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标题含义和作用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标题含义和作用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字面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义,常见考法1,常见考法2,标题的作用,常见考法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字面含义 )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 主旨义)
象征义比喻义
文章内容
理解标题的含义。
常见考法1
表层含义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①析标题字词,从标题关键词的字面义入手,得出深层含义。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的关键字是“走”。
①
②
②析内容主旨(深层含义),从文章内容主旨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其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标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③析标题修辞,从标题修辞入手,联系文章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的凋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例如:《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联系这一背景,我们可以把握标题的含义: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④析背景线索,从文章背景线索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标题改为××好不好?
分析标题的作用。
常见考法2
标题的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点明(交代)写作对象(人,物),如《藤野先生》《邓稼先》;交代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情节),如《最后一课》;
④文眼,揭示(暗示)或突出文章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化解人物矛盾冲突,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⑥奠定文章XX感情基调(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含蓄或直接表达情感。)
⑦运用比喻、双关、象征手法,设置悬念,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请给本文拟写标题。模板:①写人的文章,即“人+性格”,②写事的文章,即“人+做了什么”,③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为题目。
常见考法3
.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或把标题补充完整)。技巧:①抓住核心人物;②抓住核心事物;③抓住核心事件;④找文章线索;⑤明确中心;⑥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⑦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⑧把握作者情感。
要求: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个性,十字以内。
美好的约定 ①搬完家,没用的东西整理出一大堆,全放在楼下的贮藏室里,碍手碍脚的,真烦。 ②周末的早晨,还在梦中,听到有人在楼下喊:“收废品喽!”好不容易睡个懒觉,翻个身,又睡去。心想,反正收废品的还会来,再等等。 ③不料,一连好几天,收废品的人,却再也没有来。每天进进出出,在一堆没用的报纸和箱子之间,挤来挤去,别扭透了。 ④那天,上街买菜,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路边的店铺收购旧纸箱,我赶快上前询问:“你上门收购吗?能不能跟我跑一趟?”男子笑笑:“行呀!等我收拾好就跟你走!”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又问:“你住哪个小区?” ⑤我用手指指前方:“就在前面那个小区。”不料,男子立刻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去了!”“真奇怪,有钱不赚?”我不解地问。男子只是微笑着摇头,不再说什么。更奇怪的,接下来的几天,我又遇到两个收购废品的,只要提到小区的位置,他们同样摇头拒绝。在我再三地追问下,终于有一个人透露说:“那是疯婆子的地盘,我们可不能跟她抢生意!”
学以致用
⑥疯婆子,何许人也?居然能吓退这么多同行?依稀记起来,周末那天,在楼下吆喝的,正是女高音。我的好奇心,越发强烈起来。终于又等到周末,上午8点左右,听到有人在楼下吆喝收废品,我飞速下楼,想要一睹“疯婆子”的真面目。 ⑦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疯婆子半点也不凶,更没有想象中的彪悍,她年约50多岁,人很瘦弱,笑眯眯的表情,说话也和风细雨。就在我整理废品时,看到邻居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下楼,将没用的东西全拎出来。 ⑧住在楼下的刘婶,给我的印象,是相当小气的那种人。有好几次,我曾看到她为了几毛钱和卖菜的小贩斤斤计较。奇怪的是,今天的她在卖废品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计较价格,有些东西简直是半卖半送。 ⑨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刘婶悄声说:“你不认识疯婆子吧?她和我娘家是一个村子里的,命好苦!丈夫外出打工,出了事故,一直瘫痪在床上。一双儿女都要上学,家里全靠她一人支撑,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农闲时还要做点小生意。一次,丈夫生病,家里的房子漏雨。她急火攻心,昏厥过去,再醒来,居然开始胡言乱语,疯疯癫癫。村里人看她实在可怜,就凑钱买了辆旧三轮车,让她进城收废品,虽然累,总比死守着两亩薄田要好一些。她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不敢离家太远,就在公园附
