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2.(2021·湖北中考真题)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3.(2021·湖南中考真题)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4.(2021·湖南中考真题)秦、隋两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却都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科举制 B.郡县制行省制C.独尊儒术科举制 D.都江堰大运河5.(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6.(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7.(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8.(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9.(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1.(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2021·四川德阳市·中考真题)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3.(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诗句“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反映的制度是A.科举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4.(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现点的是A.科举制正式确立 B.曲辕犁的发明 C.景德镇成为瓷都 D.元曲空前发达15.(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太平广记》载:不论士举子,皆以科举“建功树名,出将入相”。该现象始于( ) A.西汉 B.隋唐C.两宋 D.明清16.(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17.(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18.(2021·江西中考真题)“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19.(2021·江西中考真题)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20.(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21.(2021·安徽中考真题)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22.(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23.(2021·重庆中考真题)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24.(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时间事件影响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了“贞观之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54年鉴真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5.(2021·四川中考真题)某同学为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A.文学艺术发展 B.中外交通发达 C.中外文化交流 D.民族关系交融26.(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27.(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28.(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A. B.C. D.29.(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二、综合题30.(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 则自不为盗。”——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热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31.(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中华文明史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第一节 天文历算的演变天文观测 祖冲之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发展……第三节 生产工具的革新曲辕犁 筒车第二章 ……(1)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32.(2021·云南中考真题)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距今5000 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图1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33.(2021·浙江金华市·中考真题)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__________。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楼车等新式农具。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部,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_______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全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34.(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材料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摘自《贞观政要》(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35.(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年),饥、蝗、水灾连续不断,唐太宗迁关中灾民至其他诸州就食。唐高宗时,灾害时有发生,除多次令灾民迁移它地外,也曾转运河东、山东、江南、淮南米粟至关中救饥。——摘编自高建国、夏明方、么振华《中国灾害志》材料二 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贫穷者,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等机构,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为数以万计的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1935年,国会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纪实(部分)时间概况结果1949—1978年①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制度保证。1978—2012年①完成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②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纪要》等,推进大规模扶贫开发国家行动。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2012—2021年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特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整编自国新办《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救荒赈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巴地(今重庆)在救急赈饥方面的贡献,并分析巴地能做出贡献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指出这些措施的本质。(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进程的特点及成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考)(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原卷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旧唐书》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原卷版),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