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动物细胞工程B作业含答案
展开动物细胞工程 二
A级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2022·济宁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动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在融合之前都需经酶处理
B.灭活病毒通过溶解磷脂双分子层诱导细胞融合
C.融合后,动植物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
D.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解析:动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在融合之前都需经酶处理,植物细胞在融合之前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而动物细胞融合同样需要获得单个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A正确;灭活的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但不会溶解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由于细胞融合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的情况,故动植物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C正确;细胞融合过程可出现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和异种细胞融合的细胞,因此,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D正确。
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相比较,正确的是( D )
A.两者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不同
B.用于获得植物原生质体和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酶相同
C.两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不同
D.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解析: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A错误;获得植物原生质体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要用到胰蛋白酶等,B错误;两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相同,均为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D正确。
3.下面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及意义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B )
A.细胞融合技术能应用于细胞遗传、细胞免疫等研究
B.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获得新物种
C.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灭活的病毒可以诱导细胞融合,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解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重要手段,A正确;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不能获得新物种,B错误;杂交瘤技术是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C正确;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进而使细胞发生融合,D正确。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A )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解析:特定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目的是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因此其他的细胞都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和繁殖的细胞有①B淋巴细胞、②小鼠骨髓瘤细胞、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5.(不定项)制备抗A抗原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 )
A.提取的B淋巴细胞有多种,是因为操作存在失误
B.题述过程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与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C.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将能产生抗A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D.检测抗A抗原单抗时可选用荧光标记的A抗原作为检测试剂
解析:一种抗原可以诱导小鼠产生多种特异性的抗体,且实验中小鼠可能接触了除A抗原之外的其他抗原,故提取的B淋巴细胞有多种,A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法,但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不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可以将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若筛选能产生抗A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做专一性抗体检验,C错误;抗原抗体会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通过荧光标记的A抗原可以检测抗A抗原单抗,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诱导融合手段是__灭活的病毒__。A、B细胞融合为C细胞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流动性__的特性。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首先用__纤维素酶和果胶酶__去掉细胞壁。由此生成的结构称为__原生质体__。A、B细胞融合为C细胞的过程中,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生成新的细胞壁__。形成的细胞还要应用__植物组织培养__技术培养成植株。
(3)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prC),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
答案:(3)
解析:(1)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细胞的诱导融合手段,是通过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融合,形成杂交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再通过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和电刺激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合的原生质体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还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由于调控细胞无限增殖的prC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若要采用细胞核移植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只能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含有prC基因的细胞质中,获得重组细胞,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B级 合格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叙述错误的是( C )
A.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B.可以在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细胞间进行
C.动物的体细胞融合通常伴随一次减数分裂
D.其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指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杂交细胞,A正确;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在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细胞间进行,B正确;动物的体细胞融合不涉及减数分裂,C错误;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诱导,可使动物细胞融合,D正确。
2.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DNA分子数为80
B.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只有一次筛选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D.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种细胞类型(若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
解析: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0,由于线粒体中也有DNA,所以DNA数目大于80,A项错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至少涉及两次筛选,B项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不涉及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C项错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种两两融合的细胞类型,即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D项正确。