近这几个小区转,最开始,还有同行抢生意,了解到她的故事之后,他们就有了一个悄悄的约定,谁也不许到疯婆子的地盘上去!还有,咱们小区里的人,只要家里有了废品,都会给疯婆子留着,就算她一周只来一次,也要等着。日子好过一些了,她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竟再也不疯了呢!” ⑩刘婶笑着上楼去了。我转身,又搜集了一摞旧书报,趁疯婆子忙着称邻居家的东西,悄悄放到了她的三轮车上。 ⑪从此,我家所有的废品,都分类整理好,整整齐齐堆放着,每天进进出出时,却不再感到碍事,心情却多了几分愉悦。因为,我和邻居们一样,开始悄悄遵守一份美好的约定。
1.题目“美好的约定”指什么?【点拨】本文标题的关键词是“约定”,选文与“约定”有关的有两个句子:【答案】“美好的约定”是指收废品的同行约定不抢“疯婆子”的生意;附近小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家的废品留着卖给“疯婆子”。
⑦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疯婆子半点也不凶,更没有想象中的彪悍,她年约50多岁,人很瘦弱,笑眯眯的表情,说话也和风细雨。就在我整理废品时,看到邻居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下楼,将没用的东西全拎出来。
⑨.........最开始,还有同行抢生意,了解到她的故事之后,他们就有了一个悄悄的约定,谁也不许到疯婆子的地盘上去!
⑪从此,我家所有的废品,都分类整理好,整整齐齐堆放着,每天进进出出时,却不再感到碍事,心情却多了几分愉悦。因为,我和邻居们一样,开始悄悄遵守一份美好的约定。
2.文章以“美好的约定”为题,有什么好处?【答案】文题凝练地概括了“我们”“约定”默默帮助“疯婆子”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疯婆子”的同情和帮助,也体现了人们美好、善良的心灵。题目耐人寻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一) (深圳卷) ①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搬呢。” ②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侯,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专项练习
③我想刪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苦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刪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刪去牙疼,我想刪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刪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刪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4. 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②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15. 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欲扬先抑。(2)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前面的删去为后面的感谢作了铺垫。
16. 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2分)[新课标链接]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雄鹰学会飞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疼痛都会带给人历练的结果。
17.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一句的言外之意。读完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经历的疼痛比别人多,经历的磨难也比别人多。启迪: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难免总会有疼痛;但人生的璀璨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桂花的手机 桂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实验中学,刚进新学校没多久,就感到了一种心理压力。 那天,桂花用学校小卖部的电话给家里打个电话,突然发现周围的同学都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她。 时间长了,桂花更发现,到这里读书的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大部分同学的家境都很不错的,同学个个都有手机,同桌刘丽丽特别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走起路来手机在胸前一晃一晃的,透着一股子傲气,好不神气!
桂花突然觉得很自卑。 周末,为了节省路费,桂花没有回去。傍晚时分,做了一整天功课的桂花独自上街去散步,经过一家卖手机的商店时,她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店里的玻璃柜中摆满了各种款式的手机,在桂花的眼里,每一款都是那么可爱,那么诱人。桂花紧紧盯着其中一款黑色超薄型的摩托罗拉手机,这就是同桌刘丽丽胸前挂着的那款,桂花越看越是喜欢,想象着把它们挂在自己胸前的样子,真是有些陶醉了。 “美女,你的眼光真不错啊,这是今年最新的流行款式,在我们店里卖得可好了,要不要你先看看?”营业员一边介绍一边到玻璃柜里去拿手机。
“不用,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桂花急了,涨红了脸朝营业员喊。 “光看有什么用,这玻璃柜里放的都是模具……” 营业员善意地笑着说。“我还是给你看看真品吧。” “模具?”桂花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道,“看上去就和真的一样啊。” 可此时桂花的心里已经动起了念头:“阿姨,那这款模具手机多少钱?” “模具手机?你……你是来买手机还是买玩意儿的?”营业员很惊讶地问,“这种模具手机又不值钱的,最多20元了,给小孩玩玩还差不多。”
“阿姨,那你就把这个模具手机卖给我吧,我家里是有个……有个小弟弟。” 桂花咬了咬牙买下模具手机,出了手机店,捏着模具手机,心里可高兴了。 回到学校,她立刻找出一根红丝带,像刘丽丽那样把模具手机穿好吊在胸前,人往镜子前一站,啊,真的好神气呢! 第二天,桂花得意地对同桌刘丽丽说:“哼,我也有手机了,摩托罗拉的,只是现在还没买手机卡。”并且拿出来在刘丽丽眼前晃一下,紧紧盯着惊得目瞪口呆的刘丽丽,桂花心里乐得只想笑:哈哈,蒙住你了吧,看你以后还嘲笑我不!
