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下列温控措施的目的。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有 。
②“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 。
(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 。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 处理。
解析:(1)由题表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打开皿盖的培养皿距地面的高度,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若E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或受到杂菌污染)。(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3)①“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使培养基凝固及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②“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1)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或受到杂菌污染) (2)碳源 氮源 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①使培养基凝固及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 ②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 (4)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 灭菌
编号
①
②
③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含量
0.4 g
4.0 g
0.5 g
编号
④
⑤
成分
CaCl2
H2O
含量
0.5 g
定容至100 mL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含量
10 g
10 g
2 g
0.4 g
成分
亚甲蓝
H2O
琼脂
含量
0.065 g
定容至1 000 mL
20 g
组别
处理
A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3 m处暴露15 min
B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6 m处暴露15 min
C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9 m处暴露15 min
D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1.2 m处暴露15 min
E
不打开培养皿盖
高中人教版 (2019)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复习练习题,共12页。
高中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