3.对制备单克隆抗体与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都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都可以用电融合法促融
C.培养环境中都需要有适量的二氧化碳
D.都需要用适宜种类的激素处理
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与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有细胞膜的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制备单克隆抗体与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可以用电融合法促融,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环境需要有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养环境中需要有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便杂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制备单克隆抗体不需要激素处理,D错误。
4.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黏附或入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优先选择灭活的新冠病毒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
B.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能产生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经体外培养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ACE2受体结合阻断病毒的入侵
解析: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要优先选择S蛋白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A错误;诱导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B正确;至少经过两次筛选才能获得产生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经体外培养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S蛋白结合阻断病毒的入侵,D错误。
5.(不定项)下图是两种生物细胞融合技术的示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C )
A.a过程必须除去细胞膜,b过程需要通过细胞识别
B.若X是单克隆抗体,则甲、乙细胞分别是肿瘤细胞和经抗原刺激产生的B淋巴细胞
C.若X是苹果—梨杂种幼苗,则c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
D.细胞融合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
解析:动植物细胞融合不需要去除细胞膜,两个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可以不需要识别,A错误;若X是单克隆抗体,则甲、乙细胞分别是肿瘤细胞和经抗原刺激产生的B淋巴细胞,两者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B正确;若X是苹果—梨杂种幼苗,则甲、乙细胞分别是苹果细胞和梨细胞,c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C正确;细胞融合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错误。
6.(不定项)(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如图是科研人员将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示意图,它由抗体、接头和小分子药物三部分组成,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例如,用于治疗乳腺癌的Kadcyla是由阿多曲妥珠单抗和药物美坦新偶联的AD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单克隆抗体从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Kadcyla兼具有靶向投递(浓缩效应)和抗肿瘤的作用
C.ADC设计需综合考虑抗体选择、药物分子大小及其细胞毒性等问题
D.ADC中接头稳定性偏低会导致其在循环过程中药物分子脱落造成“脱靶毒性”
解析:单克隆抗体由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与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合成并分泌,分泌过程为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项错误;Kadcyla中的抗体能实现靶向投递(浓缩效应),药物能实现抗肿瘤的作用,B项正确;ADC设计需考虑抗体选择,选择能与靶细胞(器官)结合的抗体,需考虑药物分子大小及其细胞毒性,使药物分子能被顺利带到靶细胞内发挥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无显著毒性,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ADC中接头的作用是连接药物分子,其稳定性偏低可能会导致药物分子脱落,进而与正常细胞接触,造成“脱靶毒性”,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H18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凋亡现象制约着其生产能力的提高。通过基因工程可提高H18杂交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相关步骤如下:
①细胞培养。将人肝癌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培养液,漂洗后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个·mL-1。
②免疫小鼠。向小鼠体内注射肝癌细胞悬液0.8 mL,以后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最后1次免疫后3天,取脾脏制成细胞悬液备用。
③细胞融合及筛选。将脾脏细胞悬液和骨髓瘤细胞悬液在50% PEG作用下进行融合,筛选出能产生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HAb18的H18杂交瘤细胞。
④改造H18杂交瘤细胞。利用PCR技术获得小鼠的bcl-XL基因(抗凋亡基因),构建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将其导入H18杂交瘤细胞中,再筛选出抗凋亡能力明显提高的H18杂交瘤细胞。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中肝癌细胞合成培养液中特有的成分是__血清__,培养液中还需加入一定量抗生素的目的是__防止杂菌污染__。
(2)步骤②中,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__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__。
(3)步骤③中,除了用50%PEG促进细胞融合外,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__灭活的病毒__,物理诱导方法是__电融合法__。步骤④中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H18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依赖的原理是__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
(4)与普通抗肝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__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__。
(5)乙醇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建立H18杂交瘤细胞凋亡检测模型,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诱导H18杂交瘤细胞凋亡,其结果如图所示:
抗凋亡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应选择的诱导条件是__C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解析:(1)步骤①中肝癌细胞合成培养液中特有的成分是血清,目的是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培养液中还需加入一定量抗生素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2)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增强免疫,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3)步骤③中,除了用50% PEG促进细胞融合外,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物理诱导方法是电融合法。传统的脂质体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类的乙醚溶液加入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故步骤④中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H18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依赖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与普通抗肝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5)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诱导的时间及乙醇的浓度,因变量是凋亡细胞的比例;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乙醇浓度为510 mmol/L、诱导6 h、7 h时,细胞凋亡的比例最高。因此抗凋亡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应选择的诱导条件是510 mmol/L乙醇诱导6 h,此时凋亡细胞比例最大且诱导用时较短,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