后来,全班同学都知道桂花有了一部新手机,桂花心里越发得意了。 元旦到了,学校组织大家去旅游,为了便于分散活动时全班同学的联络,班长要每个同学报一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这下子桂花可慌神了,眼看模具手机的秘密要保不住了,她急得只想哭。 不一会儿,轮到桂花报号码时,桂花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的手机到现在还没买卡号呢。” 坐在旁边的刘丽丽立刻大叫起来:“桂花,你骗谁呀,你的手机不是早就买卡号了吗?”说着便拿出自己的手机,“嘟嘟嘟”开始拨号,并且朝着全班同学嚷道,“桂花还保密呢,还以为我不知道!”
“你……”桂花哀怨地瞥了刘丽丽一眼,脸色变得煞白,话音未落,她口袋里突然响起了美妙的音乐铃声来,桂花吓了一大跳。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这个桂花,你什么意思嘛?” 此时,桂花又气又羞,真想找个老鼠洞钻进去。而刘丽丽不依不饶的把桂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班长。 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走出教室,只有桂花目瞪口呆地跌坐在座位上,闹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个时候,美妙的手机音乐铃声突然又响了起来,桂花一看,手机屏幕上面这么写着:“桂花,请原谅!我早就知道你拿的是模具手机,当时我心里很难过。昨天,零花钱终于攒够了,就给你买了一部和你模具手机同型号的手机,还给你买了手机卡号,又趁你不备把你的模具手机换了下来。你放心,我绝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的,就让它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吧!喜欢你的同桌。” 桂花愣了一下,紧紧握住手机,眼眶里那两行忍了许久的泪水,此刻再也忍不住了,“哗哗”地直往下流。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14. 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换成《手机》更好,你认为用哪个题目好,请说出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题目《桂花的手机》好;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是桂花,情节上围绕桂花与“手机”之间的故事展开,突出了桂花对“手机”的渴望,从而揭示出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尊重的主题;而“手机”作为题目显得单一。
15.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购买机模
自卑、渴望
得意、紧张
惊喜、激动
16. 分析刘丽丽和桂花的争执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丽丽和桂花争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桂花发现自己的假手机能响铃以及得知刘丽丽送自己真手机这一情节作铺垫;塑造出刘丽丽的善良聪明、关爱同学、尊重同学自尊心这一形象,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一碗面条的吃法(孙道荣) ①小区边有家面馆,生意火爆。我也常去吃。 ②店里的桌子,都是那种四人座,两两相对。因为食客多,常常一座难求,陌生人不得不拼桌。 ③坐在对面的,是一对情侣。服务员将面条端来了,男的牛肉面,女的鸡蛋面。男的拿起筷子,将碗里的牛肉,一块一块夹到了女的碗里。女的一边说够了,一边将自己碗里的煎鸡蛋,夹到了男的碗里。然后,两个人才开吃,稀里哗啦,很幸福的样子。
④还有一次,对面也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是香辣牛杂面,女的是鸡汤面。两人各自捧着面碗,埋头吃。吃了几口,女的忽然把自己的面碗往男的面前一推,男的心领神会,将自己的面碗移到女的面前,两人埋头吃面。过了一会儿,女的一边嘘着气,一边将面碗又推到男的面前。男的将自己的面碗端到女的面前,接过碗继续吃。就这样,一碗香辣牛杂面和一碗鸡汤面,在两个人之间,击鼓传花一样,吃几口,换一下,又吃几口,再换回来。
⑤一对中年男女,坐在我面前。面条上来了,两碗青菜面。女的将两只碗并在一起,用筷子从一只碗中捞起面条,夹到另一只碗中。另一 只碗里的面条,堆得小山一样。男的说,差不多了。女的说,我不饿,你下午还要上工地呢。男的说,那你多吃一点青菜。说着,用筷子将面条多的那只碗里的青菜,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 ⑥身边坐的是一家三口。孩子是大排面,大排很快就吃掉了,面却没吃几口。妈妈说,你再吃几口面条嘛。孩子摇头说,我吃饱了。妈妈夹起自己碗里的鸡块,那你再吃几口鸡肉吧,很好吃的。孩子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你不要把你吃的东西夹给我好不好,这样不卫生,我不吃。然后,便自顾自地埋头玩起手机来。爸爸抬头看了孩子一眼,将孩子的面端过来,哗啦哗啦吃起来。
⑦傍晚,对面坐着一个姑娘。一会儿,她点的面条也端上来了,两碗,都是牛肉面。没想到,这样娇小的姑娘,一个人竟然能吃两碗面,我正暗自惊讶。姑娘拿起手机,你快点啊,面条已经烧好了。原来还有个伴。打好电话,姑娘拿起筷子,将一只碗里的牛肉,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然后,开始吃面。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姑娘说,快吃吧,面条都有点凉了。小伙子兴奋地叫了起来,哇,今天这碗面,这么多牛肉啊。姑娘笑笑。小伙子说,你又把你的牛肉,都夹到我碗里了吧?姑娘还是笑笑。小伙子夹起一块牛肉递到姑娘面前,姑娘笑吟吟地张开了嘴…… ⑧这是我家附近的面馆,它让我觉得,我们吃下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条,还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选自《意林》)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家附近的面馆,看到了五种不同的人对一碗面的不同的吃法。
15. 请你说说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来表达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亲切,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感受,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16. 结合文意,说说题目“一碗面条的吃法”有什么妙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交代写作对象:一碗面条;②明确叙述主要内容:一碗面条的几种吃法;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④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⑤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的”。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⑧比如一九六七年买的那台红旗582电子管收音机。 ⑨那时我们家穷得连台收音机也没有,女儿又极爱音乐,哪家邻居开了收音机,女儿就蹲在人家窗下蹭听。每每看见丁点儿大的女儿,在人家窗下缩成一个小球的样子,妈就心疼得不行。心一横,就将八十多元以备急需的家底全部抛出,买了这台收音机。如今它早已听不成声,灯也灭了,电子管也坏了,一个旋钮也掉了……可我为什么还留着它?不过是留着妈对我们的爱。
⑩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橱,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的信息…… ⑪还有两个兼做电话、地址、记事用的旧杂记本,翻到一九九零年十月十六日,可以看到:领母亲工资。 ⑫翻到十月十七日可以看到:母亲。牙。说的是那天我应该带母亲去试她新镶的牙。 ⑬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坐在牙科大夫的椅子上,我怎样小心翼翼地将她那副旧牙包进干净的手帕,免得弄脏了它,妈再戴的时候染上什么病…… ⑭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页上写着:下午1:30,姥姥CT。 ⑮又在某页可以看到:301,博爱康复中心(永定门外)。这是准备给妈做核磁共振的两家医院。 ⑯密鲁素瘤,伽马射线,天坛医院,下面是几个大夫的名字,这里装着我和命运争夺妈的最后日子…… ⑰某一页上又写着:北京铁路分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马士程,3251127,100071,铁路总医院外四区,周东,3244047。这已经是妈的后事了……
⑱看着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魂牵梦绕? ⑲今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前,忘记向小阿姨交待好好保养这辆自行车。小阿姨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这样老的一辆自行车自然不在她眼里。出国两个多月期间,它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这一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你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⑳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修炼到会说“不”,只能算是修炼了一半,一定要修炼到好意思“要求”才行。于是我让小阿姨买来润滑油,将自行车身仔细擦了一遍,并从楼下车棚搬至我的楼道。今天更对她说:“我们家保留一些破旧的东西你不要奇怪,也不要随便乱扔,我既然保留它们,一定有我的道理。”
1.请给文章取一个标题。(2分)不忍舍弃/旧物/那辆自行车等等。2.请说说以下文段的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橱,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的信息……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列举母亲用过的旧物,(1分)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对母亲留下的旧物的珍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分)
3.文中插入了“旧杂记本”有什么好处?(3分)运用插叙,(1分)对前文“我”保留母亲旧物进行补充说明,更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思念;(1分)旧杂记本中记录了“我”照料母亲的一些琐事,能体现出“我”的细心,以及“我”对母亲的爱。(1分)
4.文章第⑲段画线句有什么言外之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想法?你能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言外之意:这辆自行车本不该如此,现在因为小阿姨没有好好保养,以至于车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成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2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行车的心疼和对小阿姨的责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念旧、温和的人。(2分)
4.文章第⑲段画线句有什么言外之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想法?你能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言外之意:这辆自行车本不该如此,现在因为小阿姨没有好好保养,以至于车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成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2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行车的心疼和对小阿姨的责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念旧、温和的人。(2分)
(二)故乡的风(随州卷)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1.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答出3点即可)
2.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3分)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2分)若删除,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足、生猛异常(汪洋恣肆、气势恢宏)的特点。(1分)(意近即可)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1分)内容上:为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作铺垫。(1分)(抓住关键词“铺垫”即可)
4.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3分)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示例一:(表达方式)景物描写。(1分)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小凌河河水,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示例二:(表现手法)对比。(1分)“过去的一切”即第⑦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干涸”“咆哮”的景象,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示例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1分)“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小凌河的美景图,(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
5.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4分)(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2分)(2)“时代精神”要点:①改革开放带来福祉;②绿水青山就是(胜过)金山银山;③绿色环境带来幸福生活;④建设美好家园。(抓住任意一点,语意连贯,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淤泥偏自出芙蓉(苏州卷) 我之爱莲,初与别人相同,是因观其盛开,恋羡其花纯洁、其叶圆碧、其香清远。其花,纳兰状为“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其叶,东坡喻成“重重青盖”,诚斋夸作“接叶连天无穷碧”;至于其香,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 我之爱莲,后又进了一层,是因读《爱莲说》称其“花之君子者也”,得以因物及人、由目入心,实现了从视觉、嗅觉到心境的升格。 莲花与君子的相同处,周敦颐只用三句话便道中、道全了。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君子即便身处污浊动荡之境,但心始终高洁稳正,不受污染,不为矫饰,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不会倚靠附和,不会攀缘拉拢,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党”;第三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抄写、诵读《爱莲说》无数遍,每至文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时,都不禁脱口而出:“我!”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叹息与周敦颐相隔了近千年,不能同他一道,前去赏莲。
据闻周敦颐为了赏莲,特命人挖了个大大的池塘,池塘中心置小亭一座,以九曲桥相通,以便从各个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我猜周敦颐赏莲时,可能独自一人,方出此言;即使有人伴随,却对他的爱莲之切、知莲之深,未必懂得,这反倒增了他的孤独。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此番心境,还可再溯千年以上。屈原钟爱鲜花香草,曾让山鬼披薜荔、配女萝,又用各类花卉饰满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房间,其中就有莲叶。而他自己,则“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作为“离骚”的装束。这身装束,自然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屈原紧接着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孤独之强之烈,直到了使他绝望自尽的程度。我想屈原之所以选择投水,是想从一个君子变成一朵莲花吧。君子和莲花的区别,只是一个在大地上,一个在水中央。 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当然,泛泛而言,所有的花儿都可比作艺术;但我以为唯有莲花,最能揭示艺术的真谛。第一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使所思澄澈、所感幽远;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通透简约为高,以含蓄蕴藉为尚,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者方为妙境上品;第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其他花儿只需如常孕育、萌生开放,期间未尝有太多的曲折艰难,好比从人间
顺利升入天堂;唯独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必须先突围后方可孕育生长,恰似先要从地狱来到人间,然后进入天堂。艺术亦像莲花,生来便在淤泥之中。艺术要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莲花将根向下扎入淤泥,为的恰恰是向上生长,当终于开出花来时,必向上空高高擎起,离得淤泥越远越好。艺术同理,其生存需要金钱的滋养,但她的目的,恰恰是离金钱越远越好。反过来说,也是淤泥成就了莲花、困境成就了君子…… 生活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种种坎坷,都能给人以最有成效的磨砺,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既然君子、艺术皆与莲花相类,那么两者必然互通,即君子可成就艺术、艺术也可成就君子。君子有了艺术,可以不再过于孤独。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心中悲凄,却以书画遣怀。他画莲花,寥寥数笔便神完气足,这莲花就是他的化身。板桥居士曾咏过一朵入秋方开的莲花:“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这朵莲花便是他的化身,不是不想顺时应序,只因困顿太久、积攒太难,故而开得稍迟一些罢了。 淤泥偏自出芙蓉,代有前贤为此钟。屈子衣裳逐水去,周生笔墨待人逢。从来孤独皆难耐,当是艺文最适从。初夏深秋俱恰好,何妨盛放在春冬。
1.下面哪一项所咏之花与“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不同( )(2分)A.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瑶池。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C.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
2.下面这段文字中也有描写荷香的,与文章第一段中曹寅的描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3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语言通俗而意味无穷;(1分)朱自清把香味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1分)打通了人们的嗅觉和听觉,新颖而独特。(1分)
3.联系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说说你如何理解“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这句话。(4分)君子是学问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人。他们的孤独不仅仅是指缺乏与之共处的人,更是指缺乏心灵深处志同道合的人。(2分)周敦颐感叹同他一样爱莲之高洁的人很少,苏轼感叹不汲汲于名利,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很少。(1分)他们的孤独感是对“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的最好诠释。(1分)
4.在作者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具备哪些特性?(4分)予人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通透简约,含蓄蕴藉;须在困境中汲取营养,积攒力量;有所突破。(每点1分)
5.谈谈你对文题“淤泥偏自出芙蓉”的理解。(3分)强调了淤泥给予芙蓉营养和力量,成就了芙蓉;(1分)困境也如淤泥,磨砺并成就了君子和艺术。(1分)由此启迪人们要直面困境,勇于接受磨砺。(1分)
(四)月亮村的月亮(遂宁卷)吴小军 ①月亮三年没回他那粤北深山里的家了,他已经在邻近深圳的一个小县城安了家,实现了进城的梦想。前几天突然接到村民小组长从家乡的县城打来的电话,说他爸有些不得劲了。月亮决定,趁着中秋请假回一趟,把母亲去世后一直不肯离开村子的老父亲接过去住。要不,还真拿不准啥时才回家。 ②一跨上山坳,他就真切地想起了老人讲的月亮村的名是怎么来的了。真是好大个月亮!就这样银光光、亮爽爽、突兀兀地从两座大山坳处撞入他的眼帘,撞入他的心房。 ③“我回来了!”坐了几个钟头的火车,坐了一个多钟头的汽车,坐了近一个钟头的小四轮,又走了一个钟头的山路的月亮,忘了所有的疲惫,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④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广财的孩子在城里上民办学校,前些年他爸也没了,他可能有四五年没回村了。
⑤月亮沿着那条走了三十多年,眼下却觉有些陌生的小路下坳。陌生?是呀,怎么就陌生了呢?是三年没走了?哦,是杂草太盛了,反射着月光,银灿灿的一片,草间这条由乱石铺成的小路,显得瘦了。 ⑥下了坳,有一片稍缓的坡地,错落着几座屋子,分别是广发、兴利、黑牛、中坤等人的家,除了兴利是木工,其他几个原先也和月亮一起做泥水工、杂工,后来各自分开,也不知散落到哪处去了。一路上,经过了秋英、亚菊的家,屋子的窗都黑着,想是也没人在屋。这些年,村里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陆续续飘进城里去了,有大城市,也有县城,最差的也到镇上去了。去了,也慢慢扎下了脚跟。大家都不愿意回来。 ⑦又转过一个山包,是一大片连着的庄稼地,现在全荒了。转过得水家,月亮看见祠堂了。守祠堂的孤老头七叔公会点香火。都是岁月,都是故事。前些年,祠堂香火很盛,除了年节、醮会,村里红事、白事都在那里上香鸣炮,禀告先人。祠堂,是一个村的中枢,是圣地哩。月亮想起了官厅前面两块石碑上刻着的字:月出满地水,云来一天山。今天是十四,往年这时候,祠堂已经开始祭祀的一些仪式了,而眼下,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⑧还真有个孤独的人影。一身黑,佝偻着腰,像村民常用的钩刀。一勾一勾地,这个黑影,正从这一汪亮光里走到另一汪亮光里。 ⑨“爸!”月亮吃了一惊,“爸,你在这干啥哩?”
⑩黑影稍稍抬起了头,还是钩刀一般站着。又低下了头,将手里一个东西放在祠堂与风水塘前面那块大坪的一汪亮光里。 ⑪顺着父亲的手,月亮发现,这一片亮汪汪的全是碗、盘、碟、缸之类的容器,全都装着水,从风水塘前一直排到大坪,整整齐齐地,足足有几千个。天,这是将村里每家的吃饭的家伙都收来了呀? ⑫显然,父亲在用这些东西到塘里盛了水,又摆到了这地上。 ⑬“爸,你这是干啥呀?” ⑭“月亮,那么多月亮。”父亲指着那些碗盘碟缸。是啊,每个碗盘碟缸里都有一个月亮!“月亮圆了,我儿子该回来了,全部人都该回来了……”父亲喃喃地说。 ⑮月亮一把抱住父亲,一阵心酸:“爸,我回来了!” ⑯祠堂的侧门咿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黑影,像月亮父亲一样的钩刀般的身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七叔公,他就住在祠堂的侧房。他吃力地张了张嘴:“呀,是月亮回来了。” ⑰七叔公说:“村里就剩我们俩了。”他望着天上的大月亮,“你带他走吧,就剩我和它了……” ⑱银子似的月华笼罩着村庄,梦一般美丽。 ⑲月亮不由泪流满面。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月亮村的月亮回乡接父亲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6分)(1)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从描写角度)这个句子是对乡村的环境描写,(1分)形象地表现乡村一片破败的凄凉之景,(1分)反映乡村因人们外出谋生而逐渐败落的社会现实。(1分)
(2)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从修辞方法角度)这个句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祠堂比作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一语双关,(1分)既象征了乡村老人的孤苦,(1分)又暗示了乡村如同老者走向末路,一片萧条。(1分)
3.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月亮村的月亮”有何妙处。(3分)①一语双关,题目中的后一个“月亮”,既指山村的月亮,也指“月亮”这个人。②线索作用,“月亮”贯穿全文,以月亮这个人的行踪为线索,也以“月亮”这一物为线索。③新颖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④揭示主旨,暗示作者渴盼山村月圆人也圆的美好愿望。(答出3点即可)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文中人物月亮、广发、兴利、秋英等说说你的心里话。(3分)示例:月亮、广发、兴利、秋英,你们在城里住的很开心吗?城市繁华、拥挤,比不上你们曾经居住的乡村吧。国家关注民生,对农村人的农业生产、居住、医疗等有许多的新举措,乡村也是发家致富的好地方。你们回去吧,相信凭你们的勤劳、坚强,一定会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也一定会在乡村那片富饶的土地上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中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常考题型,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答题技巧,典型例题,实战演练,典例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指导,理解标题的含义,二分析标题的作用,标题作用,《六个馒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标题含义,标题含义常见题型,标题含义解题技巧,标题含义例题,分析标题作用,标题作用常见题型,标题作用解题技巧,小试牛刀,回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